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國內

科技部太空計畫豪砸251億 力拼2021起每年發射1枚衛星 

上報

更新於 2019年02月13日07:17 • 發布於 2019年02月13日07:17 • 上報快訊/賴彥蓉
科技部第3期太空計畫投入251億元經費,致力發展小體積、超高解析的衛星,預計2021年陸續發射。(美聯社)
科技部第3期太空計畫投入251億元經費,致力發展小體積、超高解析的衛星,預計2021年陸續發射。(美聯社)

科技部2019年執行第3期太空計畫,將投入251億元經費,打造小體積的超高解析度衛星。另外福衛七號在2019年發射後,2020年還有獵風者號氣象衛星準備升空,預計將在2021年,以每年發射1顆衛星為目標。

科技部13日舉行記者會,公布第3期「太空科技長程發展計劃」,將自2019年起到2028年止,由科技部太空中心執行,預計投入251億元經費,將發展6枚先導型高解析度光學遙測衛星、2枚超高解析度智能遙測衛星、2枚合成孔徑雷達衛星,自製率超過90%。

超高解析度智能光學技術 從510公里高空俯瞰台灣

科技部長陳良基說,3期計畫鎖定發展台灣遙測技術,用更小的體積達到更高的解析度列如超高解析度智能光學遙測衛星,重量約200公斤,從510公里高空可以看到地面35公分的影像,等於在台北101可以看到墾丁的小貓或小狗。

陳良基表示,10年的經費龐大,將傳承福衛5號和7號的技術,發展更先進的功能,並繼續推動第3期計畫,期望每年可以發射1顆衛星。「有任何狀況可以在下一次做修改,我們的技術在某些零件領域,可能是全世界獨一無二或最領先的國家。」他希望太空計畫能結合國內產學能量,精進本土太空技術,帶領科學界有更多嘗試。

國家實驗研究院太空中心主任林俊良說明,福五每2天通過台灣1次,而拍攝2米解析度的「先導型高解析度光學遙測衛星」可以每天通過1次,6枚衛星就能拍攝更多次,且解析度達到1米,對於施政、救災、防災和科學研究都有助益。

至於「超高解析度智能遙測衛星」則挑戰35公分解析度。「合成孔徑雷達衛星」,搭載主動式雷達,可以穿透雲層。衛星會接收反射波並進行判讀,不受雲霧和降雨影響,不分晝夜及天氣,全天候、全天時觀測,有助於防災。

與國內外學界合作 第3期規劃打造繞月衛星

林俊良表示,第3期計畫規劃探索外太空,完成繞月衛星,但台灣在這個領域沒有相關基礎,需藉由國內外學術界合作參與,達成外太空探索目標。繞行月球只是第一步,之後還要探討如何著陸,由於月球沒有GPS導航輔助,衛星需靠自己導引降落,並進行地形地溫辨識,這些都需要更多國內外合作。

至於福衛七號預計發射日程,林俊良指出,由於是台美合作,美方委由SpaceX發射,需待美國方面通知,才知道什麼時候發射、台灣什麼時候運送。

「福七的6個衛星太空中心都準備好了,一旦等到美方通知就可以馬上打包運送美國。」此外,陳良基也表示,接下來以每年發射1顆衛星為目標,除了預計有福七發射以外,2020年中有獵風者號氣象衛星升空,預計在2021年下半年後,開始陸續發射高解析度等遙測衛星。

與過去相比,台灣第1期太空計畫自1991年執行至2006年共15年,總預算197億元,建立太空科技基礎設施與培育太空科技人才。第2期太空計畫自2004年到2018年,同樣是15年,總經費259億元,建立我國太空科技研發能量。2019年起未來10年,則進入太空計畫第3期。(喜樂島推動台獨公投

延伸閱讀:雞蛋價格年增率達23.36% 衛生紙漲幅創近10年新高

延伸閱讀:【直播】「2019 為西藏自由而騎」 西藏台灣人權連線聲援記者會

★快加入 《上報》 好友!看更多深度新聞★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