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電影

翻過舞台越上大銀幕的驚悚舞台劇!10 部改編自舞台劇的恐怖驚悚電影 (下)

電影神搜

發布於 2019年02月28日23:00 • 人狼屋

我們曾介紹過像《芝加哥》(Chicago)、《悲慘世界》(Les Misérables) 這樣改編自音樂劇的電影;而基於舞台劇腳本改編拍攝的電影作品,放眼中外當然也為數不少。只是其中,有些驚悚題材的故事不僅在舞台上伺機而動,更翻出劇場直接登上戲院大銀幕……接續(上)篇,我們已經介紹過像是《鬼故事》(Ghost Stories)、《壞種》(The Bad Seed)、《死亡陷阱》(Deathtrap) 等舞台劇改編的幾部恐怖片,但接下來其實還有更多──

先複習上一集 >> 這些恐怖片原來竟是舞台「鬼故事」? 10 部改編自舞台劇的恐怖驚悚電影 (上)

 

《恐怖幻象》(Bug, 2006) 改編自崔西列特斯 (Tracy Letts)的《蟲》

2006 年作品《恐怖幻象》電影海報。
2006 年作品《恐怖幻象》電影海報。

在好友介紹下,愛格妮斯認識了退伍軍人彼得。她為孩子失蹤的痛苦回憶所折磨,彼得則身陷「蟲」與政府陰謀的偏執幻想。兩人在彼此身上尋求慰藉的同時,卻也逐漸分不清真實與虛構的界線。彼得的偏激言行開始動搖愛格妮斯對現實的認知,讓她陷入幻象無法自拔。當兩人決定一同驅逐彼得體內的「蟲」時,這場戀情背後的悲劇也揭開序幕。

威廉弗萊德金 2006 年執導電影《恐怖幻象》。
威廉弗萊德金 2006 年執導電影《恐怖幻象》。

「蟲」在本劇裡是個耐人尋味的象徵,它看似彼得的幻想產物,卻又像情慾的化身,或糾纏主角們不放的罪惡感。另一方面,我們不免好奇愛格妮斯在這段關係裡的心理變化,究竟是刻意迎合彼得的假象,還是讓自己忘卻傷痛的極端手段?正如導演威廉弗萊德金 (William Friedkin) 所說:「這部電影不屬於任何一種類型」,或許我們都能從編劇列特斯提供的各種伏筆,推敲出屬於自己的答案。

 

瘋狂理髮師:倫敦首席惡魔剃刀手》(Sweeney Todd: The Demon Barber of Fleet Street, 2007) 改編自史蒂芬桑坦 (Stephen Sondheim) 的《理髮師陶德》

2007 年《瘋狂理髮師:倫敦首席惡魔剃刀手》電影海報。
2007 年《瘋狂理髮師:倫敦首席惡魔剃刀手》電影海報。

理髮師班哲明巴克被覬覦其妻的法官陷害,遭流放十五年後回到倫敦。他從派餅店老闆樂芙口中得知妻子自殺,且女兒為法官所奪的噩耗後,決心對法官及全世界展開報復。化名「史溫尼陶德」的巴克將理髮店改造成殺人陷阱,在倫敦掀起腥風血雨的波瀾。眼看法官即將成為刀下亡魂,樂芙對巴克的強烈情愫,卻讓復仇計畫出現無法預料的轉折。

陶德的故事原是英國著名的殺人魔傳說,在 1970 年代由劇作家潤飾改寫後,成了模仿《基督山恩仇記》的復仇故事,陶德的形象也變的更具人性。

提姆波頓執導,強尼戴普與海倫娜寶漢卡特共演的《瘋狂理髮師 : 倫敦首席惡魔剃刀手》 。
提姆波頓執導,強尼戴普與海倫娜寶漢卡特共演的《瘋狂理髮師 : 倫敦首席惡魔剃刀手》 。

強尼戴普 (Johnny Depp) 精準地重現陶德的複雜性格,讓觀眾為他的嗜血慾望而膽寒時,也能感受到他冷酷表象下的熾熱深情。巴克對妻女的愛,是他僅存的人性。它造就了陶德的誕生,卻也成為他毀滅的契機。如此諷刺的結果,讓這個黑暗沉重的故事更加令人唏噓。

 

《盲女驚魂記》(Wait Until Dark, 1967,又譯「奇謀妙計女福星」) 改編自弗德里克諾特 (Frederick Knott) 的《等待黑夜》

1967 年《盲女驚魂記》電影海報。
1967 年《盲女驚魂記》電影海報。

盲女蘇西的丈夫受託保管一個舊玩偶,殊不知玩偶裡面藏有走私的海洛因。當黑吃黑的歹徒上門詢問玩偶的下落時,碰巧只剩蘇西單獨在家。歹徒首腦洛特原想利用蘇西眼盲的弱點,哄騙她交出玩偶,但蘇西在對話過程中逐漸起了疑心,並試圖在敵暗我明的困境下與歹徒周旋。雙方就此在屋子裡展開貓捉老鼠的戰慄遊戲。

