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人際

左手戴婚戒,右手滑交友軟體:為什麼對伴侶忠實這麼難?

女人迷Womany

更新於 2019年07月18日05:59 • 發布於 2019年07月15日14:00 • 時報文化

我大約在三十五歲時鬆了一口氣,因為我找到了身體上與情感上都能滿足我的人,有辦法想像和這個人定下來,一起生兒育女,共度一生。我有辦法對這個人忠實。我的大腦暫時不再嚷嚷著:「我需要性」。我一下子就懷孕,孩子出生後,育兒的辛苦讓我精疲力竭。等孩子從嬰兒時期到會走路、上幼稚園,接著我又懷孕了,重新再來一遍一模一樣耗神費力的過程。不過,等當媽最辛苦的時期過去,不用再餵奶、不用再晚上沒得睡,我又變回原來的自己,再度成為自由支配身心的成人。我發現雖然自己這下子左手戴著婚戒,事情卻未產生太大變化。謝天謝地,我和先生的性生活又回來了,我們頻繁地滾床單,我享受這一切。然而為什麼,為什麼在我心中,我依舊對自己沒信心?我有說不出口的幻想,也有比談情說愛限制級許多的露骨白日夢。我和以前一樣,還是愛看詳細描寫性愛的小說與電影,甚至又更走火入魔。此外,我迷戀不恰當的對象,像是已婚的男人、太年輕的小鮮肉、過老的熟男。此外,女性也令我心動,即便我確定自己不是同性戀,甚至也不是雙性戀。天底下怎麼會有我這種老婆和媽媽?(同場加映:NETFLIX 辣媽脫口秀:我是 35 歲單親媽,但我太年輕了還不能結婚

我現在有年紀了,而我的作家工作能讓我能夠從專業的角度,研究自己感興趣的主題。我向治療師討教,詢問心胸開放的媽媽友人與專家,再度從人類學與靈長類學尋找靈感,尤其是女性人類學家的研究。此外,我閱讀了由女性研究者所主持的具顛覆性的新型性研究。從性的角度來看,什麼樣的女性叫正常?為什麼對伴侶忠實這麼難?

圖片|來源

我列出的問題清單很長很長。我想知道:什麼樣的女性會出軌?為什麼她們會這麼做?女性的出軌動機是否不同於男性?真的出軌的人和只是想想的人,哪些地方不同?出軌的女性有什麼樣的心路歷程,她們如何自處?為什麼整個社會這樣看待出軌的女性,像在獵巫一樣,覺得應該制止她們、矯正她們、懲罰她們,一定得處置她們?最後,我想知道,出軌的女性可以從各領域帶來哪些重要啟示,包括女性的渴望與欲望、「不誠實」的女性不見容於社會的現象、配偶制度與承諾的未來。

此外,已經脫離青春時代的我,也想知道今日的年輕女性碰上哪些變化,以及相關改變如何影響著年齡層、社經背景、身分各異的女性的生活。在我寫這段話的同時,與我們切身相關的世界,正在產生變化。#MeToo運動,以及它所掀起的反彈,讓我們以即時的方式,感受到討論女性的性自主這個主題的風險有多高。在《性、謊言、柏金包:女性欲望的新科學》這本書寫作的當下,媒體持續替#MeToo運動定調,把相關人士簡單分成兩類人:一方是扮演受害者與控訴者的女性(她們的確是),一方是有罪(他們有的是)或被誣陷的男性。然而,這種過於簡單的二分法,未能討論我認為或許是女性說出的 #MeToo 故事中最重要的面向:男性再也不能透過言語或行動告訴女性,只有男性擁有性的主控權。哈維.溫斯坦(Harvey Weinstein,譯註:美國的電影大亨,二○一七年起陸續被多名女性指控長期性侵與性騷擾)、麥特.勞爾(Matt Launer,譯註:美國著名電視主持人,涉嫌性侵與性騷擾電視台員工)、查理.羅斯(Charlie Rose,譯註:美國資深節目主持人,長期騷擾女性工作人員)這樣的男性,在他們讓我們看到的社會生態中,女性是花瓶,是男性的玩物,他們以這樣的權力關係奪去女性的力量,男性主宰著女性的命運。在此同時,態度不尊重、或者認為女性同不同意只是小事的男性,他們投射出一種世界觀:取得女性同意是不必要的,是麻煩的障礙。在這樣的心態下,女性欲望只不過是助興,真正的重點是男人要什麼。這些男性的所作所為,剝奪了女性的情欲自主權(sexual agency)。(延伸閱讀:台灣談 #METOO 之難:我有魅力,不代表你有權力性侵

