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國際

海射火箭,七顆衛星送上天 中國首次

TVBS

更新於 2019年06月06日11:26 • 發布於 2019年06月06日12:02 • 劉惠卿
圖/翻攝自 新華網
圖/翻攝自 新華網

中國大陸再次突破了自我航天史上的新紀錄。以往發射火箭都是在陸地上,這回,首次移師到黃海海域,從海面上發射長征11號火箭。由於,海上發射可以靈活移動以便搜尋到讓衛星快速進入軌道的最佳發射角度。同時還能夠一口氣,把更大、更多的衛星一起送上外太空。因此,這次發射就搭載了七顆衛星,五顆商業用,另外兩顆是通訊試驗用。這類的通訊衛星,未來預計要發射上百顆,在外太空進行通信組網,增強導航功能,最終達到全球全覆蓋。

黃海海域發射火箭,這是中國航天史上第一次。飛行了將近12分鐘,成功把7顆衛星,送入距離地面600公里的軌道上,繞著地球跑。而完成史上首例的大功臣是這個海上平台。

央視記者:「這個平台是由一艘大型的半潛式駁船改裝而成,它的甲板面積十分的巨大長110米,寬80米。」

海上平台比一個標準足球場還要大。

航天集團長征11號副總指揮 金鑫:「它對地面設備的依賴程度比較低,它不像我們液體火箭,它需要很複雜的塔架,包括臍帶塔還有加注的功能,(長征11號)本身火箭不需要加注。」

長征11號火箭是使用固體燃料作為推進動能,可以先在陸地上填充完畢,再運到平台上進行裝配作業。隨後,火箭跟著平台移動到海上,搜尋一個能夠讓衛星快速進入軌道的最佳發射角度。

航天集團長征11號副總指揮 金鑫:「發射前我們只要把火箭豎起來,然後進行地面電纜的連接。」

能自由調整發射角度,就可以減少燃料使用,同時還能一口氣把更大、更多的衛星送進外太空。這一趟就送了七顆,兩顆「網通一號」是首發的試驗衛星,未來目標要發射上百顆,進行通信組網,增強導航功能,最終達到全球全覆蓋。另外,五顆商業用,包括「捕風一號」主要用來監測極端天氣,提供精準預報。

航天集團捕風一號衛星總設計師 白照廣:「比如說它可以看海浪,導航信號在海面的反射,它也是波紋狀,比如說將來看土讓的濕度,包括測海冰。」

目前中國大陸有酒泉、太原、西昌、文昌四個火箭發射場。由於陸地上架設的發射塔都是固定式,為了調整衛星進入軌道的角度,需要消耗大量燃料。而且火箭發射後,殘骸墮落、火箭落區,都有波及民宅的安全問題。因此,海上發射可以克服陸地上的難題。

航天集團運載火箭辦副主任 宋永生:「這次海上發射成功,標誌著我國具備了海上發射的能力。」

中國的第一次,並不是世界的第一次。一九九五年,來自美國、俄羅斯、烏克蘭和挪威的四大集團共同出資成立世界上第一家海上發射公司。發射之前,發射架和火箭體在美國加州的長灘港口進行裝配,完成後再轉移到可以自航的海洋奧德賽號發射平台。隨著指揮船一道,開往太平洋赤道附近海域。1999年3月就在海上發射了第一枚火箭,到目前,全球的海上發射總共36次,只有四次失敗,成功率高達88.89%。

整套的海上發射系統是指揮控制船、發射平台與運載火箭,對比航空母艦,也有人把它稱為「航天母艦」。目前世界上的研發技術,只要是大型船舶企業就有足夠的能力開發。中國大陸在過去並不具備研發大型船艦的能力,更遑論是平台,現在加大、加快步伐,試圖超英趕美。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