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生活

現場》香港火焰之夏:沒有面容的Be Water抗爭

Openbook閱讀誌

更新於 2019年11月15日13:01 • 發布於 2019年11月15日07:00 • 季風帶

你們既然來了,看見了,知道了,而且你們年輕,你們可以依你們的理想來創造美麗的新世界。

——西西《我城》

每一個關心香港反送中運動的人,都曾經問過、想過的問題——抗爭將會如何結束,前香港記者協會主席張炳玲的回答:「這場抗爭會走到哪裡,沒有人知道。」

正因這場抗爭沒有面孔、無大台、主張「Be water」,在極權政府的高牆面前,這股水勢始終維持著堅韌的動能,正是港人的回答。

▇2014年就有2047年問題

2014年6月,中國國務院首次針對香港一國兩制問題,發布《「一國兩制」在香港特別行政區的實踐》白皮書,強調「中央政府對香港擁有全面管治權。」形同宣告港人自治的破滅。

張炳玲開講前,季風帶文化總編輯鄺健銘談及此事的影響,以及分析從1980年代起香港社會疑共乃至反共情緒如何令中國「一國兩制」治港策略變得脆弱。這為理解2019年反送中運動提供了香港歷史骨架,有助望向未來。

「中國大陸不會放過香港,這是毫無疑問的。」張炳玲談到中國處理香港問題的高原則是領土完整性及絕對回歸中國政治主導,「香港是中國的一部分,不可分割,可能是香港人經常都聽得到了申明。」政治之外,香港也是匯聚中國現金流轉的重地及國際金融中心,「香港人對港人治港、高度自治是的理解與中國大陸的理解愈走愈遠,只要說『自決』,不論中國中央、香港政府及建制派也會懷疑是『港獨』。『港人治港、高度自治』那條線已經畫得越來越死。這對年輕一代思考未來時,感到絕望。」

張炳玲(季風帶提供)
張炳玲(季風帶提供)

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承諾續漸破滅,中國強硬介入香港的政治及管治空間。張炳玲舉例說明,以香港特首的產生、立法會的組成兩方面來陳述。香港人口700多萬,只有1200個選委來選出特首,「上屆(2012年)梁振英得到689選委票;今回(2017年)林鄭月娥拿了777張票,就能當上特首,香港700多萬人沒有選票選特首。」張炳玲更直言,「從1997年首任特首董建華開始,基本上都是中國大陸欽點後經過極小圈子選委程序而選出的。」

現今香港立法會70個議席,地區直選及功能組別議員各佔35席。張炳玲解釋立法會的結構,「70位立法會議員分兩大部分,一個部分是功能組別,只一半是民選的,民選中一般是六四比例,即是六成是泛民主派另四成是建制派,所以泛民主派議員在不公平選舉制度下只是少數。今屆立法會選擇結果,40位建制派,29泛民主派;後來因為宣誓風波,6名泛民主派被當局DQ(disqualified,即取消議員資格)。泛民主派議員在立法會幾乎無法產生關以投票為基礎的影響力。民主空間越來越窄,令市民又忿怒又絕望。」張炳玲說。高度自治、港人治港成了「失效」的承諾。香港人在民主狹縫中失去對前景的信心。

「50年不變」之中國治港原則將在2047年到期,不過,當下香港呼吸自由空氣的咽喉已被緊握。

張炳玲說,「當年所說的50年不變有一個前提,那就是香港會等中國50年,相信那時大陸已經在自由、民主,經濟及體制完善化,大家都分享了共同的世界觀及價值觀,但現在两地情況的距離愈來愈遙遠,從前美好的想像沒有出現。」張炳玲以中國對待新疆問題及伊斯蘭教和基督教為例,展說了中國的民主及人權觀遠遠與香港的普世價值拉得很遠的距離。張炳玲說:「以愛心之名強迫伊斯蘭教信徒食豬肉及拆毀基督教堂十字架等都証明中國不斷收縮宗教自由……」