#MeToo 運動不同。它對上述心態做出回應:「我不是你性欲的延伸。」現在,運動的下一波浪潮是女性說:「你再也不能性騷擾我、不能性侵我、不能不照規矩來,一切必須先取得我的同意;因為我拒絕接受你在做那種事時告訴我的話——性是只有男人可以要求的東西,女人不行。我有我自己的性欲,要不要是我的事。」在《性、謊言、柏金包:女性欲望的新科學》這本書寫作的當下,說出這樣的宣言太危險,也太複雜。如果有女性跳出來,挑戰媒體過於任意與簡化的分類、挑釁媒體說的話,將發生什麼事?目前最好還是不要輕舉妄動,躲在熟悉的大型保護網之下:男人要性,女人不要。

不少人擔心,#MeToo運動把女性講得像是「嬌弱的受害者」,抱怨求愛還要先取得同意,一點都不浪漫,扼殺了調情的樂趣。某種程度上,#MeToo 運動也剝奪了女性的欲望與主動權。然而,我認為恰恰相反。我們開始思考以女性為中心的性與性欲,聚焦於女性的欲望、女性的歡愉與自主權。也許在未來幾個月或幾年,#MeToo 與「到此為止運動」(#TimesUp)將替新現實開闢出文化空間:女性的性權力(female sexual entitlement)。女性能否改變觀念,認為自己和男性一樣,天生有權、有欲望追求性探索帶來的刺激感、興奮感與樂趣?如果女性能夠做到這點,還有哪些事也會改變?以新觀點看待女性情欲,認為女性「天生」自主、自信、熱愛冒險,將如何改變社會秩序?縮小「性權力鴻溝」是什麼意思?從許多方面來看,蕩婦一直在等我們跟上她們。不論是好是壞,女性會偷情,通常是因為她們大膽,她們感到自己有權那麼做,有權尋求人際連結、有權被理解,以及沒錯,有權做愛。(延伸閱讀:「解放的不只情慾,更是所有人的自由」

社群媒體與科技最終可能帶動轉變。不是變成所有的女性都外遇,而是變成由女性寫下自己的性生活命運,成為自身性故事的主角。從自拍到各種 App,例如女性的交友軟體 Bumble 與 Pure,讓你幾分鐘內,就能找到方圓百里內的性伴侶(Pure 的廣告詞是:「問題留給治療師,要樂子就找 Pure」。風格大膽的官網上寫著:「事後可以假裝你們是陌生人——沒有電話簡訊騷擾,不會在公開場合相認」。性科技專家布麗歐妮.柯爾(Bryony Cole)給了我一個驚人的女性使用者數字。)一名二十多歲的女性告訴我:「我有了 iPhone 後,整個人生都不一樣了。不必再等手機螢幕閃著簡訊,也不必等會被每一個人看到的 Facebook 留言,或是收到男友會檢查並質問的推特訊息:『是誰按了你的推特愛心?』我可以用 App,例如:Snapchat、IG 的私訊,或是其他什麼的,和很久沒見的朋友重新搭上線,還能幫自己約炮。」相關科技正在改變女人身處的性生態。舉例來說,前述這位年輕女性生活在人際關係緊密的多明尼加社區,鄰居裡的男性會「嚴加看管」女性,但App讓男性難以抓到女性私底下的行為。此外,在這個數位的年代,我們也得重新思考外遇的定義。發送性愛自拍照片算出軌嗎?調情簡訊呢?沒有肉體接觸的私密電郵呢?在不遠的未來,會不會有除了給男性、也有給女性的性愛機器人?我們想從性愛機器人身上得到什麼?使用性愛機器人算不算出軌?(延伸閱讀:網路會影響出軌嗎?伴侶如何相處,只是個人選擇

