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科技

捨我其誰!Sony A7R IV 全幅高畫素王者動手玩!

Mobile01

更新於 2019年08月27日15:57 • 發布於 2019年08月21日03:12 • 吉姆林

Sony A7R IV 於上個月中正式發表!全新的 A7R IV 擁有業界全片幅機種中最高的 6,100 萬畫素,透過像素偏移合併後可輸出 240MP,搭載 5 軸 5.5 級的機身防手震,而且 AF/AE 的高速連拍能力同樣維持在 10fps。加入 Real-time Tracking / Real Time Eye AF 對焦技術,相位式對焦點提升至 567點(對比式 425 點),不論是面對「人眼 / 動物」的拍攝題材都能緊咬不放。

更值得一提的是在錄影模式下也同樣支援「人眼對焦」,錄影最高畫質維持在 4K 30fps / 1080p 120fps,在 Super 35mm 模式下的資料量是 4K 影片所需的 2.4 倍。至於在機身質感、握感與操作體驗上,A7R IV 也下了不少功夫,小編在本篇的動手玩也會介紹到,而本篇因為測試時間有限僅能提供少量的測試與實拍樣本,後續第二篇會帶來更詳盡的完整評測,有任何問題也歡迎在本篇提出。

▌Sony A7R IV 主要規格:

  • 全片幅 Exmor R CMOS 感光元件 / 有效畫素 6,100 萬
  • 鎂合金機身,支援防塵防滴 / 5 軸 5.5 級機身防手震
  • ISO 100~32000(標準感光度)/ 15 級動態範圍
  • 快門壽命 50 萬次
  • 像素偏移拍攝(16張)可合成 240MP 靜態影像
  • 支援 10fps 全畫素連拍(AF/AE),最高連拍68張
  • 567 相位對焦點 + 425 對比式對焦點 / 74%畫面覆蓋率
  • 暗部對焦能力 -3 EV
  • 3 吋 144 萬點電容觸控螢幕,螢幕可上下傾斜
  • UXGA OLED Tru-Finder 解析度來到 0.5 吋 576 萬點 / 0.78x
  • Real Time Tracking / Real Time Eye AF 功能搭載 / 支援動物眼控AF
  • 6K 超取樣 4K 影片(30fps / 24fps)/ FHD 120fps
  • 錄影途中支援觸控追蹤對焦 / 錄影途中支援 Real Time Eye AF
  • 內建 Wi-Fi / NFC / 藍牙
  • 可透過點對點或網路分享器,搭配 Image Edge 進行無線邊拍邊傳
  • 支援雙 SDXC UHS-II 儲存媒體
  • 支援 Type-C 機身充電 / 續航力 670 張(LCD)/ 530 張(EVF)
  • 體積 128.9(寬)x 96.4(高)x 77.5(深)mm
  • 重量 665 公克(含電池/記憶卡)
  • 建議售價 NT$99,980 元

▌A7R IV(左)vs. A7R III(右)外觀比較

A7R IV 問世也代表 A7 系列正式邁入「肆」世代,而在 2017 年發表的 A7R III 與最新的 A7R IV 除了在畫素上的差異之外,外觀與操作上究竟還有哪些差異呢?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正面可以留意握把的造型、前轉盤高度與快門鈕的角度,加厚且加高的握把讓我在單手握持時的穩定度比過去提升 50% 以上,握感已經相當接近中高階的 DSLR,前轉盤的位置不僅提高且向上傾斜,不必改變握姿就能操作轉盤,另外快門鈕也同步增高且向下傾斜,更符合人體工學的設計,這使得 A7R IV 操作起來比 A7R III 更直覺省力。

A7R IV 因為快門重新設計減震機構,不僅聲音變小快門簾升降的震動也跟著變小,雙機在測試時均啟用電子前簾快門,意思就是說實體作動的僅有後簾快門。

機頂最大的改變就是後轉盤從過去的內藏式改為外露式,小編印象很深刻的是當年 A7R II 推出時官方特別強調為了讓轉盤更耐用避免碰撞,所以重新設計成隱藏式,二、三代皆遵循同樣的設計,不過 A7R IV 卻回歸外露式結構,操作起來的確是省力許多…畢竟與指腹的接觸面積較大,詢問總部高層得到的說法是:「集結眾多使用者 Feedback 之後所做出的調整」,先不論耐用與否但操作上確實有幫助!

