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生活

放在冰箱2年種子找到了 陳益源教授:有誰要在金門種菜

勁報

更新於 2020年04月07日16:45 • 發布於 2020年04月07日16:45

【勁報記者于郁金/金門報導】金門縣閩南文化協會永久顧問、前金門大學人文社會學院院長陳益源特聘教授日前發表《有誰要在金門種菜》乙文,受到金門學界及鄉親關注,這種菜種子藏在冰箱近2年,終於重見天日,種在菜圃居然長出茂盛油綠綠的菜呢!

陳益源教授提到:2年前曾向金門朋友菜園借一角落,那位朋友是《金門日報》總編輯陳國興;後來因為太忙了,沒去他的菜園耕耘;2年後,準備自金門返臺灣前,赫然發現16包種子還在冰箱裡,於是緊急就近請陳炳容老師挺身相助,以實踐諾言;陳炳容老師是金門文史專家,小菜園就在他住家前庭;我那16包放冰箱近2年的種子居然可以長得出菜來,證明「種子的力量」。

這段經過是如何發生?日前成大陳益源教授撰寫《有誰要在金門種菜》乙文,經其同意授權,分享全文如下:

2018年2月1日起我借調國立金門大學,租居毗鄰學校的埔後,在往返學校與住處的路上,最常駐足的地方是陳氏家廟、何蘇黃愛國將軍廟丶小麥田、玉米田和路旁的幾處菜園。

正如我並不特別喜歡吃魚,但愛逛魚市場一樣,我非常愛看菜園,儘管未必喜歡吃每一種蔬菜;每當我站在菜園前,總是讓我想起幼小時候在彰化福興鄉下老家,採絲瓜、拔蘿蔔、摘碗豆、挖地瓜、割蕹菜,我都在場,看著母親辛勤地勞動。

子曰:「吾少也賤,故多能鄙事。」而我呢,吾少也賤,但似乎什麼活兒都被勤奮的母親做完了,我就只會待在旁邊看,在旁邊玩;到底是我太懶惰,還是當時年紀太小,我也搞不清楚,不過很肯定的是自己從未親手種過一棵菜。

明明是農村長大的孩子,後來到都市讀書之後,我卻從此遠離了父母,也遠離了田園,直到來了金門,常常開車經過「阿芸姐農場」、「國惠安全農場」,也陸續收到幾位朋友分享他們自己種的蔥、蒜、芥菜、翠玉白菜,於是我突然興起了一個念頭,我要在金門種菜,種給自己吃,也種給朋友吃。

這是我剛到金門沒多久的事,我對這事也的確懷抱著遠大的理想,而且劍及履及,在我確定借到金門好友菜園角落的一小塊地之後,我便隆重地向我原任職單位研究室的助理們發出訊息,問大家:「有誰要在金門種菜?歡迎每個人把菜籽帶來,我們一起在金門種菜」。

金門種菜英雄帖發出之後,迴響熱烈!2018年5月26日(農曆4月12日)金門迎城隍當天,近午時分,來自嘉義、臺南、高雄、屏東的十幾位朋友(包括一個小孩)各自帶著他們從臺灣帶來的菜籽,齊聚我所借得的菜園,歡天喜地進行參觀,參觀菜園主人快樂耕耘的豐碩成果;本來我是打算在這時舉行播種儀式的,但烈日當頭,不忍大家受苦,於是決定把所有的菜籽都交給我,由我擇期代種,等收成時再帶回臺灣分享給大家。

印象中,當時我收集到的各款菜籽中,有兩包寫著「白骨」2字,看那種子的形狀,即知是「白骨空心菜」(白莖蕹菜);我是多麼期待種它啊,因為蔬菜中令我百吃不厭的大概就屬空心菜了。

還記得小時候鄉下老家農田溝邊長滿空心菜,經常多到結籽了還吃不完;我其實一開始並不愛吃,後來發現這是母親最容易準備的不花錢的青菜,我只好假裝很愛,但只吃葉子,不吃莖,連莖葉之間的嫩柄也不吃。

我吃空心菜只吃菜葉,是被母親寵出來的習慣,記得在臺北唸大學時有次返鄉,家妹一見面就說她老早知道二哥要回家,我問為什麼?她說:因為看到媽媽忙著摘空心菜葉,沒梗沒柄的空心菜。

