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健康

常打嗝放屁當心潛「腸」危機!醫師揭腸道發炎3大禍首

早安健康

更新於 2018年12月13日03:36 • 發布於 2018年12月13日05:00 • 歐瀚文(醫師)

【早安健康/歐瀚文(IFECTW功能醫學教育中心講師、瀚仕診所醫師)】認識「小腸菌叢過度增生」(SIBO)

腸黏膜和人體健康的關係

過往的腸躁症很少去探究背後的真正病因,由於目前沒有藥物可以有效根治,只能從心理層面著手改變,因此多以勸導病人放鬆、紓解病患壓力源,不要過度煩惱為主,有些則是以飲食習慣去切入。

侵襲全人類,小腸菌叢過度增生(SIBO)大舉進擊

最近這一、兩年,由西方開始蔓延過來,華人社會中,已經漸漸開始正視 小腸菌叢過度增生(SIBO)的問題,有一些相關的檢測慢慢出現,以我自己本身在診所的經驗,絕大部分有腸道問題的病患,大多也伴隨著SIBO的問題。

要如何檢查自己是否是SIBO的潛在族群呢?大致上,可以從幾個面向觀察,例如:吃飽後是否有腹脹狀況?消化功能是否欠佳?日常生活中,常常伴隨著打嗝、放屁……只要有上述症狀,就可以推測出病人可能有SIBO的問題。透過問卷的調查與檢測,臨床上可以發現,符合以上症狀者,每五個病患中,大約就有四人伴隨著SIBO的問題,高達八九成的比例。

腸胃道相關疾病與SIBO之間產生的關聯,包括便秘、腹瀉、發炎性的腸道疾病,而腸道通透性增加更可能會影響關節,造成類風濕性關節炎、纖維肌痛症等症狀。

除了腸胃道問題,許多疾病往往也與小腸菌叢過度增生有關。以腦部而言,SIBO可能跟憂鬱症、焦慮症、莫名性頭痛、兒童過動症、自閉症有關;進食後,也可能產生食物敏感現象;有些人則會伴隨著過敏性鼻炎、鼻竇炎、濃痰等;甚至免疫力下降、經常性感冒、腎上腺素不足,所造成的疲勞現象都與SIBO相關聯。嚴重者,更可能引發自體免疫等甲狀腺疾病,例如橋本氏甲狀腺炎、葛瑞夫茲氏症等。

沙漏般的「腸漏」現象

「腸漏症」(Leaky Gut Syndrome),是最近幾年常常被功能醫學和自然醫學提起的疾病,在哈佛醫學期刊、學術網站、梅約醫學中心等平台陸續都有一些專題報導,醫學上,他們不稱為「腸漏症」,因為探究字面上意思,往往會給人有種腸道破洞的錯覺,比較學術的說法應該稱作:「腸道通透性增加」(Increased Intestinal Permeability),也就是所謂的腸道「滲透力改變」。

儘管兩者的說法不同,但探討的,其實都是同一件事,也就是腸道通透性增加跟慢性疾病之間的關係,目前的醫學研究顯示,腸道通透性增加,很容易導致全身的身體機能都出現問題,影響身體健康甚深。

「腸漏症」的意思,指的是身體出現的「腸漏」問題。一般正常情況下,小腸上面會附著小腸絨毛,腸細胞都規律地緊密貼合在一起,然而,一旦小腸絨毛被破壞,或是毒素累積在腸道內,腸道就會處於發炎狀況,導致腸道黏膜受到破壞。當小腸絨毛長期被破壞,並且漸漸消失時,原本緊密結合的腸細胞就出現縫隙了,腸道間不再是正常的茂密狀態,中間會出現各種小小的縫隙,形成「腸漏」現象。

腸道菌過多竟是腸胃不舒服的原因!下一頁告訴您隱藏的三大元兇

小腸絨毛是消化吸收的主要部位,小腸絨毛遭受破壞,身體無法完整吸收進入體內的食物,食物沒辦法被分解成小分子,未被完整消化的大分子就會透過細胞中的小間隙,流入腸道下方的免疫系統組織中,而免疫系統將產生對抗食物分子的免疫細胞留在體內,導致疾病發生。因此,腸道通透性與身體健康之間的關係,往往是息息相關的。

許多研究都顯示,腸漏症會影響腸道菌叢的分布,當壞菌比較多的時候,例如:吃了紅肉之後,一種叫作三甲胺氧化物(Trimethylamine N-Oxide,TMAO)的物質會被代謝出來,一旦腸道菌叢失衡,通過肝臟代謝後,體內TMAO會上升,這些不好的代謝產物,將增加心血管疾病罹患的風險。

潛「腸」危機──為何小腸菌叢會過度增生?