另一個因為使用者 Feedback 所帶來的改變就是機頂右下的「曝光補償轉盤」,這次加入了 Lock/Unlock 按鈕,這讓使用者可依需求鎖定曝光補償轉盤,如果你是 A7 / A9 系列的用戶一定曾遇過曝光補償被誤觸的情況,尤其是背在身上或雙機作業的時候,也因為這樣原廠在打造 A7R IV 時才會加入這樣的設計。

雙機比較

A7R IV 按鍵特寫

A7R III 按鍵特寫

機背最大的改變莫過於 576 萬 UXGA OLED 電子觀景窗的加入,但除此之外摸到實機我發現最大的不同就是機身「按鍵」都有明顯的外凸設計,回饋感變得相當軟Q,按壓的時候也更明確不易誤觸。機背另一個重要的改變就是「對焦搖桿」,全新的對焦搖桿不僅加大搖桿面積,而且還加入止滑處理,搖桿的長度也略有不同,A7R IV 的「對焦搖桿」較短因此在選擇對焦點時也更省力。最後留意 A7R IV 右肩剛剛提到的「指令轉盤」及「曝光補償轉盤」,A7R IV 將這兩具轉盤設計在同一平面上,小編我個人更喜歡這樣直觀的設計。

從雙機的右側更可以看出雙機在「握把」厚度上及造型的差異,它們的 NFC 感應區域均設在機身的右側,A7R III 的記憶卡槽設有實體鍵,A7R IV 則是向後拉之後會自動向外彈開。

A7R IV 的開蓋與關蓋方式雖然比較費事,但相對來說也比較符合專業機型的設計,而且發生誤觸的機率也比較小,另外 A7R IV 的記憶卡槽「SLOT 1(上)」與「SLOT 2(下)」的位置與 A7R III 上下相反,A7R IV 目前的配置比較符合常規。

因為機身尺碼加大的緣故,過去 A7「參」世代所推出的「電池把手」與「握把延長器」均無法與 A7R IV 共用,想從 A7R III 升級的用戶可能得多留一筆預算給 VG-C4EM。

▌Sony A7R IV 外觀及特色介紹

A7R IV 延續堅固耐用的鎂合金機身,同時加強防塵防滴的耐候能力,快門壽命與前代同為 50 萬次。A7R IV 是世界第一台畫素來到 6,100 萬的全片幅機種,也是第一片畫素高達 61MP 的 Exmor R CMOS,在 LSI 大型積體電路與新一代 BIONS X 影像處理引擎的加持下,讓 A7R IV 在畫素密度提高的情況下,依舊能維持理想的影像純淨度,至於動態範圍有15 檔的水準跟前代相同。

拜 6,100 萬畫素所賜,A7R IV 就算在 APS-C 模式下,還能保有 26.2 MP 的影像大小,這對喜愛打鳥的朋友來說是一大誘因,畢竟多了 1.5x 的等效焦距,這讓 200mm 瞬間變成 300mm 可說是相當實用。

增高、變厚、加深的握把對於男性朋友尤其是歐美用戶來說更有吸引力,對於手不大的人來說尾指可能還不會懸空,如果以正常拍攝握姿來說,我手持 A7R IV 時會有 1/3 尾指外露,A7R III 幾乎是整隻尾指外露,另外 A7R IV 在握持時指尖不會頂到機身正面的面板,但 A7R III 則會。

這次 A7R IV 的「快門鍵」不僅增高且角度重新設計過,經過我反覆按壓 A7R IV 與 A7R III 的快門鍵上百次後才察覺到,A7R IV 的快門鍵是帶有內凹的感覺,A7R III 的手感則是偏向外凸,因此前後代的快門手感不太一樣,也沒有誰好誰壞的問題,因為這比較屬於主觀的認知,不過 A7R IV 的快門延遲感覺更短一些,而且快門機構經過全新的減震處理,使得 A7R IV 的快門微震的處理又比前代更優秀!

A7R IV 這代的電源開關特別設有「溝槽」,從這裡也可以看出 Sony 對這些小細節的重視,乍看之下前後代的外觀似乎沒什麼大改變,但好還要更好,這也是官方網頁不會提到的部分。機頂轉盤上有三組客製化設定可儲存,而 A7R IV 特別加入的新功能就是讓使用者可以透過 SD 卡存取常用設定,最多可儲存十組方便你複製到另外一台 A7R IV 身上,但因為 A7R IV 屬於新世代的產品,因此目前僅接受單一機型「儲存/載入」使用者設定。

更對稱的轉盤組合

更就手的指令轉盤

可鎖定的曝光補償轉盤

小編我十分欣賞 A7R IV 機頂的新面貌,異動的項目雖然不多,但都是相當有感的進步,曝光補償轉盤增設 Lock 功能之後,總算不會再有誤觸的情況發生,而且也可以視需求 Lock / Unlock。

機背一覽

上掀107度

下翻 41 度

A7R IV 機背搭載 3 吋 144 萬點的觸控式液晶螢幕,雖然是電容觸控但觸控的反應同樣不及智慧型手機那樣靈敏,而且僅支援少部分操作,例如改變對焦點、滑動瀏覽照片,可惜的就是同樣無法透過觸控來操作選單,螢幕可傾斜的角度也跟過去一樣,低角度取景時亦不會被觀景窗的接目器干擾構圖。

A7R IV 電子觀景窗的解析度來到 0.5 吋 576 萬點 / 放大倍率 0.78x,更新率最高達 120fps,官方稱之為 UXGA OLED Tru-Finder,影像細膩度是 A7R III 的 1.6 倍,但從電子觀景窗看出去時,我卻無從分辨雙機的差異 … 不知道怎麼說就是沒有 Leica SL 與 Panasonic S1R 當初帶給我的驚艷感受。