從香港的政治空間緊縮的事實到中國對待異見份子及收緊宗教自己、言論自由等,曾經對香港的承諾變得極權的控制,這讓90後,甚至回歸後的新一代不得不為未來擔心,也同時強烈感受50年倒數的迫切,2047年問題已成為年輕人普遍的焦慮,也讓反送中運動參與者年輕化。

2019/11/04疑似遭到警方暴力而墮樓重傷的科大學生周梓樂,傷重不治。11/09民眾舉辦追思會,現場高舉「周同學我們會代你走下去」、「光復香港 時代革命」及「譴責警察」的標語,並要求對周梓樂之死進行全面且獨立的調查。(取自flickr,Studio Incendo攝)
2019/11/04疑似遭到警方暴力而墮樓重傷的科大學生周梓樂,傷重不治。11/09民眾舉辦追思會,現場高舉「周同學我們會代你走下去」、「光復香港 時代革命」及「譴責警察」的標語,並要求對周梓樂之死進行全面且獨立的調查。(取自flickr,Studio Incendo攝)

根據香港中文大學李立峯團隊的民調,民陣發起6月9日第3次遊行,30歲以下青年佔所有參與者的44.5%,其中22歲或以下佔26.3%,6月21日參與包圍警總的群眾更有91.7%是青年(22歲或以下佔63.9%)。

「反送中運動的深層是為了未來的抗爭。『送中』本身就是一個警號。」幾乎場場抗爭都到現場採訪觀察的張炳玲,引述了一位香港年輕人的說法,「2047年時,林鄭月娥90多歲,我才40幾歲,正值壯年,我生活要怎麼過?」、「我用生命去換未來,可能不是我的未來是更年小的未來。」張炳玲曾經在採訪觀察的時候讀到年輕抗爭者的遺書。

▇這道城市的傷痕,人人都有

儘管不是首例,但外界仍然好奇,一場沒有面孔、無大台的運動何以發揮到極致。張炳玲說:「當代是人類心靈的重要轉向,反物質精神主義,個體開始思考identity(身分),不像父母那一代,覺得自己是小小螺絲釘,必需配合整體式運作;21世紀的全球跨國界化的趨勢下,每一個個體是可以發動任何抗爭或者運動的重要部分或者點燈人,在全球化下的個體,獨立而具身分,在大環境中的全球化卻不失個體獨特性」。張炳玲補充說:個人身份及意志的覺醒,加上分享共同的普世價值,就會如水般滙流成海的浩瀚,支配我們的,是普世價值,人權、自由、民主而不是大台或者領袖。

今次香港反送中抗爭從個人意志匯聚為群眾力量再約定6個共同信念或者守則-不分化、不篤灰(告密)、不割蓆(切割)」、Be water、 Be humble、Be wise。透過靈活而自發的分工,組織起抗爭堅韌的運作,彼此互稱手足。張炳玲說,律師去探視被逮捕的抗爭者時,「很多人第一句話都是『是不是很多手足都被抓了?』『其他人有沒有受傷?』」張炳玲說,「為了這塊土地,把自己都忘了。」

2019/11/12港警圍攻中大校園,學生群起激烈抵抗。(取自flickr,Studio Incendo攝)
2019/11/12港警圍攻中大校園,學生群起激烈抵抗。(取自flickr,Studio Incendo攝)

警察使用過分暴力、與黑社會勾結的畫面屢見不鮮,卻幾乎屬於受包庇,市民及媒體無法監察,擁有公權力的不約束其失控行為及濫捕,甚至隱藏警察號碼並不出示警員委任証,市民無從投訴。香港警察破壞近175年來建立的美好形象,視國際慣例為無物,但林鄭月娥、中聯辦、中國卻反民意稱許港警「制暴止亂」手段。第一個拿槍指向市民的港警被中國中央邀去了十月一日國慶,風頭甚至超過林鄭月娥。張炳玲說,「這樣不受監察的暴力正一步一步把港警推往成魔。」

