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人際

現在!就用這張流程表,培養孩子更獨立

親子天下

更新於 2018年11月16日08:37 • 發布於 2018年11月16日08:37 • 曾多聞
現在!就用這張流程表,培養孩子更獨立
現在!就用這張流程表,培養孩子更獨立

兩個星期前,威林漢的某個朋友抱怨,自己每天還在幫八年級的孩子準備午餐。在美國,學齡孩子的午餐通常是簡便的三明治這類。威林漢當下沒說什麼,但3天後,他做了一張「幫你的孩子更獨立(洗碗、折衣服、做便當)」的判斷流程表,貼在推特上。這張表很快便引起家長們關注,一天內就有400次轉載,威林漢也同意《親子天下》將圖表轉譯為中文,提供台灣的家長參考。

威林漢任教於維吉尼亞州立大學,研究專長是兒童及青少年(5至18歲)認知發展,他也是美國國家科學教育委員會委員,著有《學生為何不喜歡學校》、《你可以信任專家嗎》等書。

他的流程表是這樣設計的:

威林漢的流程表引起廣泛討論,有家長認為:「幫孩子準備便當就好了,我都幫孩子做便當,讓他們為生活中更重要的事奮鬥。反正他們遲早會學做三明治,而且只要從18歲開始練習做三明治,到了19歲就是做三明治的專家了。」

但更多家長認為做三明治本身就是重要的生活技能:「孩子16歲就會自己開車,卻不會自己準備午餐,不是有些奇怪嗎?」

小學老師吉爾·馬納納(Jill Maenner)就指出,現代小孩缺乏生活技能的程度令人無法樂觀:「我是一個四年級老師,我看到太多孩子不會自己打開夾鏈袋、不會打開優格包裝、不知道怎麼把吸管戳進鋁箔包飲料袋⋯⋯而且他們完全沒有想過自己正在長大,應該學會自己做這些事。」

她感嘆,往往要求老師「用更高難度的教學來挑戰孩子」的家長,就是這些幫孩子做「不重要事情」的家長。她說:「我當然隨時樂意幫助孩子,但孩子在家裡學習基本的生活技能,老師才更能專注在教學上,而不是到了四年級還要花時間幫孩子拆午餐包裝袋。」

馬納納的看法得到許多家長支持。有家長認為家庭生活是團體生活,家人應該平均分攤家事。一位家長留言:「我的孩子分別是18和16歲。他們不但準備自己的午餐,也負責準備爸爸媽媽的午餐。」

從網友的留言討論看得出來,大家對於孩子「幾歲可以自己準備午餐」的認知不同。但是運用威林漢教授的流程表,不只能簡單判斷哪些家事可以讓孩子自己完成,若能力還不足,也可以透過觀摩、參與幫忙,逐漸協助孩子建立相關能力。
我們另外自製了一張「應用版」,在底線處填入您希望孩子能學會的事,照著流程來試看看吧!

延伸閱讀:

為了讓你的孩子18歲時可以獨立,父母現在不能做的事

給父母:想要培養孩子獨當一面,你要先學會放手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