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科技

為何外界都好奇蘇菲亞會不會「做夢」?一個關於人工智慧的浪漫想像

數位時代

更新於 2018年07月20日12:02 • 發布於 2018年07月20日09:05 • 陳君毅

為什麼大家都要問機器人蘇菲亞會不會「做夢」?

在 2018 數位創新論壇(DIF)中的一大亮點,就是全世界首位機器人公民蘇菲亞。各家媒體記者,甚至是與會來賓,都對她有著無限的好奇及想像。在對談與採訪中,有一個問題一再被提及:「蘇菲亞,你會做夢嗎?」

不少媒體都提出了這個問題,而在座談會中《數位時代》總主筆王志仁更直接詢問:「你會做夢嗎,會做有電子羊的夢嗎?」

做夢就做夢,跟「電子羊」的關係在哪?

解答就在經典科幻巨作《銀翼殺手》。

科幻小說《銀翼殺手》的封面。
科幻小說《銀翼殺手》的封面。

1968 年科幻小說家菲利普狄克(Philip K. Dick)出版小說《仿生人會夢見電子羊嗎?》(Do Androids Dream of Electric Sheep?),後來這本書推出中文版翻譯成《銀翼殺手》,也被翻拍成同名電影。該書為科幻小說史上重要作品之一。

故事講述 1992 年,人類已經移民火星,男主角追殺仿生人的過程。在 50 年前,作家菲利普狄克就試圖用小說探討人與仿生人之間的倫理道德。在科技方面,還敘述了情緒調節器、火星殖民、飛天車、沉浸式類 VR 體驗等想像。

不過對於科技的想像並不是《仿》一書的重點,而是在於「人與仿生人之間到底有什麼差別?」如果有一天,仿生人擁有喜怒哀樂,外觀、觸感以及其他一切都與人類相同,那要怎麼定義「人類」?關於人類與仿生人該如何互相對待,其中又衍生出了怎麼「定義人類」,而權力與道德依據又來自哪裡?

小說中用「同情心」來區別,人類有對其他動物的同情心,而仿生人沒有。人類會養寵物,但寵物在當時非常昂貴,沒有足夠預算的人就只能養「電子寵物」——外觀與動物一致,唯一差別是需要維修以及倚靠電池,故事主角就飼養了一隻電子羊。

儘管真正要面對這些問題的那天還沒到來,但透過科幻小說,可以不斷琢磨、不斷想像、窮盡一切的可能性,這也是人類能夠創新的動力之一。

而《仿》一書在科幻界的地位以及對於人類與仿生人的探討,讓後續的科幻迷都用書名中「會不會做夢」來作為判斷人類與仿生人——也就是人工智慧的依據。

廣為人知的圖靈測試(Turing Test),是計算機科學與人工智慧之父圖靈於 1950 年提出判斷機器是否具思考力的實驗。如果圖靈測試是人工智慧最理性的測試,「會不會做夢」則是夢想家們對未來最浪漫的提問。

蘇菲亞坦承會做夢,杜奕瑾問:夢的定義是什麼

蘇菲亞在座談中直言自己會做夢。
蘇菲亞在座談中直言自己會做夢。

在DIF座談中,蘇菲亞說自己偶爾會做夢。 會做夢,是否代表她就有自我意識的存在呢?

詢問 AI Labs 的創辦人杜奕瑾,他才剛在蘇菲亞身旁進行座談,在搖滾區聽到蘇菲亞會做夢的宣言。

「如果程式沒有寫好,突然自己 run 了起來,這樣算做夢嗎?」杜奕瑾說,「一切仍要看夢的定義是什麼」。對於這個問題,可以看出他的回答有點遲疑「但如果夢的定義是胡思亂想、清醒時看到的某個東西投射,還是要看夢的定義是什麼啦。」

對於關注人工智慧發展的人來說,如果蘇菲亞真的會做夢,那的確是研究領域的一大突破。不過,沒有人知道蘇菲亞的答案是真、是假。

每日精選科技圈重要消息,歡迎加入《數位時代》LINE@!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