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健康

對抗類風濕性關節炎,掌握「治療之窗」

華人健康網

發布於 2018年09月18日18:00 • /特別報導
對抗類風濕性關節炎,掌握「治療之窗」
對抗類風濕性關節炎,掌握「治療之窗」

何女士因為雙手關節腫痛僵硬就醫,抽血檢查發現類風濕因子呈陽性、發炎指數偏高,聽到可能是類風濕性關節炎時,何女士很難接受,想到自已才40歲、孩子剛念幼稚園,得了這種重大傷病該怎麼辦?

類風濕性關節炎是健保署認定的重大傷病,而透過對致病機轉的研究,及細胞激素和訊息傳遞的認識,新藥研發一日千里,「不只類風濕性關節炎的治療效果大幅提升,其他如乾癬、僵直性脊椎炎,潰瘍性大腸炎等自體免疫疾病也有很好的療效。」台南巿立醫院風濕科主治醫師葉宏明表示,這1、20年來的發展,可說是風濕病學的黃金時期,藥物愈來愈多元化,除了生物製劑,小分子口服藥的問世也帶給患者「免打針」的方便選擇。所以,只要早期發現、積極治療,就能有效控制病情——就像何女士經過半年多的治療,關節腫痛症狀及發炎指數都已顯著改善,總算化解她的心理壓力,對抗病更有信心。

葉宏明醫師強調,類風濕性關節炎剛發病的前3個月稱為「治療之窗(therapeutic window)」,意思是愈早積極治療,效果愈好。尤其類風濕關節炎除了侵犯關節滑膜,造成慢性滑膜炎,發病早期就會造成骨頭侵蝕,沒有妥善治療會繼續惡化而導致殘障;更將波及其他器官——例如引發心血管疾病、腦中風等,可說是一種全身性疾病。

但早期發現並不容易,「在台灣,針對資深病友的研究發現,從症狀出現到求醫平均為4個月,而求醫到確診時間平均值長達7個多月。」葉宏明醫師指出,許多病患誤以為剛發病時的關節痠痛等症狀是因為勞累、肌肉痠痛而缺乏警覺;或是先向其他科別的醫師求診——根據歐洲10個國家醫學中心的研究顯示,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從有症狀到轉診風濕科專科醫師平均約24周。更大的挑戰是,初期類風濕性關節炎抽血檢查類風濕因子及發炎指數ESR、CRP也可能是陰性、無異常,X 光檢查通常也沒有侵蝕的痕跡,導致延誤確診的時間;因此務必尋求有經驗的風濕科醫師,早期發現關節病變徵兆。

葉宏明醫師也提醒患者:「類風濕性關節炎是一種自體免疫疾病,不是免疫機能低下,而是出錯。」 他解釋免疫系統像軍隊要對抗外來敵人,但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辨識敵我的機制」出錯而誤殺無辜的「關節」;有些人誤以為是「免疫機能低下,要增強免疫力」,錯用補品或保健食品反而讓病情加劇,「所以醫師都會提醒病人不要亂吃宣稱能提升免疫力的食品、中草藥。」葉宏明表示,幸好經過長時間的衛教宣導,現在病人的觀念較進步,臨床上這種問題也較少發生了。

加入華人健康網LINE@好友,健康資訊不漏接!

延伸閱讀: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