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理財

林聰賢:迎戰老化、少子化 創新思惟推動地方創生

遠見雜誌

更新於 2018年11月12日15:45 • 發布於 2018年11月02日07:51 • 蕭歆諺

你去過特色農村嗎?經過社區發展、社區總體營造、農村再生等政策,政府各部門跨界合作,相繼推出新方法要找到農村特色,吸引青年與青農回流,平衡區域發展。經過多年努力,已經有不少令人流連忘返的成功農村案例。但面對飛快的人口老化速度與少子化問題,我們又該如何迎戰?

2018年第16屆華人領袖遠見高峰會第二天的午宴,邀請行政院農業委員會主任委員林聰賢,以「地方創生・農村翻轉」為主題,分享其對地方創生的幾個觀察重點。

舊政策遇瓶頸,借鏡日本他山之石

觀察農村現狀,林聰賢認為過去政府在社區營造上付出的心力,已達到不錯的效果。但舊方法有其侷限,若只是沿用舊方法繼續投入資源,在發展上會遇到瓶頸與極限。

近年人口老化與少子化的問題加劇,超高齡社會可能在2025年提早來到,人口結構出現嚴重的死亡交叉,若沒有提出好的策略對症下藥,積極轉型,人口流失的問題可能會更加嚴重。

「快到有點像隔壁的日本,很多町村快不見了,」林聰賢直言,國發會曾盤點134個鄉鎮地區,人口流失的速度很快,國家要有相對應的戰略規劃才行。

甫從行政院會趕來的林聰賢提到,所幸現在行政院已意識到此問題,用國安層級的概念來做地方創生的規劃,希望能均衡城鄉,讓農村生生不息;也參考日本經驗,少走冤枉路,希望用新思惟與新模式來解決這問題。

怎麼做?林聰賢舉例,日本原本有個很小的町村,交通極度不便,政府努力把路鋪好修好,原以為能吸引更多人進來,沒想到卻帶來反效果,青年加速流失。對此,政府轉念一想,鬆綁法令將老舊小學改造成創新聚落,把Wi-Fi等網路基礎建設做好,成功吸引年輕人回流,打造可永續成長的模式。

由此可知,想做地方創生,不能用傳統的行政思惟,要用更開創的方法增加就業機會與人均所得,才能創造青年回鄉的誘因。

除此之外,過去較少人提到的「生活風格」也是一大重點。農村到天黑時路上幾乎找不到人,也沒有什麼店是開著,和年輕人的生活步調很不一樣。因此,在增加青年就業機會,優化與活化地方產業的同時,兼顧生活機能也很重要。

圖/行政院農業委員會主任委員林聰賢。

開創新氛圍,鼓勵企業回饋鄉里

曾任羅東鎮長和宜蘭縣長的林聰賢,對地方有許多第一手觀察,他也舉出幾個關鍵新思惟,期盼能開創翻轉農村的新氣象。

首先,是開創新氛圍。過去,政府投注資源招商引資,多半由上而下提供補助。但林聰賢認為,給魚吃不如給釣竿。日本發展出一套離鄉子弟能捐稅給故鄉的「故鄉稅」系統,台灣可以從中借鏡,用CSR指標,鼓勵企業回饋,在找到新的獲利模式之際,也能帶動地方創新。

至於活化地方產業,林聰賢也提出不少讓人耳目一新的案例,開拓傳統想像。如過去宜蘭員山鄉始終無法形成一股穩定的再生力量,學校也因少子化幾乎都要收攤。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他將國中小整併成公辦公營的實驗學校,用實驗教育「築巢引鳳」創造移民風潮,找到新的回鄉模型。

第二點,是找到對的人。過去農村與社區的成功案例裡,多半是有一群「快樂的傻瓜」擔任核心人物,找到志同道合的人一同打拚。政府方面,公務員也應一改過去的行政方式,實際下鄉駐村,上下攜手做垂直整合,才能真正找到該地適合發展的DNA。

最後,是不要求快。過去做社區發展時,為了快速取得成效,相關人士多半會參考成功案例直接「套樣板」。但地方創生應該更多元,甚至嗅出跨域商機。

林聰賢舉例,台灣有豐富生態,吸引不少海外賞鳥愛好者,如何整合周邊產業是一大指標;或如花東縱谷推的「萬物糧倉,大地祭典」,不走過往主打單點農產品,轉而形塑一個包含多樣產品的新品牌,就是跨域整合的絕佳案例。

2019年,政府希望能推動「地方創生」元年,能不能如期完成,打造令人為之一亮的特色農村,值得期待。

加入遠見雜誌LINE好友,接收更多好文章!

延伸閱讀: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