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國內

庫存布的第二春 慈濟巧藝坊物命再造

勁報

更新於 2019年07月15日14:39 • 發布於 2019年07月15日14:39

【記者林琨璋/台南報導】台灣一年產生近六萬噸舊衣服,紡織業產生數十萬噸廢布,成為世界第二大汙染產業,各國著手廢棄布料回收再利用計畫,降低甚至解決紡織布處理衍生的生態環境問題。致力環保推動不遺餘力的慈濟基金會,除將寶特瓶製成各項民生用品外,部分分支會所設有巧藝坊,具有裁縫或手工藝背景的銀髮志工,善用中古布料或庫存布,製成各項精巧實用收納包與衣物。

慈濟佳里聯絡處志工黃惠表示,台南地區是台灣重要紡織業重鎮,大小型工廠聚落,每年產生的庫存布與碎布數量相當可觀,加上被民眾淘汰的舊衣,這些高達數十萬噸的廢布料,多以焚燒處理,產生的汙染成本難以估算。以慈濟為例,各地環保教育站設有舊衣回收與惜福屋,環保志工協助消毒清洗後,提供給有需要的弱勢家庭或民眾。

除舊衣回與惜福屋外,慈濟進一步展現綠實力。全台21間巧藝坊,車布邊的拷克機、縫製的縫紉機到打版剪裁的工作檯等硬體設施,大多來自環保站回收物與廠商汰舊換新設備,經由環保志工整理維修,重新上場待命。軟體部分,人力來自於社區具有縫紉等手工技藝的婦女志工,布料來源廣泛,除環保站內回收傘布、舊衣與寢具備品外,窗簾、西服、成衣等廠商庫存布與裁減剩餘可用碎布為大宗。

在下營區設廠經營成衣代工的楊守富,12年前因成衣業轉到大陸設廠,訂單逐年減少,收支入不敷出,最後工廠被迫關閉,庫存的大批布料成了垃圾,陳姓員工建議將庫存布捐給慈濟基金會資源再利用。

「慈濟以資源物命再造,解決庫存負擔與處理布料衍生的環境汙染。」擁有專業又務實的楊守富,後來東山再起,和朋友合資成衣代工,承攬百貨西褲、軍警等制服代工,除了廠商布料須繳回外,8年來共捐出140匹,相當於四輛3.5噸貨車的庫存代理布與口袋布給慈濟佳里聯絡處,並由巧藝坊銀髮志工們,結合不同材質的布料拼接縫製成各式收納包與生活小物。

18年前,慈濟台北一群精於手工藝的婆媽級志工成立「手工藝工作室」,專以製作新受證委員、慈誠與榮董胸花,後由證嚴上人正名為「巧藝坊」,為全台第一間慈濟巧藝坊,後來各地分支會所與環保教育站陸續跟進,讓善於手工藝或裁縫技藝的銀髮志工發揮專長,藉由手藝與創意回饋社會,賦予二手布新生命,為環保貢獻心力。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