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生活

確認孩子正在呼吸就好!荷蘭爸爸:媽帶孩子很忙?爸帶孩子很輕鬆!

嬰兒與母親

更新於 2018年08月22日15:18 • 發布於 2018年08月22日00:00
確認孩子正在呼吸就好!荷蘭爸爸:媽帶孩子很忙?爸帶孩子很輕鬆!
確認孩子正在呼吸就好!荷蘭爸爸:媽帶孩子很忙?爸帶孩子很輕鬆!

「勇敢的打開眼界,面對世界的挑戰,用自己的方式創造自己的價值」是荷蘭爸爸韋岱思眼中的荷蘭式教育。

 

不要再比了!「比較」否定了孩子人格,滅了自信!

荷蘭爸爸對台灣育兒文化最深刻的印象是「愛比較」。「你看XX都這麼乖(棒),你怎麼都不會?!」這類的比較式口吻在臺灣十分常見。從自家的兄弟姊妹、家族的堂哥表姊到左鄰右舍的同齡孩子,甚至是出門吃飯餐廳裡的隔壁桌小朋友都可能是「比較」的對象,或許爸媽使用這樣的句子是希望提供一個值得模仿的對象,不過,拿這個對象與自家小孩相比,真的適當嗎?

荷蘭爸爸認為即使是同齡孩子,發展速度也會有些差異,有的孩子較快學會走路、有的是先學會說話、有的孩子個性較為安靜、有的是整天動個不停,這些因素讓孩子成為一個獨立且不同的個體,要求這些獨一無二的個體去模仿爸媽指定的對象似乎是不太合適的!

而且當爸媽覺得這個孩子「一直都不乖」,其中便隱含了對孩子的人格判斷。荷蘭爸爸指出,當孩子違反規矩的時候,這是「行為」不對,不代表孩子的「人格」有問題;若爸媽沒有清楚區隔「行為」與「人格」,孩子很有可能會認為自己的人格「有問題」,而其他人都比他好,長久下來,便可能否定自己,變成沒有自信了!

 

比較也帶給爸媽沉重的壓力

除了爸媽帶給孩子愛比較的負擔之外,另外一方面是爸媽之間的比較,也是沉重的壓力來源!時常可以聽見爸媽說,我買這一台手推車、我讓孩子念這家幼兒園,因為這是「最好的」!然而,當爸媽說某樣東西是最好的時候,同時也代表著其他東西不是最好,因此,這就變成一股壓力了。

爸媽當然是想要給予孩子最好的,不過,一旦感覺到其他人給予孩子的是最好的時候,就會懷疑自己「我做的夠不夠?」「我有沒有給予孩子最好的?」「我這樣子是不是一個好父母?」這樣的壓力其實是不必要的!

荷蘭爸爸說有一次太太回家一副心情不好的樣子,詢問之後才知道,太太的臉書上有全職的媽媽朋友很認真地教導孩子生活大小事,即便是上班族媽咪也是會利用下班及假日陪伴孩子,太太看到媽媽朋友們都這樣為了孩子付出,但自己沒有做到那樣的程度,便開始懷疑自己不是一個好媽咪。

面對這類的情況,荷蘭爸爸會這樣想──我們大多時候都只看到一個人好的一面,而沒有看到不好的一面(大家的FB通常只會展現正向的訊息),而我們能夠看到自己不好的一面,因此而覺得自己很差。但如果意識到這樣的比較是不正確的,減少比較的頻率,或許是拯救自己的方法,不過,要做到這樣是非常不簡單的!

 

規矩是教養的基礎,懲罰讓界線更清楚

當孩子做錯事或進行危險行為的時候,荷蘭爸爸是否會懲罰小孩?又是如何懲罰或教導?荷蘭爸爸認為規矩是教養的基礎,規矩可以幫助孩子制度化,不僅給予生活的空間感及時間感,也給孩子一個生活圈的框架。在違反某些規矩時,受到懲罰可以讓孩子更加明瞭規矩的界線!

 

禁止性規矩要有懲罰與解釋

荷蘭爸爸把規矩區分成「禁止性規矩」及「鼓勵性規矩」。禁止小孩做某一件事,以確保孩子安全是「禁止性的規矩」,像是時常炒菜煮水,也放了垃圾桶及回收桶的廚房,對於一個2歲的小朋友來說十分危險,為了保護女兒而設立「小孩不能進廚房」的規定。一旦女兒踏進廚房,就會先警告她,若還是在廚房逗留,就得接受處罰。

懲罰的目的不是讓大人出氣,而是讓孩子瞭解,不好的行為會有不好的後果,也讓爸媽有機會強調對孩子的要求、規則及期待。荷蘭爸爸的處罰作法是先扶著牆壁罰站1、2分鐘,結束罰站之後會再與孩子解釋為何剛剛被罰站,重點不在於懲罰方式,而是與孩子解釋罰站的原因。

規矩應該簡單、有道理及少

然而,規矩要有配套措施,遵守「簡單」、「有道理」、「少」的三原則,也就是規矩要簡單、清楚 而具體,以便孩子理解規矩的內容;規矩背後需有清楚的理由,孩子才能了解為何該遵守規定;規矩要少,避免約束孩子的空間與行動。

 

鼓勵性規矩協助建立好習慣

而「鼓勵性規矩」的主要目的則是鼓勵小孩表現「好」行為以及建立「好」的生活習慣。像是荷蘭爸爸家的女兒非常喜歡看書,但時常把所有的書都排在地上一本一本看,閱讀完也沒有物歸原處,因此荷蘭爸爸設立了「睡覺前一定要收拾好小圖書館」的鼓勵性規矩。

當然,「鼓勵性規矩」與「禁止性規矩」一樣得符合「簡單、「有道理」以及「少」的三個原則,讓孩子慢慢記住與習慣新規矩。但與「禁止性規矩」最大的不同在於,爸媽必須不斷地誇獎鼓勵孩子遵守「鼓勵性規矩」。

「鼓勵性規矩」之所以需要透過誇獎方式來執行,是因為希望透過誇獎鼓勵孩子展現好行為,進而建立好習慣,因此,值得誇獎的不是最後的結果,而是孩子在過程中的努力與學習,另外荷蘭爸爸提醒爸媽,值得誇獎的不是孩子早就學會的行為,而是孩子新學會的行為及進步的地方。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