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健康

死後不想擠在靈骨塔!內政部超夯環保葬「海濱公社」驚豔入榜

早安健康

更新於 2019年05月17日10:37 • 發布於 2019年05月20日05:00 • 新聞中心吳慧禎

【早安健康/吳慧禎報導】因應人口膨脹、環保需求,這幾年樹葬、花葬等環保葬興起,最近內政部在臉書粉絲專頁以幽默的口吻宣傳環保自然葬,沒想到在傳統葬法中,除了懷古土厝、千「人」宿舍,竟驚見「消波塊照」,圖說還解釋是「海濱公社」,讓網友笑翻、引發熱議,有人揶揄「內政部是撿到坦克膩」、這可是台中特有「海景第一排」,無論如何也算創造出「環保葬」的討論熱度!

「面對親人離別,還考慮住得『人擠人』的傳統葬嗎?你聽過能讓親人獨享清幽的環保自然葬嗎?」內政部小編貼出一組對比圖,解析傳統葬和新式花葬、樹葬和植存的差別,圖中寫道環保自然葬如透天住居般,環境清幽寧靜,而傳統葬法則像集合住所,容易受到鄰居的干擾。

環保葬與傳統葬法比較
環保葬與傳統葬法比較

內政部解釋,環保自然葬講求自然簡單,將遺骸火化成骨灰後,不放進納骨塔、不立碑造墳,而是讓骨灰回歸大自然,以清幽的環境、獨立寬敞的空間,讓先人舒適安詳地長眠於此,「不像傳統墓仔埔雜亂無章,也不似靈骨塔那種集合式宿舍。」重點在於骨灰歸於土地的一部分,並可供後人遙思、祭拜。

環保葬「樹葬」、「花葬」、「植存」哪裡不同?

近10年來,環保自然葬件數占全年安葬及骨灰納入數比率,確實呈現上升趨勢。根據內政部日前公布統計數據,106年環保自然葬計有7743件,較97年的669件增逾10倍,顯示台灣人葬俗觀念持續在轉變,愈來愈多民眾認同環保自然葬。

其實環保葬在火化遺體前的處置與傳統葬禮大致相同,真正的差異是遺骨的存放方式:不做永久留存的設施,也不放進靈骨塔。也就是說,在人死亡後不立碑、不造墳,骨灰可撒入海中、撒入山中,或者裝入特殊容器內再埋到土裡,骨灰成為植物的養分,化作春泥更護花,人生最後的終點,期許一切都回歸於零。

  • 樹葬、花葬:公墓內的土埋方法,將骨灰埋入穴中,再種植花苗或樹苗於上,或於樹木根部週圍埋藏骨灰。
  • 灑葬:同樣是公墓內,以拋灑或埋藏骨灰的方式,不立墓碑、不設墳、不記亡者姓名,讓骨灰歸為土地的一部分,永續循環於世上。
  • 植存:在政府劃定的特定綠化地點拋灑或埋葬骨灰,與灑葬的差異在地點的差別(公墓外),植存需在公墓外的政府指定地點,如新北市金山環保生命園區等地。
  • 海葬:火化後將骨灰研磨成細粉,再將處理過的骨灰裝到無毒易分解容器中,拋撒於政府劃定的海域。

選擇環保葬有哪些好處嗎?政府幫你出錢,還給鼓勵金!務必看下一頁了解跟人人都相關的「身後事」!

選擇環保葬好處有哪些?

  • 友善環境:

環保葬不需要墓地也不造碑,土地持續循環利用,火化後的骨灰直接置入植存穴中,對環境來說是更友善。

  • 體貼家人:

除了不為後代環境留下負擔,更重要的,也是一種亡者對於家人的體貼。當骨灰歸於土地的一部分,全家族不必特別在一年的某天動員,到雜草重生的深山郊外掃墓,後人天天都能望著海邊遙祭親人、時時都能對著花朵樹木緬懷過世的親友,也是另一種美好的感念。

>>立即加入早安健康LINE好友,週週抽​【健康好禮一份​!】
延伸閱讀: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