警察經常失控,面對非抗爭中的市民街坊、室內地鐵站、密集民居等,他們都會毫無節制地發射催淚彈。他們也濫捕年輕抗爭者(最年輕是12歲),濫用暴力的情況同樣加遽。從現場可見,就警察算制服了抗爭者,他們也要用額外暴力進一步傷害被捕者。張炳玲說:「暴力只會助長暴力。抗爭者也加強抗爭力度,從開始用口罩到改用防毒面罩;從用背囊扺擋警棍到用游泳浮板及網球拍接布袋彈、橡膠子彈及催淚彈……但最後用身體迎接真子彈……年輕人及香港人今個夏天經歷了催淚彈4800+枚/橡膠子彈1700+枚/海綿彈600+枚/布袋彈370+枚;被捕2595人,年齡由12-83歲;這個夏天香港人是這樣補練出來的。」鏡頭下濫暴的警察仍無一人被起訴,但抗爭者卻已背負沉重的代價。「一些抗爭者被起訴暴動罪,暴動罪最高判刑是10年。他們付出的是人生的黄金歲月甚至性命。」

10月2日,一名18歲高中生中實彈,警察沒有即時救治受槍傷的這位高中生,旁邊的另一位抗爭者雖然沒有被捕,卻撲向警察,目的是想警察注意有少年人受槍傷,叫他們救治他,當時警察任由傷者倒地呼救長達3分鐘。最後撲向警察,以身救手足的被捕了,他是正在攻讀博士的學生。

少年人送醫院後,發現子彈嵌在離他心臟左邊3公分。國際對開槍有慣例,不打頭向下打,目的不是要殺人是停止即時進攻力,今次警察明顯沒有守國際慣例。

張炳玲引用了香港詩人呂永佳以〈3cm〉為題的詩:

差一點他不可以求婚
不可以升上大學
不可以再和親人喝茶
不再有機會進入產房
差一點他不可以
和太太看着自己的孩子出生

差一點他不可以唱情歌
不可以看到黑色與白色
差一點他看不到自己的房子
會有一盞別緻的燈
淡黃色的光照暖每一個夜晚
差一點他不再有機會
看到自己的兒子長大成人
聽到他叫一聲:爸爸

請你拿着一個5元港幣
看看這3cm的距離
把它緊貼在你的胸前
你便會看到這道城市的傷痕
人人都有

「夏天的火焰Summer in Fire,香港人醒覺了,醒了的人不願再睡,『反送中』抗爭揭露了不堪的政權及警權的真面目,也同時翻開了社會深層的不安與不公,最後抗爭會走到哪裡,現在沒有人知道,但,作為香港人及世界公民,普世價值是必須維護及實踐的責任與行動。當抗爭爆發,烏克蘭經驗及後的印尼與長期泰加等抗爭組成了一幅21世紀抗爭史的內容,香港至今已經堅持超過4個月,每幕抗爭都牽引起世界的關注,我們不是孤島,因為其實全世界都在抗爭,為建築一個屬於社會中每一個持份者的國度,享有尊重、人權、人道、民主及自由。

在漫天催淚煙的剎那,我看到背着遺的年輕人也看到不顧一切的救護自願者,及必要時會出手相助的普通市民,香港今次抗爭是『反物質精神』的動力去完善普世價值的國度,正因為這,牽動了世界。但,享受獨裁的當權者往往在人民覺醒後,愈加重鎮壓力,前面的日子肯定不易過。但,這不單是香港如此,世界很多角落都在抗爭暴政。」張炳玲說。

▇深入理解香港,季風帶文化推薦以下這些書籍:

  • 《港英時代—英國殖民管治術(增修版)》,出版:天窗出版社
  • 《 積極不干預:港英政府的中國通》,出版:香港中文大學
  • 《香港電影與新加坡—冷戰時代星港文化聯繫(1950-1965)》,出版:香港大學出版社
  • 《冷戰光影—地緣政治下的香港電影審查史(1945-1978) 》,出版:季風帶
  • 《殖民地美學》,出版:次文化堂(香港)
  • 《 有廁出租—政商共謀的殖民城市管治(1860-1920)》,出版:商務
    喜歡這篇文章嗎?請灌溉支持我們!

▇2019Openbook好書獎.重磅暖身講座

▇Openbook閱讀通信 Vol.065》宇宙最強陣容・2019好書獎暖身講座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