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國內

以核養綠公投前夕》核電便宜、環保、可養綠能?國際能源專家第一手解答3大爭論

風傳媒

更新於 2018年11月07日00:45 • 發布於 2018年11月07日00:40 • 尹俞歡
以核養綠公投在即,面對政府提出廢核政策,支持者主張,核能才是對環境衝擊最小的安全能源,可以為「不成熟」的綠能建立發展基礎。然而,究竟核電是否真的便宜、環保又「養綠」?示意圖為龍門核能發電廠(核四)。(資料照,取自Mastehr@Wikipedia / Public Domain)
以核養綠公投在即,面對政府提出廢核政策,支持者主張,核能才是對環境衝擊最小的安全能源,可以為「不成熟」的綠能建立發展基礎。然而,究竟核電是否真的便宜、環保又「養綠」?示意圖為龍門核能發電廠(核四)。(資料照,取自Mastehr@Wikipedia / Public Domain)

以核養綠公投在即,面對政府提出廢核政策,支持者主張,核能才是對環境衝擊最小的安全能源,可以為「不成熟」的綠能建立發展基礎。然而,究竟核電是否真的便宜、環保又「養綠」?

來自德國、擔任核電及能源產業顧問超過20年的邁可.史耐德(Mycle Schneider),曾擔任法國、比利時、德國及南韓首爾等多個國家、城市的能源政策顧問。史耐德從1992年開始主編世界核能產業報告(World Nuclear Industry Status Report, WNISR),逐年剖析全球核電及再生能源發展狀況,今年也選在台灣以核養綠在公投前夕,獨家接受《風傳媒》越洋訪問,針對3大核電議題提出看法。

來自德國、擔任核電及能源產業顧問超過20年的邁可.史耐德(Mycle Schneider),曾擔任法國、比利時、德國及南韓首爾等多個國家、城市的能源政策顧問。(Serge Ollivier攝、Mycle Schneider提供)
來自德國、擔任核電及能源產業顧問超過20年的邁可.史耐德(Mycle Schneider),曾擔任法國、比利時、德國及南韓首爾等多個國家、城市的能源政策顧問。(Serge Ollivier攝、Mycle Schneider提供)

爭論一、核電很便宜、再生能源很貴?

「我們看不出新建核電廠的政策和經濟誘因,就連現在還要營運舊的核電廠,都很不合理,」 史耐德直言,現今多數核電國家壽齡超過30年,要跟上越來越高的安全標準,維護、維修成本都增加。以美國為例,2015年核電廠維運成本平均每度電0.03美元,麻省理工學院(MIT)研究即指,若核電營運成本不變、電價走勢維持穩定,明年起全美將有3分之2核電設施不再具市場競爭力。

而另一邊,新型核電廠的施工時間和預算也不斷增加,案例之一即是目前正在建造中的英國辛克利角C(Hinkley Point C)核電廠。電廠預算從一開始的180億英鎊一路增加至196億英鎊、成為史上最貴的核電廠《衛報》報導更指電廠都還未開工,建造商EDF就已坦承完工日將從原定的2025年延至2027年。

英國辛克利角C(Hinkley Point C)核電廠,預算從一開始的180億英鎊一路增加至196億英鎊、成為史上最貴的核電廠。(資料照,取自Richard Baker@Wikipedia / CC BY-SA 2.0)
英國辛克利角C(Hinkley Point C)核電廠,預算從一開始的180億英鎊一路增加至196億英鎊、成為史上最貴的核電廠。(資料照,取自Richard Baker@Wikipedia / CC BY-SA 2.0)

史耐德直言,當太陽能已在美國能出現每度0.02、0.03美元的競標價,核電若沒有政府補貼或政策支持,在自由電力市場中幾乎毫無競爭力,這也顯示核電已不再是最廉價的選擇。

台灣綠能也貴?專家:初期價高,日後成本下降

然而即便核能不便宜,但再生能源在台灣同樣所費不貲。以政府去年公告的再生能源躉購費率來看,太陽光電、離岸風電每度電平均收購價格每度分別為6.41和5.8元新台幣,比台電目前公告的平均電價每度2.6元還要高出兩倍以上,這也讓部分人士認為台灣使用再生能源成本過於昂貴。

對此史耐德則表示,政府躉價收購制度(Feed in Tariff, FIT)的確是一項協助再生能源發展的強力政策工具,但政府在訂費率時,也必須適度反映成本、逐年調降,或是併行競價制度,透過競爭降低價格。

