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親子

波士頓管顧調查:還沒畢業,知識已被淘汰,做中學才是關鍵能力

親子天下

更新於 2019年09月23日07:39 • 發布於 2019年09月23日07:39 • 林竹芸
波士頓管顧調查:還沒畢業,知識已被淘汰,做中學才是關鍵能力
波士頓管顧調查:還沒畢業,知識已被淘汰,做中學才是關鍵能力

在矽谷,科技脈動影響的不只是Google、Facebook等科技公司,各種科技創新的教育模式也像雨後春筍般盛行,從實驗大學Minerva到實驗小學AltSchool。矽谷科技人家庭最常討論的話題,就是在科技快速變動的時代下,自己的孩子該怎麼面對未知的世界。

這股熱潮已不限於校園,企業界也燃起熱烈討論,在區塊鍊技術已經取代金融、律師部分業務,自動化物流機器人、自動泡咖啡機器人陸續出現,人類與機器一起工作和效率分工已經是企業人力資源的現行策略,企業界討論:「跟機器相比,人類未來要負責哪些產出,才是企業無法取代」?

波士頓顧問公司(BCG, Boston Consulting Group)是服務全球企業的顧問公司,在全球50個國家設有超過90個辦公室,服務的客戶涵蓋財星500大等私人企業、政府組織和非營利機構。BCG也成立了亨德森智庫 ,針對數位時代的未來人才進行長期調查研究,這個研究計畫的負責人由曾經在為美國而教(Teach for America)的專案經理派翠克・厄克(Patrick Erker)負責。

厄克在2019年中,離開波士頓顧問公司,加入矽谷教育創新顧問公司英探策略(Entangled Solutions)擔任副董事合夥人,厄克去年9月剛成為新手爸爸,面對教育和職場的快速變化,他也開始重新思考,孩子未來一定要讀大學嗎?

厄克即將於2019年九月來台,擔任親子天下2019教育創新國際年會主講人。

派翠克・厄克提供

以下是厄克專訪的精華摘要:

Q:為什麼波士頓顧問公司要研究「數位時代下的學習與人才養成」這個議題?

A:人類歷史上,每次技術革新,企業經常最早受到衝擊,這一波改變的速度比過去更快,企業已經感受到科技對人才需求的改變。我2007年大學畢業時,iPhone剛在美國問世,誰會想到12年後的今天,全球幾乎人手一隻智慧手機,各項商業活動和人際互動都圍繞智慧手機而生。工業革命至少經過10幾年才徹底改變職場需求,但這次機器自動化、人工智能的改變,已經影響企業的工作模式,形成人與機器共同工作的局面。

我們的研究發現,未來每種工作技能的平均半衰期大約只有5年,換句話說,在大學一年級學的技能,5年內可能就失去價值了,甚至有些知識,是大學還沒畢業,職場上就不再需要了,所以,未來的人才需要不斷學習,也要有更強的學習能力。企業界也發現他們愈來愈需要扮演學校的角色,因為公司很難等待員工工作一段時間又回到學校學習,加上回到學校學習的東西,也可能在短短幾年內失去價值,所以企業需要新的方式來協助員工持續學習。

Q:企業如何因應「人與機器共同合作」

A:人機工作分成多種層次,第一層是純人力,不需要機器。第二層是機器為人類工作,由人類給機器指令,例如,人用起重機搬運貨物。第三層是人類與機器共同工作,相互給予指令,例如自動駕駛汽車,有時是自動駕駛車告訴你要小心右方來車,有時是人控制汽車減速。第四層是人為機器工作,由機器給人類下達指令,例如在亞馬遜Amazon集貨倉庫是機器告訴工作人員,該往哪區取貨,該將貨物放進哪個箱子等。第五層是機器自己工作,也是一般人想像中的人工智能AI。

在企業裡面,每一層次的工作都包含:人在裡面扮演什麼角色,決定了他不可取代的能力所在。我們已經可以預知,未來職場第四層的工作會愈來愈多,因此會有更多企業,開始思考哪些工作需要交給機器,哪些交給人類。

目前亨德森智庫的研究看見,未來企業界可能會出現「首席能力長(Chief Capability Officer)」的角色,負責思考公司內哪些工作需要交給機器與程式,哪些交給人

首席能力長將取代目前的人力資源長(CHRO)及科技長(CTO),必須了解科技的發展趨勢,提早想好5年後交給機器做的工作,以及在5年內如何培養公司內部人員具備新的技能,企業需要擔任更多的教學功能。

我推薦大家去閱讀李開復寫的《人工智慧來了》,裡面提到很多人機互動的想像,可以讓老師、家長更容易想像孩子未來可能要面對的世界。

Q:除了人機共同工作,你看到未來職場還有哪些改變?

A:工作將更常以任務或專案形式出現。因為能重複執行的工作,將逐漸被電腦程式取代,例如今天的股票的交易員、股票基金經理。未來更需要人來執行的,是需要創造、思考、缺少前例可循的任務。

職場上邊做邊學的模式會愈來愈常見,因為要學的新東西愈來愈多,未來已經不可能有讀完一個學位,能工作一輩子的情形,不論做什麼工作都需要一直學習新知,而最能深刻學習的方式,就是做中學。因為最好的訓練方式不是聽課,而是實作,未來的主管會愈來愈像導師(mentor),需要花更多的精力在指導(coaching),協助團隊成員看到自己能成長的地方,給予更實質內容上(qualitative)的反饋。

Q:企業用做中學的方式訓練員工,代表哪些意義?