呵呵,幾十年來,我不曉得吃掉多少母親親手摘取的空心菜葉了;後來,我出國也最愛吃它,香港的「腐乳通菜」、東南亞的「馬來風光」是也,當然它們都是連骨帶梗的作法,也行。

我想親手在金門種菜的念頭猶在,怎知光陰芢苒,忽焉借調2年期限已到,前幾天內人忽然問了我一句:「冰箱裡的那些種子該怎麼處理?」

天啊!一直放在冰箱裡的種子,是永遠長不出菜來的!我急忙取出前年5月放入冰箱的哪1袋菜籽,攤開一看,有「北蔥」、「香菜」、「九層塔」、「圓茄」、「南瓜」、「羅蔓」、「A菜」、「超甜玉米」各1包,以及「白菜」、「牛奶白菜」、「黃秋葵」和「白骨」各2包,合計16包。

我真愧對這16包菜籽的主人,後悔當初發下豪語問「有誰要在金門種菜」之餘,我也只好硬著頭皮帶去拜託另一位金門菜園主人幫忙種囉!

以上是陳益源教授寫下《有誰要在金門種菜》經過,當初發下豪語後,也確實誠實以對做到了!

陳益源教授說,種子力量真的很「巨大」,經過這次經驗,確確實實證明一切;大陸敎科書有一篇課文《種子的力量》(作者:夏衍原名:沉端先)這樣貼切寫著:

「有這樣一個故事:有人問世界上什麼東西的力氣最大,答案多得很,有的說是像,有的說是獅子,有人開玩笑似的說是金剛;金剛有多大力氣,當然大家都不知道;結果,這些答案完全不對,世界上力氣最大的是植物的種子。

這兒又是一個故事:人的頭蓋骨結合得非常緻密,非常堅固,生理學家和解剖學者用盡了方法要把它完整地分開,都沒有成功;後來有人想出一個方法,就是把一些植物的種子放在頭蓋骨裡,配合起來適當的溫度,使種子發芽;一發芽,這些種子就發出可怕的力量,把一切機械力所不能分開的骨骼完整地分開了;植物種子的力量竟有這麼大!這也許特殊了一點,一般人不容易理解。那麼,你見過被壓在石塊下面的小草嗎?為了要生長,它不管上面的石塊怎麼重,石塊跟石塊的中間怎麼窄,總要曲曲折折地,頑強不屈地挺出地面來;它的根往土裡鑽,它的芽向地面穿透,這是一種不可抗拒的力量,阻止它的石塊終於被它掀翻了。

沒有一個人把小草叫做大力士,但是它的力量的確是誰都比不上;這種力是看不見的生命力,只要生命存在,這種力就要顯現;上面的石塊絲毫不能阻擋它,因為這是一種長期抗戰的力:有彈性,能屈能伸的力;有能力,不達目的不止的力。

一顆有生命力的種子,如果不落在肥土裡,落在瓦礫裡,它決不會悲觀,決不會嘆氣;它相信已有足夠才有磨練,只有這種草,才是堅韌的草;也只有這種草,才可以驕傲地嗤笑那些養育在花房裡的盆花。」

陳益源教授感性地說:日前陳炳容老師只播種空心菜、白菜兩種,長得非常茂盛,但因剛種不久,還沒長大,只有菜蟲先吃過;已播種者的確長得非常好,期待其他的也都能發芽茁壯..。炳容老師說「他會繼續種下去,等我下次回金門時能有豐收」。

陳益源,中國文化大學文學博士,曾任教於中國文化大學、國立中正大學,現任國立成功大學中文系特聘教授,兼任國際亞細亞民俗學會副會長,以及臺灣中文學會、府城觀興文化藝術基金會等單位理事;曾借調文化部擔任國立臺灣文學館館長,又借調國立金門大學擔任人文社會學院院長;他學術著作獲獎無數,長期以來,致力推動臺灣與金門文學外譯工作,以及越南漢文學、東亞民間宗教、世界閩南文化的國際學術研討會,成果豐碩,深受各界肯定。(照片由陳益源教授提供)

放在冰箱2年種子找到了 陳益源教授:有誰要在金門種菜

https://youtu.be/yfUvfh-NTEk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