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親子

想讓孩子牙齒更整齊,請在換牙前戒除這5種口腔壞習慣

親子天下

更新於 2020年01月31日07:57 • 發布於 2020年01月31日07:57 • 李佩璇
想讓孩子牙齒更整齊,請在換牙前戒除這5種口腔壞習慣
想讓孩子牙齒更整齊,請在換牙前戒除這5種口腔壞習慣

「兒子的這顆牙齒好像長得有點歪?」在孩子乳牙換恆牙的期間,家長總是擔心牙齒會長得不好看、不整齊,以後要面對暴牙、戽斗問題,花費時間和金錢,大費周章做矯正,因此緊盯著每一顆長出來的牙齒不放。

中華民國齒顎矯正學會理事長、臺北醫學大學口腔醫學院代理院長鄭信忠提醒,很多成年人的牙齒不整、咬合不正,除了先天遺傳、天生牙齒特質外,有很大一部分是學齡前養成口腔的不良習慣造成。比較常見的是長時間吸奶嘴、吸手指等,這些習慣對學齡前孩子有安撫作用,家長也不用避如蛇蠍,但關鍵點在幼兒園大班、小一的換牙時期,就應該戒除這些習慣。

小朋友換牙時,除乳牙會換恆齒外,最重要的上下顎骨也會慢慢成長定型,不良的習慣會影響顎骨發育。如果顎骨長得不好,成年後常有咬合問題,外觀不好看之外,嚴重的會上下牙齒互咬到牙肉,或形成暴牙等,可能影響說話、飲食和吞嚥,對生活造成困擾。即使長大後想要矯正,顎骨的矯正通常較費時費力,鄭信忠強調,因此在孩子換牙前戒除口腔壞習慣,這個時間點非常重要。

5種口腔壞習慣   換牙前應戒除

這些日常不經意的小動作,會變成影響牙齒的壞習慣,是因為動作的頻率和強度,每天持續好幾個小時、並且維持好幾年,這些習慣的頻率愈高、維持時間愈久,影響就愈大,以下5個是兒童常見的口腔壞習慣:

1.吸大拇指、奶嘴

如果長期吸奶嘴或大拇指,上排牙齒會往外推、下排牙齒往內壓,最常出現的就是前牙(上下門牙)咬合不正。鄭信忠觀察:「吸拇指有時家長也不容易發現,可能孩子都在睡覺或旁人沒注意時才吸,通常醫師看牙齒的咬合狀態、加上拇指上是否長繭,就可判斷是否有吸拇指的習慣。」

2.用嘴巴呼吸,又稱口呼吸

原本應該用鼻子呼吸,有的孩子卻會用嘴巴呼吸,最常見原因是「鼻子有狀況」,鼻子過敏、鼻中膈彎曲、鼻道阻塞、鼻竇炎或扁桃腺腫大等,造成小孩無法順利用鼻子呼吸,只好改用嘴巴。安曼牙醫院長黃榆鈞醫師觀察,有些孩子可能小時候鼻子過敏、大一點後好轉,或是某段時間頻繁感冒鼻塞,即使後來鼻子已經通了,還是改不掉用嘴巴呼吸的習慣,就需要特別請孩子改過來。

多年口呼吸對整個口腔影響很大,因為嘴巴長時間打開,舌頭位置會下降、無法放在中間的位置,嘴巴的肌肉、嘴唇,也變得無力,最後臉型拉長、顎骨比較窄,牙齒能長的空間不夠,就容易不整齊。

鄭信忠表示,通常牙醫師看到口呼吸造成的牙齒狀況,都會請家長先帶孩子會診耳鼻喉科、過敏科等,先把鼻子或扁桃腺的問題處理好,再來矯正牙齒的問題,否則就算牙醫師調整好了,口呼吸的問題沒有改變,久了牙齒又會被推歪。

3.咬指甲、棉被、筆桿等物品

有些孩子焦慮或壓力大時會咬隨手可得的小物紓解,尤其「咬指甲」是很多成年人都還有的壞習慣,鄭信忠分享:「門診有成人咬手指甲的習慣很嚴重,咬到牙齒都出現缺損、崩壞。」咬指甲跟吸手指、奶嘴很像,都顯示孩子有壓力無法調適,因此家長協助孩子戒除壞習慣時,若用「再咬就打」的威脅法,通常不太有效,只會讓壓力轉移,例如不咬指甲卻改咬筆桿。

4.吞嚥方式不正確

吞嚥是一個下意識的動作,尤其是平常吞口水,一般人都不會感覺到「怎麼吞」。吞口水的正確方法是舌頭放在上排牙齒後方,讓口水順勢流入食道。然而當人在嬰兒時期,乳牙都還沒長出來時,會把舌頭放在上下牙齦中間(未來門牙的位置),又稱為 「嬰兒式吞嚥習慣」,等乳牙長出來後,慢慢學會放到正確位置。

