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健康

打開人體出水口!腋下、膝窩藏有祛濕重點穴

健康2.0

更新於 2019年06月27日11:12 • 發布於 2019年06月26日16:00

台灣夏天濕度總是高得嚇人,不只環境中濕度高,身體裡的「濕邪」可能也趁機上身。「濕邪引百病」,中醫所說的濕邪指的就是身體裡的濕氣。中醫師吳明珠說明,濕氣重可能導致呼吸道、消化道、手腳皮膚疾病,以及各種身體不適。

 

當人體內濕氣重的時候,舌苔會變厚,吃下清淡食物時總覺得不夠味,不自覺想吃一些重口味,這樣的飲食習慣卻可能讓體內濕氣更加重。吳明珠提到,有幾種常見的地雷食物,像是含糖飲料和食物、含餡料的麵包、花生、蹄膀、炸醬、麻醬或肉醬,最好少吃。

延伸閱讀:愛吃重口味、無肉不歡小心你得「心臟病」

 

除了避免地雷食物之外,吳明珠也教大家如何打開「排水孔」,透過穴位按摩,幫助排出濕氣。我們的第一個排水孔就是位在腋下的極泉穴,腋下是身體排汗的重要管道之一,流汗是很好的排濕方式;如果排出的汗色偏黃,就代表你的體內濕氣偏多。

位置:手臂高舉,從中指開始、沿著心包經延伸,直到腋下凹窩的位置,就是極泉穴。

 

濕氣多也就是水分多,從中西醫觀念來看,都與腎臟有關。腎經和膀胱經互為表裡,因此平時也可以按摩膀胱經上的委中穴

 

位置:膝蓋後方、膝膕凹陷的地方。

 

身體內外濕氣交互影響,許多人容易出現下肢水腫,復健科醫師侯鐘堡建議從小腿往上按,經過膝蓋側面的膕肌,往上按到腹股溝,幫助身體循環,排出過多的水分。其實這和中醫觀點也有些許相通,膝蓋側面的膕肌正好就是陰陵泉穴所在。

延伸閱讀:搭飛機很難受,下肢水腫、循環不良?8個小動作預防

 

位置:內側為陰、外側為陽,陰陵泉在小腿脛骨內側髁下方凹陷處。

 

◎ 編輯/王家瑜報導  ◎ 圖片來源/健康2.0資料照‧達志影像/shutterstock提供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