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健康

燕麥可降膽固醇,但我的三酸甘油酯卻升高,怎麼吃才正確?

健康遠見

更新於 2018年05月23日02:15 • 發布於 2018年05月22日15:35 • 遠流出版

「吃燕麥片可以降低膽固醇」不是迷思,是經過大量的臨床研究證實,但「燕麥片吃多了可能會讓三酸甘油酯升高」這樣的說法並不全然完整、正確。

首先,我們先來了解為何燕麥片可以降低膽固醇。正確來說,不只燕麥,只要是全穀類及五穀雜糧,常見的如糙米、紫米、薏仁、蕎麥、小麥、大麥、米糠等都含有膳食纖維。膳食纖維是指一群「廣泛的」不被人體消化酵素所分解的植物多醣類,主要存在植物的細胞壁。食物學上,依照結構與功能性不同,它有很多分類,包括:纖維素、半纖維素、果膠、β-聚葡萄糖(β-glucan)、難消化玉米澱粉等,種類非常多。膳食纖維對人體的健康效益多數都是正面影響,然而,在這麼多不同的膳食纖維當中,以科學發現來說,研究文獻記載,具有最多「降低血中膽固醇作用」的膳食纖維,就非「β-聚葡萄糖」莫屬。而燕麥的胚乳及麩皮含有豐富的「β-聚葡萄糖」,是其他穀類所望塵莫及的,因此,使得燕麥成為降低膽固醇飲食的首選之星。

燕麥含豐富的水溶性纖維「β-聚葡萄糖」(β-glucan),依大量科學研究證實,每日攝取超過3公克以上β-聚葡萄糖(約60公克重的生燕麥片),可以降低「血中總膽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有助於降低心血管疾病的患病風險。

至於「有些人燕麥片吃多了,可能會讓三酸甘油酯增加」,這樣的說法其實是過於片段的、不完整的。我們必須考量燕麥本身是主食類,以同樣一份主食類來比較,煮熟的即食燕麥片(約20公克)約含有14公克的總碳水化合物及約9公克的膳食纖維,而白飯(約50公克)的總碳水化合物約達20公克,膳食纖維約0.3公克。因此,我們可別以為燕麥片的好處多多,認為一份燕麥的膳食纖維是一份白飯的30倍,就毫無節制的增加攝取。因為我們也不能忽略,「燕麥片所含的澱粉是一般白飯2/3的量」。因此,當增加燕麥攝取的同時,其他主食類也要相對減少,如此一來,整體的醣類例才能控制在每日總熱量60%以下的合理範圍。

正確來說,應該是「吃燕麥片可以降低膽固醇,但吃燕麥同時,應取代相同的主食類,並注意一整天的主食類的份數是否超量,如果超量,就可能使三酸甘油酯上升。」

你可以這樣做

每天吃適量的燕麥片,有助於降低「血中的總膽固醇」與「低密度膽固醇-LDL」。美國FDA建議,每日至少攝取3公克的水溶性纖維「β-聚葡萄糖」,相當於60公克的生燕麥片,即可發揮降低血中總膽固醇的作用。

不要忽略燕麥也是主食,增加燕麥同時,也要減少其他主食類攝取,特別是精緻單糖與精緻加工的澱粉,同時避免過度飲酒、減少含糖飲料的飲用。

本身有高三酸甘油酯(空腹>150毫克)或有代謝症候群特性的朋友,平日就要做好「主食類替換的平衡原則」。以燕麥片為例:1份主食類 = 50公克白飯 = 燕麥片20公克。

如果中餐吃了一碗燕麥粥(加了3份燕麥片60公克),事實上就等於吃了2/3碗的白飯,這時同一餐就要避免再吃其他的主食類(如麵條、麵包、蛋糕、餃子等),尤其是根莖類植物,更讓人容易忽略澱粉的存在,如南瓜、芋頭、地瓜、蓮藕等,以避免一日的「總碳水化合物」攝取過量。

另外,近年燕麥片降低膽固醇的健康知識,形成一股風潮,也帶動食品業者的商機。許多食品業者在產品加了燕麥片,宣稱有助於降低血中總膽固醇,然而實質上,為了配合商品特性(常見如牛奶、麵粉、餅乾、飲品等),燕麥片經過多次加工,裡面所含的β-聚葡萄糖分子量變小,黏度也跟著下降。2010年加拿大科學家Wolever等人在研究指出,分子量較小的β-聚葡萄糖(分子量小於400),降低膽固醇的作用也可能降低。

值得注意的是,市面上宣稱加入燕麥的產品越來越多,而這些產品本身也包含精緻單糖、奶油或香料等食品添加物,反而增多了熱量、油脂及多餘糖分。因此,還是建議以最原始、加工程度越少的燕麥片為優先選擇,可以確保攝取較大分子的「β-聚葡萄糖」,以利燕麥發揮最佳的保健效果。

(編按:本文摘取部分精華內容,完整內容請參閱原書籍。)

(圖片來源:Pixabay sue_v67;原文刊載於蔡正亮《營養師教你不用怕》/遠流出版)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