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親子

教出獨立思考解決問題的孩子,多「對話」取代要孩子「聽話」

親子天下

更新於 2020年03月02日10:07 • 發布於 2020年03月02日10:07 • 羅寶鴻
教出獨立思考解決問題的孩子,多「對話」取代要孩子「聽話」
教出獨立思考解決問題的孩子,多「對話」取代要孩子「聽話」

>>《羅寶鴻的安定教養學》新書見面活動及更多搶先看資訊

研究指出,在一般家庭中,每天大人對孩子說的話,80%以上是「命令語」。從早上起床到晚上就寢,都充斥著對孩子的各種命令,例如會說:「快點穿衣服。」「現在去洗澡。」「很晚囉,收玩具了。」「去睡覺!」

但命令語並非真正的溝通,因為這些話語既沒有表達任何感受,也不能讓對方覺得跟我們有連結。所以,在阿德勒正向教養裡,是教導家長使用「啟發式問句」來代替命令語。

什麼是啟發式問句?

啟發式問句又稱為「蘇格拉底式問句」,因為這位古希臘哲學家習慣用問句來啟發學生思考,引導他們自己尋找問題的答案,培養為自己負責的態度。例如很多家庭每晚都會使用的命令語:「去洗澡了 !」我常跟孩子說的啟發式問句是:「羽辰啊,你記得幾點要洗澡嗎 ? 」孩子會說:「八點半。」

然後我就會說:「是的,現在已經八點半囉,你知道要做什麼了嗎 ? 」他就會說:要收玩具洗澡了。」我就會一邊點頭一邊說:「是的 !羽辰 !那我先去洗澡,你等一下過來囉。」

啟發式問句就是用引導孩子思考的疑問句,來代替必須服從的命令語。它的教育目標是透過引導,幫助孩子從「內」而「外」先了解自己該做什麼,再付諸行動,而非一味靠大人給予命令才做,沒有自己思考。

如果大人常用命令語來規範孩子,他的價值感和歸屬感就會慢慢減損。孩子會愈來愈不喜歡被命令,甚至漸漸出現故意不聽話、與大人抗爭等行為。因為他潛意識會覺得唯有自己作主、不被控制,才是有價值的人。

家長如果用強壓手段來命令孩子,很可能孩子反彈也會愈大。而更糟的後果是,習慣被命令的孩子,只要沒被提醒,就不會主動去做該做的事。因為,他能為自己負責任的生命本有動力,已經被大人嚴重壓抑了。所以,我們應該多跟孩子「對話」,而不是處處要孩子「聽話」。
此外,再分享一個正向提醒孩子的方法,就是用「非語言」來代替命令語,例如用身體語言。當時間到了要收拾玩具時,我們可以做的是:

1.以和善且堅定(kind but firm)的語氣,呼喚孩子名字。
2.稍作停頓,讓孩子注意你。這是很重要的一點。
3.當孩子注意你時,微笑並用手指著自己的手錶,或是指著掛在牆壁上的時鐘,表示「時間到了」。
4.再看著孩子,對孩子微笑並點頭,表示:「孩子,我相信你現在會收拾。」

這樣的身體語言,既能傳遞給孩子正向訊息,幫助他願意遵守時間約定,也能在保有孩子的歸屬感與價值感下,提醒他做出正確選擇,比命令語好太多了。

自我練習

請拿一張紙或使用手機筆記本,寫下幾個自己常對孩子使用的「命令語」,並試著把它們改為「啟發式問句」。寫完後,自己唸幾次看順不順,若有需要則再修改、微調。然後把它記起來,下次試著用在孩子身上,感覺一下跟命令語不同的體驗與效果。

我試用過後覺得效果非常好,而且沒有副作用。非常推薦大家可以嘗試。在此也分享我第一次把「命令語」改為「啟發式問句」的情況,提供給讀者參考。

「羽辰,請你把餐袋收拾好 ! 」

「羽辰,你要花多少時間收拾餐袋呢 ? 」

「羽辰,快點 !我們等一下就要出門了 !」

「羽辰啊,你知道我們幾點要出門嗎 ?你覺得我們來不來得及 ? 」

「羽辰 ! 請你吃快點 ! 」

「羽辰,我可以相信你會在時間內吃完嗎 ? 」

*本文摘錄自親子天下出版《羅寶鴻的安定教養學》,未經同意請勿轉載。

加入親子天下LINE好友,睡前看好文

延伸閱讀:

醜爸:自以為溫和又堅定的教養,女兒一句話就讓我破功

讓每個孩子都能快樂正向的成長,成為快樂正向的大人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