1967 年的美國驚悚犯罪片《盲女驚魂記》,盲眼的女主角蘇西由奧黛麗赫本擔綱主演。
1967 年的美國驚悚犯罪片《盲女驚魂記》,盲眼的女主角蘇西由奧黛麗赫本擔綱主演。

本片為「身障人士對抗入侵者」題材的先鋒之作。無論在鬥智或鬥力的描寫上,皆毫不遜色。蘇西與洛特在電影前半部的言語交鋒,宛如精彩的戲中戲,艾倫亞金 (Alan Arkin)更把先禮後兵的惡徒洛特詮釋的入木三分。與同類型作品相比,本片的驚悚氣氛其實並不強,直到洛特露出兇惡的真面目,電影才出現令人恐懼的轉折。不過蘇西與洛特在狹小空間裡的生死搏鬥,以及勝負揭曉前的全黑畫面,仍締造影史最令人頭皮發麻的緊張時刻。

 

《貓與金絲雀》(The Cat and the Canary, 1979) 改編自約翰維拉德 (John Willard) 的《貓與金絲雀》

1979 年《貓與金絲雀》電影海報。
1979 年《貓與金絲雀》電影海報。

富翁賽樂斯魏斯特過世二十年後,女孩安娜貝爾成為他的合法繼承人。但魏斯特的遺囑有項奇特的但書:由於魏斯特家族有精神病史,安娜貝爾必須在魏斯特大宅渡過一晚,證明自己神智正常以繼承財產。

此時,一名綽號為「貓」的狂人從精神療養院脫逃,並潛入大宅內大開殺戒,安娜貝爾必須揭開「貓」的真面目,才能平安活過這個驚魂之夜。

曾多次改編為電影的《貓與金絲雀》,為了證明夠資格繼承遺產,女主角必須在豪宅挺過一晚並找出「貓」的真相。
曾多次改編為電影的《貓與金絲雀》,為了證明夠資格繼承遺產,女主角必須在豪宅挺過一晚並找出「貓」的真相。

《貓與金絲雀》曾多次改編為電影,1930 年的版本更為環球公司最早的有聲恐怖片。本片看似懸疑緊張,但安娜貝爾的親屬在餐桌上的唇槍舌戰,以及各懷鬼胎的眾人看似文質彬彬,實則貪婪無比的醜態,都讓故事充滿濃厚的喜劇色彩,甚至比後半段的推理劇情更有看頭。有趣的是,在《驚聲尖叫》(Scream, 1996) 上映後蔚為風潮的雙兇手謎底,其實在本片就能找到先例了。

 

《煤氣燈下》(Gaslight, 1944) 改編自派翠克漢彌爾頓 (Patrick Hamilton)《煤氣燈下》

1944 年由喬治庫克執導的電影《煤氣燈下》。
1944 年由喬治庫克執導的電影《煤氣燈下》。

歌劇演員寶拉與丈夫安東閃電結婚後,感覺到家中出現詭異的現象,除了東西無緣無故消失外,不明的聲響及忽明忽滅的煤氣燈,讓她懷疑自己是否被幻覺所擾,甚至精神出現異常。所幸在警探卡麥隆的協助下,寶拉從崩潰邊緣振作起來,並揭開當年姨媽的死亡之謎,以及一場精心策劃的恐怖陰謀。

在《煤氣燈下》飾演女主角寶拉的英格麗褒曼,也因本片榮獲第 17 屆奧斯卡的「最佳女主角」殊榮。
在《煤氣燈下》飾演女主角寶拉的英格麗褒曼,也因本片榮獲第 17 屆奧斯卡的「最佳女主角」殊榮。

「煤氣燈操縱」(gaslighting) 指的是以否定或誤導等手段,迫使受害者質疑自己的記憶與理智,而此心理學名詞的源頭便是「煤氣燈下」這部作品。某方面來說,這個故事其實是古典哥德式小說的變奏,但它的陰森氣氛比這些作品更為精妙。它以優雅的步調呈現日常生活中看似漫不經心,卻詭異至極的細微變化,使它成為有史以來最安靜的心理驚悚片。

英格麗褒曼 (Ingrid Bergman) 從游移、恐慌、自我懷疑到堅定信念的多層次演技,足以引發觀眾的強烈共鳴,不但讓故事的每個環節都充滿真實感,也讓「煤氣燈操縱」的效果在螢幕上更有說服力。這科學與藝術相輔相成的結果,可說是影壇的一項佳話了。

(完)

加入「電影神搜」LINE好友,最新電影情報不漏接!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