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國際

法國人口變遷:從「接受移民」變成「由移民組成」的國家

換日線

發布於 2019年08月19日07:56 • 甘獻基/帶著問號來法國

法國人的形象是什麼?

講到「法國人」的形象,您腦海中浮現的人是誰?

如果常關心歐洲政治,可能第一聯想到目前的總統馬克宏(Emmanuel Macron),或是感情生活豐富的前總統薩科吉(Nicolas Sarközy)。

科學界的前輩們,可以會想到史上第一位獲得諾貝爾獎的女性、也是至今唯一獲得兩種不同學門諾貝爾獎(1903 年物理獎、1911 年化學獎)的居禮夫人(Marie Curie)。

常看運動賽事的人,一定認識三屆世界足球先生得主,1998 年帶領法國隊奪得世界杯冠軍的前法國足球隊長席丹(Zinedine Yazid Zidane);或是在去年世界杯中大放異彩,幫法國隊拿下第二次世界杯冠軍、僅 19 歲即獲得 2018 年世界盃「最佳年青球員」獎的基利安・姆巴佩(Kylian Mbappé)。

假如有看電影,一定認識著名男演員尚・雷諾(Jean Reno),他除了演過一堆典型法國人的角色(警察、軍人)外,前(2017)年才在電影《俠盜聯盟》裡和劉德華演對手戲。另外,續集不斷的 007 電影系列,歷任女主角(龐德女郎)不少是法國女星。遠的不說,近幾年連續 4 部 007 的龐德女郎都是法國女演員,《007 首部曲:皇家夜總會》中的伊娃・葛林(Eva Green)、《007量子危機》中的歐嘉・柯瑞蘭寇(Olga Kurylenko)、《007:空降危機》中的貝荷妮絲・瑪赫洛(Bérénice Lim Marlohe)、《007:惡魔四伏》中的蕾雅・瑟杜(Léa Seydoux)。

不過上面列舉的這些人,除了馬克宏和蕾雅・瑟杜之外,其他人都是「不太法國」的法國人。

薩科吉的爸爸是匈牙利人,1944 年從蘇聯佔領的匈牙利逃出來,以難民身分到達巴黎,娶了來自希臘移民的女兒。以血緣來說,薩科吉只有 1/4 是法國人血統。

居禮夫人生長於波蘭華沙,她的波蘭原名是瑪麗亞・斯克沃多夫斯卡(Maria Salomea Skłodowska),24 歲時到巴黎大學唸書、取得學位、認識丈夫皮耶・居禮(Pierre Curie),結婚而取得法國國籍。居禮夫人心中懷念祖國,將她發現的新化學元素以波蘭(Polska)的前兩個字母 Po 命名(中文譯為「釙」)。1995 年,與丈夫皮耶・居禮一起移葬法國偉人的陵寢先賢祠(Panthéon)。

居禮夫婦於巴黎先賢祠(Panthéon)陵寢入口的石板上寫著兩人的名字。依照法國人的習慣,居禮夫人在名字瑪麗亞後冠上夫姓居禮,並在下面註明出生時的姓氏:Skłodowska。圖/甘獻基 提供

席丹出生於法國南部大城馬賽,父母是來自北非阿爾及利亞(前法國殖民地)的移民,以血緣來說,席丹是阿拉伯人;姆巴佩出生在巴黎,父親是中非喀麥隆(前法國殖民地)移民,母親是阿爾及利亞移民。姆巴佩其實是中非人與北非人生的小孩。

尚・雷諾出生於北非摩洛哥(也是前法國殖民地),父母是西班牙安達盧西亞人,為逃避西班牙佛朗哥獨裁政權而移民摩洛哥。尚・雷諾在 22 歲時移民法國後歸化取得法國國籍,在移民之前尚・雷諾的自我認同是西班牙人。

伊娃・葛林生於巴黎,父親是瑞典牙醫,母親是從阿爾及利亞移民回法國的法屬移民後代,在法語中有個名稱稱呼這種人:黑腳(pieds-noirs)。黑腳原初意指在北非穿皮靴的歐洲人,後來泛指居住在阿爾及利亞的法國、歐洲公民及其後代。1962 年阿爾及利亞從法國獨立後,約 80 萬的黑腳移民回法國本土;歐嘉・柯瑞蘭寇是原籍烏克蘭的超級模特兒,嫁給法國攝影師後取得法國國籍;貝荷妮絲・瑪赫洛生於法國巴黎,母親是法國人,父親是中國與柬埔寨(前法國的保護國)的混血兒,算起來貝荷妮絲・瑪赫洛有 1/4 的華人血統。

早出現人口危機的國家

19 世紀以降,醫學進步讓死亡率下降延長人們壽命,在歐美特別明顯。雖然這種說法過於簡略,但當時的法國人就不愛生小孩。早在 19 世紀中後期(1864 年),法國就已出現 7% 人口超過 65 歲以上的高齡化社會,當時中國正值太平天國之亂,還在「人生七十古來稀」的年代。

又因同時期歐美各國開始不同程度的工業化社會,工業化使產業界對工人勞力的需求大增。又人口數與勞力人數、繳稅人數、兵源人口數息息相關,想要國力強大,先決條件是國家有充足的人力。