但有些孩子嬰兒期吞嚥學得不好,即使牙齒長出來後,還是把舌頭放在上下排牙齒的中間,吞口水也比別人吃力,長期下來會把門牙往外推,看起來牙縫會變大、牙齒稀疏、暴牙等。然而吞嚥問題比較難以察覺,通常都是牙齒已經變形,才會發現是吞嚥方式不正確造成,如果孩子看起來吞東西特別吃力,乳牙的門牙也有外推現象,可請牙醫師確認小朋友的吞嚥方式是否正確。

黃榆鈞觀察到,還有一些孩子會用「嘴唇」的力量吞口水,吞嚥時會明顯看到他雙唇緊閉用力,從臉部表情就可察覺小朋友正在吞嚥,但是每一次的吞嚥動作,嘴唇就把牙齒往內推,長久下所有牙齒會往內擠,自然不整齊、也會有咬合問題。

最後則是構造上的問題,若孩子天生舌頭體積大、口腔小,也可能造成吞嚥不便、影響到牙齒的排列。

5.只用單邊咀嚼、愛咬下嘴唇

這兩種是較少見的壞習慣,鄭信忠觀察,會習慣只用一邊咬,嚴重到影響牙齒的,通常是另一邊有蛀牙、牙齦痛等不適,較少單純因為習慣用一邊咬,造成單邊咀嚼肌肥大、單側牙齒嚴重磨損,影響外觀和功能,因此要先排除少用側牙齒的問題。至於有孩子習慣咬著下嘴唇,久了上排牙齒會往外、下排牙齒往內,造成暴牙。

若需要矯正 請與醫師討論治療計畫

從上面的敘述可知,大部分壞習慣可以分成兩類,一是為了紓解壓力,像是咬指甲、吸拇指、咬下嘴唇;另一種是外在因素造成,鼻子不通的口呼吸、吞嚥習慣不佳。排除這些壞習慣的源頭是重點,換牙時期孩子骨骼還在成長,只要能順利戒除壞習慣,牙齒不整齊、咬合不正的問題幾乎都能不藥而癒。

除了家長的努力外,牙醫師也有些輔具可以幫忙,鄭信忠以吞嚥為例,因為吞嚥是下意識的動作,習慣比較難改過來,可以配戴在門牙內側、上下排牙齒之間,有金屬突起的矯正器,如果用錯誤的方式吞嚥,舌頭會感覺到突起,就會意識到:「啊!舌頭要往上放」,藉此來幫助養成正確的吞嚥習慣。

當然,不管用什麼方法改善,一定要「孩子」、「家長」和「醫師」三方配合才有效。黃榆鈞以兒童早期矯正所使用的「肌功能矯正牙套」為例,肌功能矯正牙套(如:MRC牙套)為訓練孩子口腔肌肉功能健全,達到牙齒回到正位目標的輔具。這個牙套為活動式,除了晚上睡覺配戴之外,白天另外再戴1~2個小時。肌功能矯正牙套只是輔具,重點是訓練孩子的口腔肌肉功能,幫孩子戒掉壞習慣,因此除了配戴牙套外,醫師也會針對孩子的問題,練習一些口腔、舌頭的動作,健全口腔肌肉。「如果孩子白天不想戴、家長也認為不用勉強,回家沒有練習口腔肌肉動作,這樣即使訂做了肌功能矯正牙套當輔具,口腔壞習慣造成的牙齒問題也不會改善。」黃榆鈞強調。

三軍總醫院牙科部主任、兒童牙科專科醫師李中興觀察,有些家長帶孩子來處理牙齒問題,卻是用「點菜」的方式:我要用某某牙套、一定要用某某治療方法‧‧‧‧‧‧沒有一種矯正方式適合所有牙齒,執著於個別的輔具或方法,對孩子牙齒健康和美觀並沒有好處。

因此,若家長覺得孩子的牙齒在換牙期「歪得厲害」,希望可以開始矯正,也許要充分跟醫師討論後,才會有最適切的治療方法。鄭信忠表示,牙齒矯正是全盤的規劃,需要跟醫師長時間配合,醫師分析口腔和外部原因做出診斷,並客製化合適的矯正治療計畫後,跟孩子、爸媽溝通取得共識,才能開始矯正治療。

加入親子天下LINE好友,睡前看好文

延伸閱讀:

【實用】兒童暴牙、戽斗的最佳矯正治療時機為何?

【迷思破解】換牙期的常見7個迷思解答,安心陪孩子度過換牙期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