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科技

抑制細胞內一種胺基酸的含量,竟能對抗「癌症抗藥性」

科技新報

更新於 2020年03月22日00:39 • 發布於 2020年03月22日00:00

在美國,約八分之一女性會罹患乳癌,多數(約 75%)依賴「雌激素」維持生長(雌激素受體陽性之乳癌),臨床上醫師經常使用抑制雌激素作用的藥物,如「泰莫西芬 」(Tamoxifen)治療這類乳癌病患。然而許多癌細胞後來對泰莫西芬產生抗藥性而復發或出現癌轉移,最後危及病患性命。因此,克服抗藥性是科學家不懈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

癌細胞內胺基酸含量是導致抗藥性的因素之一

最近哈佛醫學院(Harvard Medical School)研究人員發現,小鼠體內的「白胺酸」(註)含量高低會影響體內乳癌細胞增生的速度;他們更發現,乳癌細胞的細胞膜,「白胺酸吸收蛋白」(SLC7A5)是導致乳癌患者對泰莫西芬產生抗性的關鍵因素之一。以此推論,SLC7A5 將是研發克服乳癌細胞對泰莫西芬抗藥性的潛在藥物標靶,此研究於 2019 年刊登於《自然》期刊。

抑制癌細胞吸收「白胺酸」能使腫瘤變小

SLC7A5 是一種能將胺基酸運送入細胞內的細胞表面蛋白,研究結果顯示,增加乳癌細胞株(MCF-7)SLC7A5 的表現量,能幫助細胞吸收更多白胺酸,並造成癌細胞對泰莫西芬的抗藥性;對泰莫西芬已產生抗性的乳癌細胞表面,也能偵測到較高量的 SLC7A5。

此外,分析接受泰莫西芬治療的病患腫瘤檢體 SLC7A5 表現,結果顯示 SLC7A5 含量愈高的病患,治療效果差的機率也較高,實驗結果說明 SLC7A5 與癌細胞抗藥性有關聯性。最令人振奮的是,當研究人員使用化學藥物抑制 SLC7A5 運送白胺酸的活性後,小鼠體內的乳癌腫瘤竟然縮小了。

植物性蛋白質的白胺酸含量較低

哈佛醫學院 Beth Israel Deaconess 醫學中心轉譯研究所副主任 Muthuswamy 教授表示,上述研究結果,降低細胞白胺酸的含量會抑制腫瘤增生,反之促進癌細胞增殖,因此低白胺酸飲食「有可能」對雌激素受體陽性(ER+)的乳癌患者有益,而由於肉類蛋白質的白胺酸含量較植物性蛋白質高,後續研究團隊將持續研究:改變飲食內容是否能幫助乳癌患者對抗病魔?

註:白胺酸(Leucine)是 20 種常見胺基酸之一,因為人體無法自己合成,歸類為「必需胺基酸」。

(首圖來源:shutterstock)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