另一個新概念是大約在過去十年逐漸流行的「多重關係」運動(polyamory)。「多重關係」是指一次有一個以上的性伴侶,而且坦誠告知。如同早已存在的「開放式婚姻」與「交換伴侶」,「多重關係」是一種讓女性獲得新自由的選項。然而,多重關係會不會造成舊事重演,引發過時的刻板印象,造成當事人和歷史上「踰越分寸」的女性一樣,遭受相同的汙名,被當成蕩婦羞辱,施與人際暴力?有錢有勢的女性或名人,就算一次同時與兩名男性有親密關係,也無傷大雅,例如據說英國女星蒂妲.史雲頓(Tilda Swinton)偶爾會和前伴侶與現任伴侶同居,但她否認自己處於「雙重關係」或「三人行」。然而,那收入普通的一般女性呢?非白人女性的性生活、性欲、性嗜好,長久以來遭受嚴格的審視與社會控制,那她們呢?多重關係是否也會改變非白人女性的人生?

此外,如果說一九八○年至二○○○年間出生的千禧世代,愈來愈認同「後二元」(postbinary),也就是不認為先前定義著我們的生活與帶來意義的二元對立之間,包括異性戀 VS. 同性戀、男性 VS. 女性、忠實 VS. 不忠實,兩者間的確有明確的區別,那麼「女性不忠」(female infidelity)究竟是什麼意思?我很訝異我進行訪談時,許多二、三十歲的人士說自己是「非二元性別(non-binary,譯註:又譯性別酷兒,指超越傳統上區分為男性或女性的二元畫分)」。我對今日許多人抱持的信念印象深刻。

最後,《性、謊言、柏金包:女性欲望的新科學》這本書會探討「女性的性向流動」(female sexual fluidity)。這個詞彙由心理學家麗莎.戴蒙德(Lisa Diamond)提出,用以描述許多女性會感受到不同於自身性取向的吸引,有時真的會採取行動,社會也愈來愈接受那個現實。《享受吧!一個人的旅行》的作者伊莉莎白.吉兒伯特(Elizabeth Gilbert)打破社會常規,為了最要好的女性朋友離開丈夫,恰巧符合女性以具備彈性、超越我們目前使用的分類法去愛的說法。女性的性向流動如何影響我們的婚姻、伴侶關係、外遇與友誼?女性要是發現,自己想和女人在一起的欲望,勝過想與先生相守。這樣算「出軌」嗎?

我在談過一場又一場的對話、讀過一篇又一篇的文章、見過一位又一位的專家後,拼湊女性與性自主是怎麼一回事,不再懷疑我自己、我的朋友、我訪談的對象,我們的性欲、幻想,以及偶爾付諸的行動,可能帶有病態的成分,也或者過頭了。此外,我得到的新知,也挑戰著我心底深處未經探索的假設:世上有所謂的正確或最佳的配對或伴侶關係。我為了《性、謊言、柏金包:女性欲望的新科學》這本書所訪問過的專家與參與者,我研究的文獻,我執行的田野調查,其他人與我分享的軼事,一切的一切,讓我對於女性拒絕接受單一性伴侶的方式與原因,或僅僅只是動過相關念頭,她們如何處理這件事,以及何謂「忠實」,有了全新的認識。

作者簡介

溫絲黛.馬汀博士 Wednesday Martin, PhD.
作家及文化評論家,於紐約有逾二十年的寫作與社會研究者經驗。著有《紐約時報》排名第一暢銷書《我是一個媽媽,我需要柏金包!》及《Stepmonster》,作品散見於《紐約時報》、《大西洋月刊》(The Atlantic)、《每日野獸》(The Daily Beast)、《好萊塢報導》(The Hollywood Reporter)、《哈潑時尚》(Harper's Bazaar)、《倫敦泰晤士報》(The Times (London)),以及《每日電訊報》(Daily Telegraph)。此外,她也是《早安美國》(Good Morning America)、《今日秀》(Today)、CNN、全國公共廣播電台(NPR)、NBC News、BBC Newshour 的常客。馬汀於耶魯大學取得博士學位,目前與丈夫和兩個兒子定居紐約市。

延伸閱讀:

日劇《晝顏》裡的女性情慾:人妻出軌的情感出口
日劇《晝顏》裡的女性情慾:人妻出軌的情感出口

日劇《晝顏》裡的女性情慾:人妻出軌的情感出口

加入女人迷 Line@,好內容不再漏接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