更新後的小搖桿不僅操作面積增大,同時還加入了止滑顆粒,在選擇對焦點時的操控體驗比前代更好,更省力且更精準。

NFC感應區域

記憶卡槽

A7R IV 針對記憶卡槽的部分也做了更新,維持雙插卡的設計且雙槽皆支援 SDXC UHS-II(過去僅支援單槽),而且「卡槽 1」的位置移到上方;另外一個改變就是卡槽開啟的方式改成外推自動彈開,不再是用單一開關來開蓋,藉此減少誤觸的情況發生。

傳輸埠外蓋

開蓋

過去機身左側的傳輸埠外蓋的設計常常會跟線材打架,而且使用頻率高的話耐用度也不佳,A7R IV 總算針對這部分做出調整,外蓋設有轉軸開蓋後看起來是不是乾淨俐落許多,重點是外蓋也不容易擋到線材,我想正才是專業機該有的樣子,專注小細節才是職人本色啊!傳輸埠的內容與前代一樣,包括閃燈同步孔、3.5mm 音源孔、3.5mm 外接麥克風、Micro HDMI、Type-C 傳輸埠(充電槽)、Multi / Micro USB 傳輸埠。

再來提供一張 A7R IV + SEL2470GM 的合體範例,本篇的實拍樣本也都是以 G Master 鏡頭為主。

A7R IV 這代最耗電的部分我想就是 576 萬點的 UXGA OLED Tru-Finder,不過用電子觀景窗取景時續航力居然與前代平手均為 530 張,至於用機背螢幕取景的續航力從 650 張提升到 670 張。

▌VG-C4EM 電池把手

【VG-C4EM 電池把手】正面

背面

電池匣

VG-C4EM 是全新的電池把手,同樣採用鎂合金材質,支援防塵防滴,內建前後雙轉盤及兩組自訂鍵,機背設有一顆「對焦搖桿」。

【A7R IV + VG-C4EM】正面

右側

機背

左側

裝上鏡頭

如果有人像拍攝需求預算又夠的話,入手 VG-C4EM電池把手的確是不錯的選擇,因為它垂直拍攝的握感比水平拍攝時還要更好,電力還多出一倍,和樂而不為?!

▌ECM-B1M 指向性麥克風

輕巧好攜

Mi熱靴介面

內建八顆麥克風

多種模式功能可切換

無須外接3.5mm及電源

這次跟著 A7R IV 推出的 ECM-B1M 指向性麥克風,外型輕巧卻內含豐富功能,採用 MI 熱靴介面可直接錄製數位訊號且無須外接麥克風插孔,電力也直接透過 Mi 熱靴供給;目前僅 A7R IV 支援數位訊號錄製,其它機種僅支援類比訊號,更重要的是它可設定「指向」範圍並提供「降噪」功能,原廠同時還會附上實用的防風罩。

▌搭配 Sony Tough SF-G 連拍 RAW+JPG 的寫入速度

測試當下我搭配的是 Sony 自家性能最好的記憶卡「Tough SF-G 系列」,檔案格式我設為 RAW+JPG,最後一共拍了 31 張(RAW+JPG),檔案大小共計 4.28GB,從拍攝完到寫入結束大概費時 1 分 38 秒,因為拍攝當下 A7R IV 並沒有同步進行寫入。

▌像素偏移多重拍攝功能(16 張合併成 240MP)

▲ILCE-7RM4 70mm ISO100 f/8.0 1/320s(16 張合併 240MP)

A7R IV 有效畫素高達 6,100 萬,透過內建的機身防手震運行「像素偏移多重拍攝功能」,其實這功能在 A7R III 首次出現,A7R IV 這次則是新增 16 張的拍攝選項,共計 96,320 萬素再透過 Sony 的官方軟體 Image Edge 合併成 24,080 萬畫素(19,008 x 12,672)的影像,除了能降低磨爾紋出現的機率之外,更能得到驚人的細節。

除此之外亦提供連拍 4 張的選項,最後同樣必須透過 Image Edge 進行合併,不過畫素僅 6,020 萬,主要目的是抑制磨爾紋的產生並獲得色彩階調更豐富的影像,以下有小編初步的實測範例供各位參考。4 張合併的結果讓影像細節比原始的JPG 直出更豐富,至於 16 張合併的 24080 萬畫素更利於格放作業。拍攝時強烈建議要上腳架,其實稍有微風都會帶來微震,如果真的要執行「像素偏移多重拍攝功能」在室內無風環境會比較理想,第二篇評測會帶來室內的「像素偏移多重拍攝」實測。

原始(61MP)

合併4張(60MP)

合併16張(240MP)

繼續閱讀

延伸閱讀:

【新訊】Canon EOS 90D與M6 MarkII介紹影片流出!3250萬畫素與14fps連拍!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