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親子

考試完訂正的方法,會影響下次成績!

天才領袖感覺統合兒童發展中心

更新於 2019年07月16日07:25 • 發布於 2019年07月16日07:30 • 天才領袖團隊

有媽媽告訴我:這星期每天都在忙幫小孩復習功課,小孩累,自己也累,每天都搞到12點才睡!心疼孩子一天睡不到六個小時,自已也累到每天頭痛…

期末考又來了,很多家長也會跟著緊張,擔心孩子考試時會不會粗心、忘記寫名字、忘記複習過的,一場考試全家人神經緊繃。考試成績並不代表一切,如果硬逼孩子拿高分、得第一,可能造成孩子的挫折感及自卑心。要如何協助孩子領略讀書的樂趣及求學的方法,快看看這篇~

只看成績好壞,讓孩子學習更挫敗

記得,有一次到學校接孩子,看到一個阿嬤跟小朋友說:老師教了這麼久,你怎麼都還不會?為什麼其他同學都會?聽完,孩子就開始生氣,耍賴不想走,反而又被罵得更慘。

我急忙幫這個小朋友圓場,跟他的阿嬤說:我們在家也練習很多遍才會,不是一次就學會的啦!其實我更想說的是,你看起來才3、4歲的孩子,心裡就很討厭被比較,對他們來說無可耐何,也真的不是滋味。這有時候是情緒爆發的原因之一。

期末考前,別對孩子說這些話

媽媽們的考前壓力都會比小孩大很多,沒盯,長輩會說要考試了還不盯孩子讀書
;盯了,又說現在的小孩好可憐;考得好,說真不愧是自己的孫;考不好,就說媽媽都沒在盯。搞得媽媽很兩難,但這些話,千萬別對要考試的孩子説👉👉👉

1.你這次考好的話,就可以……

→讓孩子患得患失,”萬一我沒有考好…”

2.你怎麼這個還錯,都要考試了

→過度強調,反而令孩子焦慮

3.這次考試,你不要再錯不該錯的

→不具體,孩子不覺得他錯的是不該錯的

4.要考試了,你可不可以專心一點

→不服氣,我沒有不專心!

如何減輕考試壓力,提升孩子學習成就

1.不要把錯的都擦掉

在孩子遭遇挫折跌倒時,別急著去扶他一把,這樣孩子很容易看不到自己的弱奌及缺點!例如,孩子剛學寫ㄅㄆㄇ時,你嫌孩子寫的醜直接擦了他的字,他將無從比較,就沒有學到字體工整的概念!

2.允許小小出錯

別一碰到孩子犯錯就不斷嘮叨責備,孩子會變的容易緊張,擔心自己達不到大人的目標。例如,「我不是早就叫你寫完要再檢查,你看你考這什麼樣子?」,能力的培養,有時要多一分鼓勵,少一分責備,孩子會更願意跨出去!

3.別常用激將法

別經常使用激將法來刺激孩子:「哎呀,我覺得你一定做不到的!」。激將法要看個性而用,要看個性而用,太常使用這個大絕招,可能造成幼兒「我就是很差很爛!」的偏差心理!

4.別比孩子還在意輸贏

有些爸媽比孩子還在乎輸贏!很多父母常在下課接孩子時,不經意的問道「今天考的怎麼樣?」「比賽有沒有贏?」「作業有沒有滿分?」,無形中讓關心變了調,有些孩子其實蠻害怕這種高度期許的壓力,反而影響學習動機與表現。

5.學習沒喘息,很容易逃避

很多學齡的孩子(甚至學齡前),每天都在趕場學才藝,沒有時間適應新學習,更沒有時間消化學習的內容,累積了很多挫敗經驗,一聽到喘息時間又被排了新事物,往往反彈很大,或直接逃避!

6.在孩子面前比,孩子容易自暴自棄

教養中要減少比較及懷疑的態度!當孩子很高興的來跟你分享那個他一直突破不了的學習,終於有了進步,爸媽千萬不要「真的嗎?你有可能整天都沒被老師記奌?」,「你考90分,那你們班應該都沒人考80幾分吧!」。

時時刻刻比較,會讓孩子不想跟你分享他的進步,並破壞學習的動機;而懷疑孩子的努力,則會減少他對父母的信任及對自己的自信,當孩子面臨新的學習時,家人應該要當他們最重要的後盾喔!

