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國際

對岸名校選取台籍研究生的標準?「差別錄取」更甚於「擇優錄取」

換日線

發布於 2019年10月21日08:37 • Mark Lin/五道口男子職業技術學校

到底有多少台灣人赴對岸留學?這始終是烙印在筆者心中的迷惑,台灣的陸委會、教育部所公佈的人數,與對岸教育部的港澳台留學生數量,數據資料上一直對不起來,筆者也無心去拆解雙方的統計數據。不過,近年來筆者卻觀察到一個詭異的現象:台灣學生報考對岸高校的研究生人數有漸增的趨勢,坊間出現不少專辦對岸留學的補教機構,聲稱申請名校機率與繳交代辦費用呈現正比。

台灣人在台灣時期優秀,不代表去對岸當台商、台幹、台青、台生等會一樣優秀,否則統戰作用就失去了意義。此等詭異現象產生兩個待驗證的命題:其一,對岸少部分高校的世界大學排名超過台大,成績能上台大或已從台大畢業的學生,去念了這些名校深造真的會有加乘的職涯?其次,對岸名校招考台灣學生並非是想像中的「擇優錄取」,而是更為符合統戰條件或階級翻身上的「差別錄取」,錄取與不錄取講究與該校緣分,而非檢討自己的程度。

不要盡信全球大學排名文宣來唱衰自己

某學生家長曾詢問筆者:貌似對岸的北大、清華的全球大學排名更勝於台大?想讓子女先去卡位,接受磨練。

全球大學排名系統百百款,某些或許是真實客觀的數據,某些可能就是校方在砸宣傳。無論是「QS 世界大學排名」或「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排名」都反映一些現實性,但統計推論可能會不嚴謹或過度推論。

舉一個極端的例子,某間大學爭取到全球排名 17,高居亞洲大學榜首,這間學校可以自稱是亞洲第一嗎?它會,它會寄信給全校師生發佈喜訊力壓隔壁學校,隔壁學校偶爾也會回應祝賀:距離世界一流大學又前進了一步。然而,此等消息一旦發佈,也一定會被留學生嘲諷:天啊!學校網路沒有 Google,卻是亞洲第一?開放 Google 豈不變世界第一?

10 年之前,某些專門針對兩岸三地大學排名的研究機構,將台大列為兩岸三地第一,偏偏好景不長,台大似乎沒有編列很多很多的文宣預算,導致全球大學排名文宣的軍備競賽慘敗。台大現在的全球大學排名已被對岸名校給掃過,大約落居與南京大學同個級距,那台大校方是否就要因此多編列文宣預算呢?國情不同,大可不必。

倘若真要找個比較有參考價值的全球大學排名,筆者倒是推薦「世界大學排名中心」(CWUR)發佈的排名資訊,因為它不僅發佈學校排名,也發佈高等教育國家/地區的競爭力,參照指標相對可靠。例如 CWUR 前一百名高校,美國佔去半壁江山,共有 51 所大學入圍,而對岸中國高校排行榜卻有下跌的跡象,例如成績最好的「中關村應用文理學校」(北京大學)從去年的 54 名跌至 92 名,而對岸最受歡迎的「五道口男子職業技術學校」(清華大學)則從去年的 65 名下降到 98 名。

CWUR 的排名之所以比較受到重視,是因為這份榜單更注重大學的教育質量、就業情況、研究成果,以及被引用的數量等方面,而不完全依賴大學自己提供的調查數據。嚴格來說,台灣的高等教育整體環境會優於對岸,頂尖國立大學的實力比較差距會在可接受範圍之內,對岸會用舉國之力打造前兩名的大學,且內部大學的資源傾斜程度更為劇烈,難怪一些學校使出各種怪招來證明自己是中國高校 top 3。

北大一景。圖/Shutterstock

對岸名校選取台籍研究生的「差別錄取」

某次在五道口韓國料理店聚餐,某台籍研究生瀟灑地向筆者表示:有沒有念過台大已不重要,現在讀的學校大學排名比台大更好!
    
討論這個案例,我們必須先對「五道口男子職業技術學校」和「中關村應用文理學校」的建校歷史有些基礎上的辨別,才能理解筆者所說的「差別錄取」的意義為何。

曾任教過兩所的某趙姓教授,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有過這樣的比較:五道口學校是一個工業社會、紀律社會,非常地理性化;中關村學校是一個農業社會。筆者某一次整理課堂教材時,看到某位老師在評價兩間學校,是這麼形容的,拍案叫絕:

「中關村學校之所以自由,是因為管理鬆散,強調分權、亂中有序,中關村學校類似一種「歷史中國」的縮影;五道口學校是列寧主義政黨,自上而下威權管理的產物,強調中央集權,堅持貫徹,五道口學校是「現代中國」的縮影。」

網路世界關於五道口或中關村學校的說法比較,眾說紛紜,畢竟兩校的秀才率最高,畢竟都宣稱自己是中國百年不敗的大學。筆者一向認為港澳台學生對此議題茶餘飯後聊聊就好,就盡力唸書,不要使自己變成影響學校名聲或競爭力的後段班。更何況,從 14 億人口中考上北大,會比 0.23 億人口中考上台大更為優秀?背後的母體不同,統計上推論就不能那麼武斷。

近年來,中關村和五道口學校對於台籍學生的招收採取獨立招生,意思是不需要經由和當地學生一起統招統考,可藉由申請資料、研究計畫、推薦信經過初審、複試直至錄取。不過,這不是台灣人所認知的擇優錄取,而是符合統戰條件或階級意義上的差別錄取。

五道口學校一向以工科及管理見長,但台籍學生申請且錄取者,通常為科大或專科學生,可能是因為五道口學校偏好吃苦耐勞且有一技之長的學生,也有可能是因為台清交學生申請者人數比較少,可營造出「台籍科大或專科學生可考取五道口學校」的階級翻身之感,求學期間關在學校幹活是常態。

同理可證,中關村學校向來以文理科目為主,但內部台籍學生的背景普遍為台灣私立名校的文科或商科,其校內成績和英文能力都不錯,且推薦信及家世背景更為有力,求學期間除非太懶,否則廣泛參加各類公關活動實為常態。於是,台大學生申請該校的知名管理學院,複試階段被刷掉的例子比比皆是。

為什麼會有這種差別錄取的現象?因為兩校選取台生的標準,並非台灣人一般認知的擇優錄取,而是有差別錄取的統戰意味。這種差異未必是統戰因素所直接造成,畢竟台灣頂尖大學的資優學生申請對岸名校並非常態,科大學生申請五道口或私校學生申請中關村反而有集合的趨勢。至於統戰與否並非重點,中關村和五道口學校都謙稱對方是世界一流大學,中關村學校是歷史上百年著名學府,以自由主義和人文精神鄙視統戰政策及其用語;五道口學校則將統戰消弭於無形,台籍學生管理一律比照本地學生,何須統戰?瞎說,幹活去!

執行編輯:邱佑寧
核稿編輯:何承祐

Photo Credit:Shutterstock

【延伸閱讀】

●「北上廣不相信眼淚」──學會這六點,加快適應對岸工作撞牆期
●「你為什麼要西進?」──不仇中也不媚中,這裡不是我的家、我只是個打工仔

※本文由換日線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加入換日線LINE好友,每日接收全球議題包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