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生活

教育的目的絕不是為了日後謀取一個好職位,在於如何啟發孩子對「自我的追求」

未來Family

發布於 2018年07月23日05:07 • 小天下

二○一二年十月九日,塔利班朝我的左額開槍,也射殺我的朋友。他們以為子彈會讓我們沉默,但他們失敗了,因為在那陣沉默之後,響起了成千上萬的聲音。恐怖份子以為能夠改變我的目標,阻止我的理想,但我的生活並沒有任何改變,除了已逝去的『懦弱、恐懼和無助』,但『堅定、勇氣與力量』卻同時誕生了。

過去,很多人都以「那個被塔利班槍殺的女孩」來稱呼她,在聯合國的演講之後,她從「那個被塔利班槍殺的女孩」轉變成一個為兒童、女孩爭取授教權的人權鬥士。

「我還是同一個馬拉拉,我的理想依舊,我的希望亦如故,我的夢想依然不變。親愛的兄弟姊妹們,我不反對任何人,我在這裡演講不是為了報個人之仇,或是對抗塔利班及其他恐怖組織。我在這裡為每一位孩子能接受教育的權利發言。我希望塔利班和所有恐怖分子的兒女也都能受教育。」

那一天,馬拉拉從容的面對記者,她的沉穩和機智,以及滿腔的熱情,令在場的記者都佩服不已。

等馬拉拉回到家,她的父母早已得到消息。

「孩子,我以你為榮。」她的父親齊奧汀一臉驕傲。

「謝謝你沒有綁住我的翅膀,我才可以展翅高飛。」能夠擁有一位不斷的啟發她、鼓勵她、像朋友一樣的爸爸,馬拉拉感到自己很幸福。

齊奧汀不改幽默,調侃女兒說:「以前,你是我齊奧汀的女兒;現在,我成了馬拉拉的爸爸。」

馬拉拉笑了,她接著向媽媽致謝。

「我不要你得什麼獎,我只要你平安長大。」她的媽媽托貝凱多麼希望馬拉拉平平實實的過日子,但她心裡明白,沒有人可以阻止馬拉拉。

如果阻止得了,她就不是馬拉拉了。

 

他們對於知識的渴望與自我的追求,大過於對死亡的恐懼

生長在台灣,大家應該很難想像,原來在世界的某些角落,有孩子需要冒著生命危險才能夠上學吧。巴基斯坦的馬拉拉就是其中之一。

是什麼樣的生活環境?什麼樣的父母?帶出這樣一位心靈純淨又充滿使命感的孩子,讓我們以一個孩子的視角,一探中東戰火下的生活。

她的視野穿透偏鄉的阻礙,她的思想掙脫了宗教和習俗的綑綁,擁有了自己的思考和判斷力。

在學校裡,馬拉拉和大多數學生一樣,為了追求第一名而努力,她不只是為了名,而是一種榮譽感和對學習的尊重。

身為極少數能夠受教育的女子,她非常珍惜上學的機會,經常思索教育的目的。就算在國家政局動盪不安的情況下,她仍願意挺身,追隨父親宣揚教育的重要性,即使生命遭遇威脅,也沒有停下腳步。

我們的國教正邁向十二年制,大家都知道教育的重要性,但我們真的理解教育的真義嗎?教育難道只為了日後能謀取更好的職位?

馬拉拉曾說:「一個孩子,一位教師,一本書,一枝筆,就可以改變世界。」這個信念讓她在惡劣的環境中樂觀前進,我們也沒有悲觀的權利。而能夠擁有不斷啟發她、鼓勵她、像朋友一樣的父母,馬拉拉感到自己很幸福。

從馬拉拉的人物故事啟發孩子對自我的追求和激發對擁有知識的渴望,最重要的是懂得感激、珍惜現在所享有的。

 

摘自  林滿秋《勇敢向世界發聲--馬拉拉》/ 小天下

了解更多請看:​
小天下 
博客來
金石堂
誠品

Photo:Sabir Guiri , CC Licensed.

數位編輯:吳佩珊

>>現在加入 未來Family LINE好友,免費送您【未來Family雜誌乙份】!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