當孩子養成順利完成課業或生活中各項任務的能力,自然會對自己產生信心,即使日後遭遇困難,也會獨立去面對困境、解決問題。

7.多一些成功經驗可以建立信心

依Erikson的心理社會發展論來看,要養成學齡兒童的勤勉感,是需要培養他們面對課業、與他人互動的各種能力。

如果這些能力,足以讓他們順利完成課業或生活中的各項任務,並能在學習中獲得成就與能力感,從這些「成功經驗」裡,孩子會對自己產生信心,願意持續努力。即使日後遭遇到困難,也會依靠自己的能力,去面對困境、解決問題,而不輕言放棄。

反之,在這個階段裡,大人剝奪了孩子的思考能力與實際自我從事活動的機會,一來孩子會慣性依賴大人,無法養成責任感與獨立性;另一方面,孩子也會因為缺乏靠自己完成任務的經驗,逐漸失去能力,就容易在活動中退縮,形成性格上易有自卑、懶惰的特質。

學習不是立即見效!爸媽態度決定孩子的成績!

家長多半有許多迷思,其一就是看分數來瞭解孩子的學習狀況,卻對於孩子在課業上是否獲得能力感、對學習有沒有熱情等,顯得較不在乎。

以孩子面對「寫作業」為例,我們常觀察到,多數父母見到孩子功課寫不好,就認定是孩子太懶、太笨,把問題完全歸因到孩子身上;或是老師怪家長不協助指導,而家長怪安親班老師沒盡到督促責任。

這些都是解決不了問題,反倒可能導致孩子不寫作業的情況更加嚴重。另外,也常見父母會期待有「立竿見影」的成效,以為「跟孩子說一些道理」之後,孩子就可以「瞭解寫作業的重要性」,然後立刻轉變成符合大人的期待。

大人們卻都忘了,培養能力、建立習慣都需要逐步累積,並不是光說道理就能讓孩子改變,也不是短時間內就能獲得立即成效。當孩子無法完成作業時,父母應該試著去回溯找出孩子為什麼懶惰的真正原因,是孩子對學習沒有熱情?還是認為自己就是「笨」,再努力也沒有用?

理解了原因,才能對症下藥,從完成作業的過程中,提供孩子適切的教導與協助。讓孩子慢慢從無知到知、從不會到會,建立起孩子的「能力」;當孩子愈來愈有能力完成自己該完成的事,這能力所產生的效能感或成就感,有時遠比大人給的實質獎賞要有意義得多,也會影響孩子長遠一生的思維與態度。

讓孩子知道,學習態度比分數更重要

好的學習習慣與態度,比考試分數的高低更重要。尤其,中小學階段的「學業能力」培養,不單只呈現在成績好壞的表象,也深遠地影響到孩子未來面對挫折時的應戰能力。所謂「好的學習習慣與態度」,包含了:

*時間安排與運用:

讓孩子學習安排自己的時間,如讀書計畫、每日作息安排等,並能依照既定計畫運作、定期調整計畫等。

*為自己的作業負責:

培養孩子按時完成作業,懂得尋求協助、檢查並改正錯誤的能力。

*遇到困難要解決:

當孩子遇到不會做的課題及困難,要引導他們「主動」求助或是「自動」搜尋所需的資源。

這禮拜就是期末考了,教孩子保持充足睡眠、保持良好情緒很重要。記得,這是孩子的考試,爸媽別把自己的焦慮帶給孩子。

分數,只是幫助我們瞭解孩子在課業上學習的狀況,而不是變成我們評斷孩子優劣與否、認真與否的工具。爸媽如果能多給孩子正向的加油打氣,不要讓他太緊張、也不要製造更多壓力,孩子的表現就會更好唷!

《喜歡更多教養文章,成為王宏哲教養line好友》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