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生活

【陌生人的告別式番外篇】看盡生死 超級阿嬤想當大體老師

鏡週刊

發布於 2018年06月18日10:29 • 鏡週刊

**從1999年開始至今,善願愛心協會共協助近3千件免費殮葬案,我們造訪協會辦公室,一進門就可看見當月殮葬計劃表,清楚寫著免費殮葬個案往生者的名字、告別式地點,算一算,整個月只有幾天空白。善願行善服務領域有5大類,包括行善體驗、免費殮葬、賑災、送罹癌病患營養品、優秀學子工程等,主要負責殮葬個案的協會執行長吳倪冬月。

**

77歲的吳倪冬月總是活力十足,我們跟訪幾次陌生人的告別式,她幾乎都在現場坐鎮,從安撫家屬情緒、瞻仰儀容到遺體封棺,即使是一般人認為「煞氣很重」的時刻,她也不害怕,每次必定與遺體說話,祝禱往生者一路好走。除了週日有空時參與訪視弱勢家庭,她曾一週內跑了8場告別式,還曾一天內送別4個往生者,志工生活相當忙碌。

吳倪冬月原是家管,先生從事買賣業,她就在家帶小孩、接聽公司電話,從兩個人開始打拚,小小公司慢慢成為貿易公司。吳倪冬月記得,最初自己是看到報紙報導,好奇善願所稱的「募人不募款」是什麼意思,一個人跑到說明會現場,就這樣一腳踏進志工生活。至今擔任志工約20年,操持協會大小事,甚至在運送染SARS遺體現場坐鎮協調交通,郭志祥形容當時:「一女當關,讓人佩服!」

19年來看盡生離死別的現場,有的溫暖、有的決裂,她們也曾遇過協尋後仍無人出席的告別式,往生者關係人只能填上社工的名字。當然也不乏突然出現的親人,曾有往生者生前臥病,想念家人時怎麼都聯繫不上,但往生後,家人卻一個個冒出來。「但清官難斷家務事,我們不會知道他們發生過什麼事,也不會介入。」唯一的工作,就是好好送行。

善願沒有宗教限制,也不辦聯合奠祭,每位社福單位轉介來的往生者,善願都為他們舉辦專屬告別式,只要吳倪冬月(右)在現場,就會協助安撫家屬情緒。
善願沒有宗教限制,也不辦聯合奠祭,每位社福單位轉介來的往生者,善願都為他們舉辦專屬告別式,只要吳倪冬月(右)在現場,就會協助安撫家屬情緒。

當然也有動人現場。她記得有個兒子與父親已超過30年不見,原本兒子很抗拒出席父親的告別式,她們也不苦勸,只說這最後能見父親的機會了。最後,兒子不僅出席告別式,還一路送父親火化、陪父親樹葬。「他最後跟我們說謝謝,謝謝我們幫他,那麼圓滿地把爸爸送走。」這也是吳倪冬月最滿足的時刻,「我們做了簡單的事,但他們回去會思考,未來就是社會的正面能量。」

但華人觀念傳統,送葬又是禁忌話題,吳倪冬月坦言,起初真的是偷偷摸摸。彼時,她的媳婦正要生孩子,婆婆又坐鎮客廳,「出門時從前門出去,回家時走後門,進門時偷看婆婆和媳婦在不在,趕緊溜去沖洗,乾乾淨淨了再出來。她們都不知道我在幹嘛。」日子久了,家人也知道了。有時給婆婆零用錢,「婆婆還會退我一些,然後說,給我拿去做『那個』啦~」

從來沒有害怕過嗎?吳倪冬月笑說,「還好,現在遺體化妝術很厲害,看起來都像睡著。視同自己的親人,心理上就比較不會有障礙。」或許行善真的是會上癮的,吳倪冬月愈做愈投入,「無形中,我好像有使命要去達成。人家不願意做的,沒有人能做的事情,但我們能做,而且我們又心安理得,回家吃得下飯、睡得著覺,家裡老少平安,這樣就好了。」

過去,吳倪冬月早早為自己準備長生塔位,但如今看盡生命百態,60歲那年,她簽下大體老師捐贈同意書,希望自己的身體能留給後人學習更多功課。「我們看了好多愛恨情仇,有的恨到子女連出來認屍都不要,他們經歷過什麼,我們永遠都不會知道。你說,走了之後,留那個身體沒有意義,面對面講話都不能,留那堆骨頭有用嗎?」

夢過服務過的往生者嗎?「說真的,從來沒有。而且也沒有人來找我麻煩,也沒有人來感謝我。」說到這裡,吳倪冬月忍不住笑了,但那笑裡帶點自嘲又無所謂,絲毫不在意,「像我們這樣出錢出力,會長也不會發個獎狀或說好聽話給我們聽,為什麼?因為我們不是來求功德的啊!我覺得,人這一生裡面,如果能夠替人家做事,是一件很幸福的事。」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