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生活

愛的守護多一點!孕期居家安胎必知10大關鍵

嬰兒與母親

更新於 2018年05月25日14:04 • 發布於 2018年05月25日00:00
愛的守護多一點!孕期居家安胎必知10大關鍵
愛的守護多一點!孕期居家安胎必知10大關鍵

安胎的目的?

吳文毅主任表示,當胎兒的發育還不成熟時,出生後的存活率較低,要在母親體內安胎,讓他長大一點再出生,所以安胎的目的,是為了預防早產、減少早產的併發症、提升胎兒的存活率。根據研究顯示,懷孕週數23~25週,出生體重低於1000公克以下的胎兒,如果能在母體子宮內多待5天,存活率可以增加1成。

 

哪些情形可能需要安胎?

子宮頸閉鎖不全:子宮頸原本為閉鎖的狀態,通常要等足月時才會打開。有些人還沒足月就打開,即為子宮頸閉鎖不全,例如:曾接受過癌前病變治療、子宮頸部分切除,或曾做過多次流產手術。子宮頸閉鎖不全的孕婦,大約過了第一孕期,等胚胎著床較穩後,13週以後可做子宮頸環紮術,等足月再拆掉環紮處。不過做環紮術也有破水的風險,手術後最好平躺一、兩天。

產前出血:例如:前置胎盤,如果胚胎著床位置不佳,胎盤擋住子宮頸口,子宮收縮時,比較容易出血。

規則子宮收縮:有時候也可能是因為感染而引起子宮收縮,例如:泌尿道感染、子宮感染,組織發炎,刺激子宮收縮。

多胞胎妊娠:如果把子宮比喻成一個水球,如果裡面裝的水太重、或是球被撐得太大,子宮負荷不住,就會容易收縮而提高早產的機率。

曾經安胎:前一胎曾經安胎過,這一胎不一定需要安胎,端看造成前一胎安胎的因素是否已消除。例如:本身容易子宮頸閉鎖不全或容易子宮收縮的體質,可能以前安過胎,這一胎也要安胎;不過如果上一胎曾經因感染而需安胎或早產,這一胎排除了感染的因素,則不一定需要安胎。

壓力過大:壓力也算是可能需要安胎的危險因子之一。不過壓力很難量化,算是比較抽象的危險因子。

懷孕三階段安胎關鍵

懷孕初期:

吳文毅主任說明,懷孕初期的需要安胎症狀,大多以出血作表現,常見的是內褲上有點狀出血(如果出血量過多,可能表示已流產)。因為胚胎著床不穩,此階段的安胎方式,主要為在家口服黃體素或使用黃體素陰道凝膠。狀況緊急時,醫師也可能在醫院注射黃體素,也就是常聽到的「油針」,施打時會比較疼痛。直到出血症狀解除,才會停止補充黃體素。

通常懷孕前3個月為在家安胎,以口服黃體素或陰道凝膠較常見,而且也要盡量多休息。口服黃體素主要有兩種,一種為健保給付,但是副作用為噁心、想吐;另一種自費的黃體素副作用較低,比較不會想吐,但是每天要自費大約70元,各家醫療院所費用不一定相同;至於陰道凝膠也較少有副作用,不過缺點為要自費,一天大約200~300元。

總而言之,懷孕初期的安胎方式,以補充黃體素為主,幫助胚胎穩定著床與使子宮內膜增厚。

 

懷孕中、後期:

吳文毅主任指出,懷孕中後期需要安胎的原因,大多是因為子宮收縮,不再是以黃體素安胎,而是改用子宮鬆弛劑來降低子宮收縮的頻率。健保給付的子宮鬆弛劑類型分為在家口服與住院靜脈注射,輕微者只要在家安胎時服用子宮鬆弛劑即可;若醫師判定較嚴重、需要住院安胎,則會施打高濃度的子宮鬆弛劑來安胎。使用子宮鬆弛劑的副作用為心悸、胸悶、頭暈、臉泛紅潮,少數人可能會肺水腫;另外也有一種需自費的「子宮收縮素抑制劑」,雖然副作用較少,但極少人使用,因為費用昂貴,大約一天自費需要1萬7千元左右。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