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科技

居住環境空氣不好,養出「自閉兒」的風險會增高

科技新報

更新於 2019年01月18日15:59 • 發布於 2019年01月19日08:00

一項最新研究證實,嬰兒出生後的成長環境若長期遭汽車廢氣、工業廢氣等細懸浮微粒(PM1、PM2.5、PM10)污染,會增加日後罹患「自閉症」的風險。

研究結果已刊登於 2018 年 12 月的《國際環境》(Environment International)期刊。

「自閉症」(austism)的完整名稱為「泛自閉症障礙」(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註 1),是一種影響終生的腦部發展障礙,主要原因是腦部神經系統失調,通常於 1~3 歲間發生,一般男孩發生的機率較高。患者的嚴重程度不一:輕微者可能顯得很聰明,只是社交互動較奇特;重度自閉症患者則似乎不曾察覺他人的存在,並完全不與人說話。

本次研究是由澳洲墨爾本蒙納許大學(Monash University)流行病學暨預防醫學系(Department of Epidemiology and Preventive Medicine)的郭煜明(Yuming Guo)副教授領導。研究團隊歷經 9 年以隨機抽樣的方式,追蹤研究上海市 1,444 名新生兒(有 124 名幼童後來出現自閉症的症狀),並與衛星遙測所提供的細懸浮微粒數據兩者一起分析其間關聯性。

結果顯示,新生兒長期暴露於 PM1、PM2.5 過高的空氣中,出現自閉症的風險明顯上升,且在出生後第 2、3 年時,暴露於空污所造成的傷害較顯著。

先前已有研究指出,婦女於孕期後期暴露於空污環境下,會增高胎兒出生後患自閉症的風險達 2 倍,且空氣中的細懸浮微粒愈多,新生兒患自閉症的風險越高。本次研究則是首度顯示,開發中國家的嬰兒出生後長期暴露於空氣污染,也會加劇兒童自閉症風險。

毒素侵入人體恐造成腦神經傷害

造成自閉症的因素錯綜複雜,除了遺傳等先天因素,環境中的空氣污染等外在因素也漸漸受到重視,由於世界各國兒童近十多年來自閉症的比例呈倍數增加,此現象無法以人類短期間內出現新的基因突變加以解釋。

發育中的嬰幼兒由於肺部尚未發育完全,阻擋有害物質由呼吸道進入人體內的屏障較為薄弱,因此腦部及身體器官較容易遭空氣中有毒物質傷害;此外,他們呼吸的頻率較高,所吸入的「相對空氣量」較成人高(註 2)。已有研究發現,孩童的大腦及免疫系統功能皆可能因此而受到衝擊,當毒素侵入人體後會引起全身性發炎反應,影響大腦內的神經後也會發炎,進而造成腦神經傷害。

空氣污染對人體的危害不計其數,輕微程度引起眼睛癢、鼻子過敏,嚴重程度引起氣喘、心血管疾病等。世界衛生組織已將 PM2.5 列為一級致癌物,長期暴露下罹患肺癌、乳癌及肝癌的風險都會增高,而細懸浮微粒對腦部的傷害除了增加孩童自閉症的風險,也可能會增加兒童過動症的機率。

此外,當鼻子過敏時,情緒的管控也較困難、注意力較難集中,進而影響學習能力,還有研究指出 PM2.5 會增加失智症的風險將近 1 倍。面對 PM2.5 的威脅,為了自己及家人孩童健康,我們只能盡量設法避免暴露外來的 PM2.5,並且減少在家中產生的細懸浮微粒,必要時戴上口罩保護自己,或者關閉門窗添購空氣清淨的設備。

註 1:自閉症的名稱加入「spectrum」這個字,就是要反映自閉症本身的多元性。
註 2:吸入的空氣量除以身體的體積。

(首圖來源:pixabay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