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健康

手足需妥善面對長照問題,及早召開「家庭照顧協調會議」

健康遠見

更新於 2018年06月18日05:02 • 發布於 2018年06月18日04:58 • 閱讀,對身體好!

日本有一個電視節目叫做《全能住宅改造王》,有一集的內容,是改造一間鄉居百年老宅,改造緣起於弟弟們對長兄的感謝,感謝大哥長年照顧鄉下的老父母到天年。

因此弟弟們集資修繕老家,讓也已經年邁的大哥,能夠安居養老。其中一位弟弟說,「改善了老宅的機能,小孩們回來祭祖時小住,不會再叫苦連天;我們幾個兄弟未來退休後,也可以考慮返鄉長住」,這一集節目最讓我感動。

感動於他們妥善處理了上一代父母的長照問題,這一代手足的相處問題,甚至用更新後的老宅,繼續凝聚下一代、甚至下下代的家族情感,這個大家族建立了一個善的循環。

但是大多數的家族,在面對父母的長照問題時,手足之間的爭執不斷,彷彿「板塊碰撞」,惡的循環也開始啟動…。

「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曾經建議,當父母有長照需求時,可以召開「家庭照顧協調會議」解決。但是當過上班族的人都知道,需要召開會議,表示事情尚未解決、任務尚未分配、甚至是爛攤子尚未收拾。很多與會的人,不是帶著"矛"與"盾"進去攻防,就是帶著一個空空的腦袋進去沉默。

沒有經過準備的「家庭照顧協調會議」,也可能面臨這種局面。因為當父母有長照需求時,通常兒女已經各自成家,長照問題就不只是一個家庭裡的問題,而是會牽動到數個家庭。

而且當手足之間要討論「誰來照顧老爸老媽?」時,那些曾經長年幽微在心底的不滿,譬如父母過去最偏袒誰、最貶抑誰、與哪一個媳婦/女婿最不睦等等的反作用力,都可能一夕爆發,原本會爭吵的手足,只會吵得更兇。

因此召開「家庭照顧協調會議」,是一門大學問,牽涉到財務、法律、兩代關係、手足關係,反而是血親之間應有的愛的成分降到最低。很多的「家庭照顧協調會議」,最後是跑到調解委員會去開,甚至是到法院去開。

如果想要讓「家庭照顧協調會議」提高勝率,不要最後變成「會而不議」、「議而不決」、「決而不行」、「行而不彰」的話,建議運用四"開"原則召開這場會議。

原則1:抱著為自己老後預演的心態去召開

當父母的長照問題,需要召開會議協調時,表示還有手足可以拉來加入「應援團」。如果自己是獨生子/女,只有鼻子摸摸、一肩扛下,也沒有召開會議的必要了。

嬰兒潮世代的特徵之一是手足多,父母的長照問題,還有機會推來推去;但是嬰兒潮世代的下一代卻是普遍少子化,講得更直白一點,就是我們自己未來面對的長照挑戰,肯定比上一代嚴峻。

因此在幫父母「喬」照顧協調會議時,以及召集手足參與會議時,光靠孝道這頂「大帽子」並不夠。務必提醒自己、也提醒手足,這場會議其實是為彼此的老後Rehearsal(預演綵排),不只是為父母、也是為自己。

原則2:晚開不如早點召開

失能有兩種,一種是「漸進性失能」,一種是「突發性失能」,前者譬如功能的漸漸退化、老化,長照問題還可以好整以暇地對付;後者譬如腦中風、或是嚴重摔傷,長照問題會立刻逼近眼前,讓兩代都措手不及。

2015 年春天,導演吳念真在浴室滑倒、顱內出血,醫院發出病危通知,所幸吳導最後化險為夷,但是也有感而發地寫下,「該做的事,要快快做,不要拖延了!不會有無盡的明天等著你」。

長照問題最令人愁的地方,倒不是「不會有無盡的明天等著你」,反而是「有無盡的明天等著你」。

上了年紀的人,身上的「長照不定時炸彈」已經開始滴答作響,應該要在尚未突然引爆時開始沙盤推演。否則遇到「突發性失能」,並且是立刻進入中度、重度狀態時,如果家人之間,平常並沒有培養良善溝通的機制或習慣,倉促之下、或是意氣之下的決策,往往是最糟的決策,不管是對於「被照顧者」、或是「主照顧者」,都可能帶來傷害。

原則3:會前會議,利用家族聚會時順便召開

除非手足間平常就兄友弟恭,否則「家庭照顧協調會議」不會「畢其功於一役」,建議趁著家族聚會,譬如父母生日、父母親節、過節祭祖等日子,大多數的手足都會出席時,先召開「會前會」。

這個非正式的「會前會」,主要目的是各個手足(各房)簡單分配要負責蒐集的情報任務。在《需要長照了,先找政府》一篇中,已經大約認識政府的長照資源,歸納起來,長照模式可以有:居家式、社區式、機構住宿式、家庭照顧者、外籍看護式等選擇。

可能列入未來父母「應援團」的手足,每個人認養一種模式,蒐集該模式的補助辦法、自費預算、限制條件等。並且從「長照服務資源地理地圖」找出父母家附近可以就近找到的相關資源。

可能的話,甚至發起「參訪之旅」,帶老人家實地參觀社區附近的「C級長照柑仔店」、「日間照顧中心」、「小規模多機能機構」、甚至是「安養中心」等等。

如果認識的家庭,有申請「居家服務」、或是聘僱「外籍看護」,也可以考慮帶著長輩實地拜訪,了解實際的運作現況。

所以家族聚會不要只是吃吃喝喝,表面看起來是一團和氣,卻從來不討論已經80好幾的老爸媽,萬一沒辦法獨居自理生活的話,該怎麼辦?怎麼"伴"? 大家分工蒐集資訊,相信若不幸遇到突發性的中重度失能時,就不會只有「直接送去老人院」的選項。

要再強調的是,在「會前會」認養或分配任務時,要提醒眾手足,「這不僅是為了父母,也是為了我們都躲不掉的老後」。

當然,「會議召集人」通常也是最「著急」的那個人,如果手足實在無暇參與調查任務,召集人不妨先代勞。總之,在召開正式會議時,一定要有一位對於現行長照制度與資源最清楚的人。

原則4:正式會議,務必要在盤點資源後才開

「會前會」的主要目的是邀請手足一起「盤點資源」,因為恐懼來自於無知,如果沒有先進行前述的「會前會」,直接就進入正式會議的話,就會變成大家帶著「矛」與「盾」進行攻防戰。

但是當擁有的資訊越充分,盤點過的資源越充足,到了正式會議時,就不會盲目的贊成或反對。

相信若有簡單認識現有的長照模式與資源後,至少大家會有一個共識,長照模式可以採取漸進式規劃。譬如:居家式→社區式→外籍看護→機構照顧,也就是機構照顧可能會是最後的選項,甚至是排除在外的選項。

但是正式會議時,一定會面臨人與錢的問題,即使可以尋求居家服務員、外籍看護等協助,誰是那個主要的陪伴人?每個人要分攤多少錢?如果手足無力,要如何提前動用父母老本等問題,都要在正式會議時拍板。

雖然「會前會」盤點資源的努力,可以提高正式會議的效率與共識,但是不代表面臨分配問題時,可以順利地「鼓掌通過」,續篇將進一步探討「家庭照顧協調會議」的敏感核心。

(首圖來源:Pixabay rawpixel

(原文刊載於朱國鳳《沒想到…我會變得這麼弱》​/時報出版)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