20 世紀初,相較於(宿敵)鄰居德國人口大幅成長,同時期的法國人口成長速度明顯落後。第一次世界大戰炮聲響起時(1911 年),法國有 3,960 萬人,英國 4,530 萬人,德國則有近 6,500 萬人。經過第一次世界大戰的人力大量耗損、兩次大戰之間的經濟大蕭條,到第二次世界大戰開打前的法國人口才剛超過 4,100 萬,英國 4,600 萬(1931 年統計資料),都只是剛恢復到一戰前的水準而已。反之,第一次戰敗的德國於 1933 年回到一戰前水準的 6,530 萬人,後因併吞奧地利,到 1939 年歐陸大戰開戰前夕,希特勒統領的德國是個近 8,000 萬人口的大國,幾近英法兩國人口相加總和。難怪兩次大戰英法聯軍都得靠美國人助拳才打敗德國。

圖/Shutterstock

從「接受移民的國家」漸漸變成「由移民組成的國家」

因很早就對人口老化有危機感,法國從 20 世紀初開始招募海外人口移居法國。早期是典型的工作移民,以及在法國生活工作穩定後,把家人帶來的依親移民。二戰之後,北非、中非、越南、寮國等前法屬殖民地的人,因為戰爭等因素移民法國。尤其中北非諸國因為前殖民國家的歷史背景,官方語言即是法語,使得這些移民還有語言的先天優勢。

其他來自歐洲的移民一直沒有停歇,尤其近二十幾年歐洲整合的腳步加速,其他歐盟國家的人更容易進入法國工作、定居。以移民來源國區分,目前法國境內來自非洲國家的移民佔全部移民的 44.6%,歐洲國家的移民佔 35.4%,亞洲國家的移民佔 14.3%。再以最近法國發出簽證(VISA)的數量來看,2017、2018 年法國發出的各種簽證──不令人感到意外的──中國分別以 84.9 萬和 87.6 萬居冠,比第二、第三名的國家相加還高。

整體統計數據來看,法國目前的 6,600 萬居民中,近 1/10 的人(9.3%,約 620 萬)是第一代移民(雙親皆不是法國人、出生地在法國以外),其中 39%歸化取得法國國籍,如尚・雷諾、歐嘉・柯瑞蘭寇等人。另外有 11% 的人(730 萬)是第二代移民(父母至少其中一人是移民,且出生地在法國)。這 730 萬人中的 45%、328.5 萬的雙親都是移民,如球星席丹、姆巴佩,另外的 55%、401.5 萬人的父母之一是外籍移民,如薩科吉、伊娃・葛林、貝荷妮絲・瑪赫洛。

現居法國的第一、第二代移民相加,佔總人口的 1/5。算的寬鬆一點,全法國約有 1/3 的人是移民或親族中有人是移民(如兄弟姊妹的配偶是移民)。如果從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的 1918 年起算,法國接收移民至今正好超過一百年。1920、30 年代的移民已經生育到第三代甚至是第四代的子孫。或者我們可以換個角度描述,目前在法國要找到從自己往上數三代都是原生法國人(也就是爸媽兩邊 4 個祖父母都是土生土長的法國人),反而越來越難。

換言之,法國過去是「接受移民的國家」,但經過近百年來的發展,法國已經漸漸變成「由移民組成的國家」。

歐盟生育率第一名,移民降低人口老化速度

移民的其中一個特徵是,平均年齡通常低於社會總人口的年齡平均。最近各已開發國家大都面臨少子化、人口老化的社會問題。法國接收移民,不只降低總人口的平均年齡,更增加新生兒的人數。

以結論來看,法國是歐盟各國中生育率的連年冠軍國。再從近一個世紀的人口發展歷史來看,法國有可能是已開發國家中搶救生育率最成功的國家。

根據歐盟的統計資料,法國的生育率不僅是近年的前段班,最近 5 年更連奪歐盟 28 個成員國的第一名,生育率在歐盟最高,2016 年的婦女平均首胎生育年齡 28.5 歲,雖不是歐盟諸國中最低,但也低於全歐盟平均值的 29 歲。

近 6 年歐盟生育率前五名國家。冰島、挪威的生育率也可以排進前五名之列,但兩國目前非歐盟 28 成員國暫予排除。資料來源:Eurostat。製表/甘獻基

2016 年歐盟各國生育率與婦女平均生育年齡。縱軸是生育率(平均每位婦女一生生育小孩總數),橫軸是平均生育小孩的平均年齡,中間交叉點是目前歐盟平均值。圖/Eurostat(2016)

2017 年歐盟各國生育率與婦女平均生育年齡。縱軸是生育率(平均每位婦女一生生育小孩總數),橫軸是平均生育小孩的平均年齡,中間交叉點是目前歐盟平均值。圖/Eurostat(2017)  

執行編輯:邱佑寧
核稿編輯:何承祐

【延伸閱讀】

●巴黎全城放假中:公司空空如也、餐廳閉門謝客、大眾運輸也歲修⋯⋯
●「繳得痛心,用時甘心」的法國健保

※本文由換日線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加入換日線LINE好友,每日接收全球議題包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