他也強調,目前其他歐美國家再生能源價格低,是因為較早開始投資;且台灣是全球經濟體的一部分,再生能源價格一定與世界連動、「沒道理價格會持續像現在這樣偏高。」

史耐德強調,目前其他歐美國家再生能源價格低,是因為較早開始投資。(資料照,尹俞歡攝)
史耐德強調,目前其他歐美國家再生能源價格低,是因為較早開始投資。(資料照,尹俞歡攝)

面對台灣如離岸風電因還帶有產業任務、而導致初期設置成本高,史耐德則認為,建立產業需考慮的不止是一開始的製造成本,還需考量其他軟性成本(soft cost)。史耐德解釋,德國的太陽能價格較美國加州低,即是因為系統、設備密度高,業者不用大老遠運輸、安裝。因此台灣若願意在初期投資、提高設備及系統密度,日後成本下降速度也會更快。

爭論二、核電才能減緩溫室效應?

另一項讓發起以核養綠公投者提議應重啟核電的理由,則是認為核能退場太快、再生能源建設不及,其間的供電缺口需靠火力電廠補足,如此將製造比以往更多的空污和溫室氣體。

另一項讓發起以核養綠公投者提議應重啟核電的理由,則是認為供電缺口需靠火力電廠補足,如此將製造比以往更多的空污和溫室氣體。圖為以核養綠公投領銜人黃士修。(資料照,甘岱民攝)
另一項讓發起以核養綠公投者提議應重啟核電的理由,則是認為供電缺口需靠火力電廠補足,如此將製造比以往更多的空污和溫室氣體。圖為以核養綠公投領銜人黃士修。(資料照,甘岱民攝)

史耐德同樣不同意這樣的看法。他指出,對抗全球暖化的確是世界趨勢,但新建核電廠要花6年以上、在部分國家更需費時超過15年;而若要延役舊電廠,政府或電力公司又不願揭露維運及風險成本。在綜合考量量降低碳排的時間急迫性、以及減碳的成本後,史耐德直言,「核電廠不會是減碳的最佳選擇」。

爭議三、核電也是永續能源?

許多核工專家相信,若可以再重複利用核燃料,則核廢料將不再是棘手問題,核能也將成為真正的永續能源,效益更勝目前的光電及風電等再生能源。

面對這樣的「樂觀期盼」,研究核電與產業多年的史耐德則相對保留,直言多年前學界早已著手研發可重複使用核燃料的快中子增殖反應爐技術,但主要核電國家如法國、日本已中止快中子增殖反應爐計畫,證明快中子增殖反應爐是系統性的失敗,「快中子物理上可行,但物理和實際造出一台可以運轉的機器、以至於可運轉的系統,是有差距的。」

史耐德表示,主要核電國家如法國、日本已中止快中子增殖反應爐計畫。示意圖為位於日本福井縣的快中子增殖反應爐核電廠。(資料照,取自Nife@wikipedia/CC BY-SA 3.0)
史耐德表示,主要核電國家如法國、日本已中止快中子增殖反應爐計畫。示意圖為位於日本福井縣的快中子增殖反應爐核電廠。(資料照,取自Nife@wikipedia/CC BY-SA 3.0)

快中子反應爐之外,世界首富比爾‧蓋茲(Bill Gates)去年和中國核工業集團合資成立泰拉能源(Terra Power),目標研發可使用核廢料發電的行波反應爐(Traveling wave reactor),一般也被稱為第四代核反應爐。

許多人寄望比爾‧蓋茲的新技術能真正實現核能永續利用的目標,但史耐德則不願預測未來,認為第四代反應爐概念存在已久、卻未見突破性進展。如今有人宣布要大手筆投入開發,史耐德說,依過去經驗要將理論真正付諸實現、成為商用技術,可能需要10年以上時間,但現在的世界需要可立即使用、且成本低的能源,必須優先檢視手上現有的選項。(推薦閱讀:核電是世界趨勢?國際能源專家打臉:核電就像瀕臨絕種生物,生存機率幾乎是零!

「如果你一直期待想像的事未來將會發生,則現在你將會一事無成,」史耐德說,「但是我們現在就必須採取最負責任、最有效的能源選擇,」而這個選擇,在史耐德眼中,並不是核能。

《 ☞ 加入風傳媒line好友,每日提供給您最重要新聞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