現代人壓力過大,胃潰瘍、胃食道逆流等症狀都相當常見,一旦發生這些問題,大多數人都會使用制酸劑來改善。

現代人不可避免的SIBO「趨勢性診斷」

過去認為,SIBO只會出現在「短腸症」的病人身上,然而如今,SIBO已經無可避免地成為一種「趨勢性診斷」。究其原因首要是飲食――加工食品、含糖飲料攝取太多。

◆ 首要原因:攝取過多加工食品、含糖飲料所致

腸道的菌種喜愛甜食,尤其含有益生菌的飲料,例如:乳酸飲料等,這類發酵飲品通常糖分都較高,是為了讓菌種能夠在瓶裝飲料中存活。儘管補充益生菌看似不是件壞事,但如果伴隨著SIBO的身體問題時,就絕對不是什麼好事了!

此時千萬不能再喝發酵飲品,否則隨著補充益菌的同時,小腸菌叢也會越長越多。另外,如果正在進行腸道癌症的放射性療法,也可能導致SIBO的問題。

◆ 第二原因:胃酸過少所致

第二個原因,是由於胃酸過少,導致的胃食道逆流。隨著年齡的增長,老化將導致分泌胃酸的功能逐漸喪失,因而造成胃酸減少。從2010到2013年這段時間中,有許多文章在探討低胃酸與胃食道逆流的相關性,胃食道逆流的成因很多,最常見的是胃酸過多,目前的藥物療法多是使用製酸劑,來減少胃食道逆流造成的不適。但有一部分人,尤其是老年人屬於胃酸過少型。由於缺乏胃酸導致消化不完全,食物一直存留在胃裡面,這樣的壓力迫使下食道括約肌張開,導致胃食道逆流現象。

現代人壓力過大,胃潰瘍、胃食道逆流等症狀似乎都相當常見,一旦發生這些問題,大多數人都會使用制酸劑來加以改善。然而,長期使用制酸劑會導致體內的胃酸變少,進而使得人體無法好好消化食物;再者,pH 值偏低的胃酸具有殺菌功能,當胃酸缺乏時,就無法抑制腸道菌的增生,最後,菌種累積在腸道之中,變成腸道菌叢增生的狀態。

現代的生活習慣,特別是在美國,當美國人覺得自己胃酸逆流的時候,在藥妝店就能直接購買到制酸劑,尤以氫離子幫浦抑制劑更甚,它會抑制胃酸的分泌,這些都是造成SIBO在近幾年形成趨勢的危險因子。

還有一類人的情況與胃酸過少很類似,天生膽汁或消化酵素分泌不足,或是壓力過大導致消化酵素分泌過少,這類型的人在食物消化過程中,也會有消化不完全的狀況,當食物在腸道內發酵,細菌就會因而增生。

還有哪些原因造成腸道菌過多?請看下一頁

◆ 第三原因:後天型糖尿病所致

第三個造成SIBO的原因,是「後天型糖尿病」所導致。研究顯示,儘管目前還不清楚原因,但第二型糖尿病的患者也容易發生SIBO的問題。第一型糖尿病的主因,多半是自體免疫失調所造成,身體產生抗體攻擊胰臟,使之無法分泌胰島素,造成高血糖的情況;而第二型糖尿病則是由於胰島素產生抗性所導致,也就是常見的「後天型糖尿病」。

後天型糖尿病的主因,多半是由於飲食、生活型態,甚至壓力過大導致肥胖,進而產生胰島素抗性(insulin resistance)的情況。所謂胰島素抗性,指的是人體內分泌了過多的胰島素,但身體卻無法善加利用,導致分泌胰島素的功能逐漸喪失,最後慢慢成為第二型糖尿病。

疾病的元凶:提早自小腸內發酵的食物

小腸菌叢過度增生並不是導致霍亂、沙門氏菌等嚴重的致命病菌,菌叢甚至不是壞菌,而是一般會出現在體內的腸道菌叢,只是過度增生造成了身體的一些疾病。

正常來說,這些體內的菌種應該大多存在於大腸中,促進食物發酵,但當小腸菌叢過度增生時,這些「非致病菌」將累積在小腸內,讓食物提早發酵,進而破壞體內正常吸收情形。

小腸是體內消化、吸收最重要的地方,理論上,要等到消化、吸收完畢後,才會進到大腸發酵,隨著身體的排氣與糞便排出,但有小腸菌叢過度增生的病人,食物早在小腸就開始做發酵,這些滯留在體內正常,但卻逐漸增多的菌,正是造成身體疾病的元凶。

本文摘自《SIBO,隱「腸」危機:終結SIBO小腸菌叢過度增生,改善腸漏、血糖、內分泌失調、自體免疫疾病》/歐瀚文(IFECTW功能醫學教育中心講師、瀚仕診所醫師)/博思智庫
>>立即加入早安健康LINE好友,週週抽​【健康好禮一份​!】
延伸閱讀: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