A:第一,學歷價值的下降。過去企業界把學歷當成識別優秀人才的工具,現在許多公司發現,這樣做等於把人才評估工作外包給大學。但企業未來的人才需求,跟過去愈來愈不一樣,所以企業開始採取其他的評估方式。例如開始使用非典型的路徑來徵才,例如特殊技能集訓營(例如:軟體工程師Coder Camp)、實習經驗,甚至性格測驗,來識別他們需要的人才。

第二,做中學愈來愈重要。我們看見最深刻的學習通常來自動手做,習得技能或心態特別需要實戰經驗,所以學習環境中會愈來愈傾向於實作學習,例如要學會用Excel建立財務模型,用講課模式很難讓學生感受到計算公式在哪裡最容易寫錯,實作才容易記得起來。以前在哈佛商學院唸書的時候,全部的課堂都是用個案討論進行,但是像會計科仍以授課模式最快,初學者有系統的把專有名詞、簿記方式學過一遍,比較能奠定基礎。不是所有學習都適合實作,一般是學生已經具備基礎知識的課程,比較適合實作。未來學習時間的界線會變得更模糊,學習是每天每分鐘的事,不再是特定一個時間的任務

第三,就業能力能用更短的時間取得。坊間的軟體工程師訓練營(coder school)就很明顯,即使不上大學,只要具備優秀的程式編寫能力(coding),一樣能進Google等高科技公司。即使如此,我並不會鼓吹大家現在不讀大學,因為沒有大學學歷就進入知名企業的例子目前仍很稀少,求才方式雖然在改變,但不會這麼快速。唯一確定的是,未來的人才要持續展現出你具備別人需要的能力,通常是透過你過去完成的專案來呈現。

第四,企業開始建立「學習生態圈」。因為難以等待人才不斷回學校研習,會有更多公司建立內部的企業學院,建立自己的線上課程、學習資料庫等。公司會像學校一樣,設立學習目標,預先想好學習成效(learning outcome),反推回來要教些什麼。運用遊戲化機制,設計課程訓練,對於達成標準的人才,頒發認證,如同檢定證書一般。

第五,企業要負起教學責任,企業與人才對學習盟約(learning contract)形成默契。學習盟約並不是簽合約,而是默認的默契:企業知道自己要負起教學的責任,幫忙識別出未來重要的能力,以及最佳的培養方式;人才則意識到自己有不斷學習的需求。所以未來「首席能力長」的角色會愈來愈突出。

Q:但也有許多教育者認為進大學不只為就業,還為了認識自己、認識世界,像大學通識教育這類非就業導向的課程相當重要,你怎麼看?

A:我很贊同通識教育的重要性。它讓人知道存活在世界上的意義、了解生命的價值,在美國有一種通識教育叫「鉅著課程」(Great Book Curriculum),裡面列舉上百本西方人類史上最重要的文學、歷史、哲學著作,這個學習法相信,只要讀完「鉅著課程」的全數經典著作,就能完成西方人類文明全部的博雅學習。

既然只要在家讀書就能完成博雅教育,為什麼還要去大學?我們要思考大學的價值,什麼樣的學習,難以自己完成,以致要花時間去大學?什麼是需要到大學才學,而不是高中或更早以前的時間點完成的學習? 我認為,博雅通識課程應該在高中以前就開始,進大學後,學生難免需要思考畢業後的下一步,就業為導向的思考是難以避免的。

Q:在科技時代,很多父母擔心小孩太早使用科技,容易沉迷,你覺得呢?

A:身為一個住在矽谷的家長,這是我最關心的議題。現代小孩天生就是數位原住民(digital native),即使你想讓他遠離手機、電腦,早晚他也會需要使用數位工具,晚一點使用3C不一定會帶來好處。我極力建議父母做三件事:

首先,在幼兒時期給予孩子絕對的安全感與信任,讓孩子知道你在身旁,而不是看著你因為科技而分心。我們要以身作則,讓孩子感受到人的愛與溫暖,不要用機器的陪伴來取代關愛。唸書給孩子聽時,我會跟孩子保持眼神的接觸與交流,讓他感受到愛,不讓手機打斷我們與孩子的交流。讓孩子知道你愛他,尤其在幼兒時期,不斷跟孩子說話來建立強韌的信任感,多擁抱你的孩子,週末帶他們出去探險。

再來,辦一張圖書館卡,帶孩子閱讀、閱讀、閱讀。最後,教會孩子如何面對科技。我打算等小孩一懂事,就要跟他聊基因改造、人工智慧對人類的衝擊等話題,因為這些科技與知識有可能帶來毀滅性傷害。如果要避免這些傷害,就要讓下一代提早對科技有所了解,帶著他們討論和思考科技對人類行為的改變,希望我們的孩子對科技做出深思熟慮的決定,懂得駕馭科技,而不是逃避科技。

派翠克・厄克(Patrick Erker)小檔案

現任:英探策略(Entangled Solutions)副董事合夥人

經歷:BCG波士頓顧問公司專案經理、BCG亨德森智庫(BCG Henderson Institute)研究員、為美國而教(Teach for America)老師

學歷:哈佛大學商學院MBA、加州多明尼克大學教育碩士、杜克大學政治經濟系

加入親子天下LINE好友,睡前看好文

延伸閱讀:

芬蘭新課綱推手給台灣108課綱上路的兩大建議

108課綱高中篇│沒有好的學習歷程檔案就上不了好大學嗎?高中升大學常見7大問題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