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國際

民主能否當飯吃 30年前天安門傳單已有答案

中央通訊社

發布於 2019年05月19日05:30
apho0020L.jpg

(中央社記者張淑伶台北19日電)30年前天安門廣場上,大學生傳單明確寫著「民主能當飯吃」,介紹民主理念。當年的學運領袖吾爾開希笑說,「可能要跟郭先生講一下」;再回首看八九學運,他覺得相當自豪。

英國西敏寺大學民主中心訪問學者、1989年天安門學運領袖邵江今天在台北舉行的六四事件30週年研討會上,整理回顧當年學運的各種民刊(民間自印出版品),藏族與維吾爾族學生也趁勢主張自治、覺醒,表達痛恨軍管等心聲。

在沒有網路和手機的年代,學生和學者在廣場上印發新聞導報、新聞快訊、北京工人自治會傳單、各大學傳單、絕食快訊等出版品傳播訊息,這些民刊的關鍵字有:民主、自由與權利(言論自由、新聞自由、抗議權、集會與結社權)、反腐敗與反官倒等。

其中,5月23日北京清華大學傳單一篇「為什麼要民主」的文章說:「沒有民主就無法控制物價,政府隨意支出過多。民主使人民有效監督政府的收入和支出,防止貪汙、揮霍、杜絕官倒。民主能當飯吃,民主值得我們用生命去爭取。」

邵江說,1978年北京西單民主牆的各種主張,主要還是爭取政治民主,但是八九學運爭取民主的範圍,已經擴大到經濟和社會方面。

吾爾開希在評論時說,回顧這些民刊,可看出八九學運對民主已有相當認知,其中「民主能當飯吃」的說法,可以轉告「郭先生」。

吾爾開希回顧當年參與學運,認為八九學運和先前其他學運最大的不同在於,他們不只要求政府做些什麼,還要求自己也要參與其中;當時學生們組成的「北京高校學生自治聯合會」,其實就希望能扮演類似波蘭團結工聯的角色。

邵江告訴中央社記者,中國民間的抵抗很頑強,70年來都沒有中斷,無論是70、80年代以民刊形式抵抗,還是90年代之後的網路發聲,民間的反抗聲音一直在尋找各種表達空間。

他說,當前中國是「高科技極權制度」。1990年代末到2011年期間,網路的民間傳播較占優勢;2011年後,從技術上來說,官方控制占上風,但他認為這只是表面上的情況,長遠未必會成功。(編輯:林克倫)1080519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