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健康

當心!把痠痛當常態、對「肌筋膜緊繃」不處理,身體會愈來愈糟

華人健康網

發布於 2019年08月24日23:00 • 圖文提供/蘋果屋出版社
當心!把痠痛當常態、對「肌筋膜緊繃」不處理,身體會愈來愈糟
當心!把痠痛當常態、對「肌筋膜緊繃」不處理,身體會愈來愈糟

●肌筋膜一旦緊縮,肌肉就會出現僵硬、難以活動,痠痛病症隨之上身!

「痠」與「痛」,是肌筋膜緊繃的訊號,提醒該設法改善了。然而,很多人對痠痛的觀念有誤,認為「忍耐一下就過了」、「做粗工就是會這樣」、「運動後痠痛很正常」、「買膏藥貼也算治療」,一路漠視身體給我們的警告,直到有一天,怎樣都忍耐不下去,也說服不了自己這是正常時,才拖著病體就醫,往往延誤了治療黃金期。

「肌筋膜緊縮」、「肌肉失去彈性」、「骨骼和神經受到損傷」,這些現象的發生,其實是一連串的因果。如果了解箇中原因,並熟知每個階段的進程,便能把握時機讓醫師和復健師介入,多數患者有希望大幅改善,甚至能完全康復。否則,隨著病情的加劇,身體活動機能越來越差,人變得不愛動,除了痠痛,還有更多疾病上身,甚至到了無可挽救的地步。屆時降低的,不只是生活品質,還有生命尊嚴。

●肌筋膜緊繃的4大惡化發展階段

在此將肌筋膜惡化的程度,分為4階段,每個階段的原因和徵兆不同,治療原則也不一樣。

1/肌筋膜逐漸「纖維化」和「變硬」

★表現徵兆:肌肉痠痛、僵硬或緊繃。

當肌纖維過度疲勞或使用不當,產生撕裂傷之後,膠原纖維會堆疊做修補,造成「組織纖維化」,有了「疤痕」的肌筋膜不再滑順,逐漸變硬;同時影響到肌肉,出現僵硬、容易疲勞的情況,繼續惡化下去,很快就會出現疼痛。

觸摸受傷的地方,能找到「新鮮的疼痛點」,通常不碰有點痠,摸了會出現較大的痠痛感。這時就醫,醫囑通常是吃藥和多休息。我的做法是,建議患者先接受檢查,先找出造成痠痛的原因,然後指導如何訓練穩定肌群,以及透過按摩和放鬆,處理相關肌群,以免惡化。治療的原則是,除非處於急性發炎期,否則

不打針、不吃藥,利用復健,讓身體啟動自我修補能力。

可惜多數人在此階段不以為意,年輕人以忙碌為藉口,老人家想省錢,於是錯過了修補效果最好的黃金期。

2/肌筋膜失去「收縮性」和「延展性」

★表現徵兆:出現「疼痛」、「發炎」等症狀。

「肌筋膜」因修復傷口而發生「纖維化」之後,肌肉喪失原有的「收縮性」和「延展性」,或是肌肉束和肌肉束之間互相牽制、沾黏,導致活動力變差,行動起來極不順暢。這時如果照超音波,很明顯能察覺肌筋膜變厚了,肌鍵上甚至出現「鈣化」的白點。觸感較敏銳的人可在肌肉上摸到「小團塊」,除了會感覺到肌肉緊繃,也會覺得觸感較粗糙、較不滑順。

在這個階段的初期,疼痛點非常明顯,一觸摸就能明確感覺到。一段時間後,當觸摸變得較不痛,或變成間歇痛時,如果病情不是好轉而是惡化,痛的範圍會擴散,這時就必須做「深層按壓」才能找到「疼痛點」。

出現這個階段的患者八成是「上班痛」,工作姿勢難以改變,所以狀況很難改善。從身體的姿勢來觀察,很明顯會發現病況變得更糟了,進而將影響到骨骼的健康,肌肉已經改變其特質,由軟變硬,像是橡皮筋變成塑膠繩般。只要不是急性疼痛期,我會建議患者「熱敷」讓肌筋膜變鬆軟,電熱毯就是理想的熱敷工具,恆溫定時很方便;此外,我會提醒患者避免冷氣直吹,以免造成血管收縮,讓病情加劇。只要還沒影響到骨骼,也還沒長出骨刺,若及時處理是有希望康復的。

3/骨骼過度磨損,增生出「骨刺」

★表現徵兆:出現「手腳發麻」的情形。

如果不解決「肌筋膜」的壓力,肌肉難以順利活動,錯誤姿勢延續下去,關節和骨骼不僅會嚴重磨損,還會增生長出「骨刺」。如果照超音波,可以看見「肌筋膜」變得愈發肥厚,與關節、肌腱互相擠壓。

「脊椎」是一節節的構造,在骨骼中間有腔室,稱為神經孔,是神經通過的地方。「骨刺」的形成是日積月累的,當關節活動模式走樣,功能和結構都打破原有狀態,所承受的壓力不平衡,受壓較嚴重之處因為外力而使得骨頭變得更強壯,但過量反而形成贅生物,就漸漸形成所謂的「骨刺」。「骨刺」的生長方向對於病況影響為至重要,如果影響到周邊神經,會造成「身體單側痛、麻」,如果影響到主要神經元,會出現「對稱性麻木、抽筋」。到了此階段已經無法讓傷害百分之百恢復,因為結構已經發生改變。

「骨刺」最常長在腰椎、頸椎、膝蓋、髖關節等處,嚴重時只能開刀解決。手術的成功率並非百分之百,即使在手術室裡成功,後續復元過程依然有風險;再者必須考慮復發率,很多人因此裹足不前。開刀把骨刺拿掉,等於去除刺激源,讓神經不再受壓迫,但這只算治標;如果不將錯誤姿勢改正,肌筋膜照樣緊繃,後續又刺激,或因老化使骨質代謝週期不正常,那麼仍會再長出骨刺。

4/骨刺壓迫神經,導致「神經發炎」

★表現徵兆:出現「針刺感疼痛」、「肌肉萎縮」,嚴重可能「癱瘓」。

「骨刺」若不處理,可能傷害到神經,這種不舒服的感覺是持續發生的,但有進程上的區別。起初因發炎而「痛」,之後出現針刺感的「麻」,然後是無感或異常感的「木」,最後肌肉萎縮、神經壞死,演變為「癱瘓」。

身體的肌肉,25至30歲是身體的高峰期,之後以每年1%的速度流失。假設某人30歲時有30公斤的肌肉量,每10年大約減少3公斤,到60歲時就減少了三成,能負載的工作量相對也減少許多,如果30歲能扛100公斤,到60歲只能扛70公斤。

「肌肉萎縮」會導致肌力變小、耐力變差、對抗外力衝擊的能力下降,以及影響關節不穩定。透過訓練可維持肌肉狀態,避免惡化太快。不過,神經造成的肌肉萎縮屬於病理性,是不可控制的,其徵兆以兩側肌肉非對稱性萎縮居多。兩者造成原因之間的判別應交給專業醫師診斷,萬萬不要輕忽。

本文出自蘋果屋出版社《網球鬆筋按摩手冊:肌肉透視圖解!鬆開肌筋膜,消除肩頸、腰背、手腳痠痛,物理治療師的痠痛自救療法》一書,作者:龔威亦

加入華人健康網LINE@好友,健康資訊不漏接!

延伸閱讀: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