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國際

窒息的愛?一窺兩岸三地青少年約會暴力現況 台盛行率達36.8%仍遠低於這兩地

風傳媒

更新於 2019年06月30日02:10 • 發布於 2019年06月30日02:10 • 黃天如
根據兩岸三地《青少年約會暴力盛行率及其與憂鬱情緒關係之探討》報告,調查顯示,整體約會暴力盛行率達到44.8%。圖為示意圖,非關新聞個案。(資料照,盧逸峰攝)
根據兩岸三地《青少年約會暴力盛行率及其與憂鬱情緒關係之探討》報告,調查顯示,整體約會暴力盛行率達到44.8%。圖為示意圖,非關新聞個案。(資料照,盧逸峰攝)

愛情甜如蜜,但「膩」死在糖罐中的人也不少。根據一份針對兩岸三地國高中生的約會暴力調查,結果顯示,在近千名有約會經驗的青少年中,約會暴力盛行率達44.8%;其中又以上海青少年約會暴力盛行率52.8%居首,其次為香港50.3%。相較之下,性別平等教育位列亞洲第1的台灣,青少年約會暴力盛行率為36.8%,情況已是兩岸三地中最好的,但仍舊值得各界重視。

這份少見、同時針對台灣、香港及上海12~17歲《青少年約會暴力盛行率及其與憂鬱情緒關係之探討》,是由台灣大學、香港城市大學及中國復旦大學社會工作學系學者共同進行,以分層抽樣法,分別對三地國、高中生進行問卷調查,共取得有效樣本3138份。

20190628-SMG0035-天如專題_A兩岸三地青少年約會暴力盛行率
20190628-SMG0035-天如專題_A兩岸三地青少年約會暴力盛行率

青少年處高峰期 中港台約會暴力遠高於美國

研究主持人之一台大社會工作學系教授沈瓊桃表示,青少年時期是許多人開始經驗兩性親密關係的階段,然國外研究顯示,在涵蓋青少年時期的16~24歲,往往也是「親密伴侶關係暴力」(intimate partner violence),即俗稱約會暴力發生的高峰期。只可惜亞洲地區過去類似研究多針對大學生及社會青年,較缺乏青少年方面的研究。

因此,兩岸三地關心青少年約會暴力及其衍生憂鬱情緒的學者特合作進行此次研究,並透過自我報告式問卷調查得知,在3000多名受訪者中,有994人、31.7%的受訪者坦承曾有或已有約會交往對象,而其遭遇肢體暴力、控制行為、性暴力的整體盛行率,高達44.8%,明顯高於美國青少年約會暴力30%。

台灣大學社會工作學系教授沈瓊桃為《青少年約會暴力盛行率及其與憂鬱情緒關係之探討》研究主持人之一。(沈瓊桃提供)
台灣大學社會工作學系教授沈瓊桃為《青少年約會暴力盛行率及其與憂鬱情緒關係之探討》研究主持人之一。(沈瓊桃提供)

沈瓊桃表示,若將三地的青少年約會暴力,以及個案在其中扮演的是施暴抑或受暴角色進行獨立分析,則此次研究顯示,在整體約會暴力盛行率部分,是以上海52.8%居首,其次則依序是香港50.3%、台灣36.8%;施暴盛行率以香港32.2%最高,上海與台灣同為22.5%;受暴盛行率則以上海49.2%最驚人,其次為香港42.7%,台灣29.9%。

另為瞭解青少年間的約會暴力型式,研究問卷如列30個選項,內容包含肢體暴力、控制行為及性暴力,15項測量施暴、另15項測量受暴。研究結果顯示,在受暴部分,最常見的青少年約會暴力型式為肢體暴力中的「對方推、抓或撞我」,而最常見的施暴型式則是同為肢體暴力中的「我向對方丟擲東西」;其次,無論受暴或施暴,三地青少年第二常見的約會暴力型式,都是控制行為中的「限制對方或被對方限制行動」。

20190628-SMG0035-天如專題_B兩岸三地青少年約會暴力研究樣本的受害加害類型與百分比
20190628-SMG0035-天如專題_B兩岸三地青少年約會暴力研究樣本的受害加害類型與百分比

「施、受暴都不快樂」次數與憂鬱情緒成正相關

同份研究也利用董氏基金會的「青少年憂鬱情緒自我檢視表」,測量兩岸三地同批青少年受訪者的憂鬱情緒高低,結果也印證了,曾有約會暴力經驗者,且無論其主要角色為施暴或受暴者,其憂鬱程度都遠高於沒有約會暴力經驗者;此外,青少年個案在約會暴力中的施暴次數、受暴次數與憂鬱情緒三者之間,亦呈明顯正相關。

長期研究婚姻暴力的沈瓊桃強調,約會暴力可視為婚姻暴力的前奏!也就是說,婚前出現的約會暴力現象,極可能延續到婚後,甚至形成終生的行為模式,進而導致難以彌補的家庭與社會問題。

(取自財團法人董氏基金會網站)
(取自財團法人董氏基金會網站)

雖然一直以來,台灣性別平等教育表現,在兩岸三地乃至於亞洲地區均公認名列前茅,而此次研究結果顯示,台灣青少年整體約會暴力盛行率36.8%,施暴、受暴盛行率分別為22.5%、29.9%,都低於香港與上海,但相較西方先進國家,顯然還有進步空間。(推薦閱讀:激情與失控的後座力強大!「施與受」都不開心 青少年約會暴力經驗與憂鬱程度成正比

台大教授籲:國中階段就應納入「愛的功課」

沈瓊桃認為,愛與被愛都是需要終生學習的!除了現行性別平等教育課程,建議台灣教育主管機關應在課程中增加情感教育,並在國中階段納入,透過正式課程與專業師資教導學生「愛的功課」,以及學習用非暴力的方式解決感情的衝突,才是當務之急。

《 ☞ 加入風傳媒line好友,每日提供給您最重要新聞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