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人際

專訪金鐘編劇徐譽庭│為什麼她說的故事就是容易引起共鳴、又容易感動人?

親子天下

更新於 2019年06月19日09:55 • 發布於 2019年06月19日09:55 • 賓靜蓀
專訪金鐘編劇徐譽庭│為什麼她說的故事就是容易引起共鳴、又容易感動人?
專訪金鐘編劇徐譽庭│為什麼她說的故事就是容易引起共鳴、又容易感動人?

徐譽庭的戲劇總是叫好又叫座。2018年她和許智彥共同執導的電影《誰先愛上他的》獲得金馬獎最佳劇情片等獎項提名,最後獲得最佳女主角獎。在她筆下的人物得面對坑坑巴巴的人生,一點不完美,也不真正的壞;不招搖誇張,卻有著滿滿的爆發力和令人期待。從小說、舞台劇、電視劇到電影,徐譽庭總是能在通俗中保持境界和水平,她說的故事總是容易看、容易懂又容易感動,滿足多數人的內心渴望。

徐譽庭更是「金句大王」,劇中常出現說到人心坎裡的對白,即使脫離戲劇仍可用於日常,療癒每個人。從《光陰的故事》的「其實,能被爸爸打,是一種幸福」;《我可能不會愛你》裡「婚姻不是戒指,既不能換size,也不應該勉強自己去適應它」;《植劇場──荼蘼》裡「誰都只能在人生的考卷上,慌張的寫下那唯一的選擇」;到電影《誰先愛上他的》裡在地媽媽的情緒勒索「我為你做了XXX,你怎能這樣對我」……都是她「在生活中累積了對萬事萬物的感覺和觀察」,以及人生的反思。

徐譽庭導的第一部電影《是誰先愛上他的》,歷經多次剪輯,最後叫好又叫座,為女主角謝盈萱贏得金馬獎最佳女主角。親愛的工作室提供

徐譽庭講起周遭的人事物,聽來好像在看連續劇。她自己的家庭就有著八點檔的故事:父親「搶人家太太」,母親「離婚棄子再嫁」,兩人都不快樂。徐譽庭從小學會觀察,「幾秒鐘之內要判斷,今天誰跟誰吵架,為了什麼?」也學會將心比心,看到媽媽的為難、爸爸的沒有安全感,看到表象背後每個人的難處。

她的文字淺白,卻能讓人很有共鳴,也是因為從小的「匱乏」。沒有課外讀物、沒背過成語,她寫作文總是「詞窮得不得了」,但也因此鍛鍊出用自己的話、精準描述所思所感的「徐式風格」。

53歲的徐譽庭沒有結婚,也沒有小孩,卻是姪子姪女、朋友們的最好傾聽者。她享受孤獨,劇本就是她的小宇宙,但寫劇本也是「一個人的戰爭」,不斷卡關、不斷突破,最常的是「自己卡自己,不願意妥協於簡單的設計」。好友呂蒔媛(《我們與惡的距離》編劇)也只能用「我懂」來支持她,剩下的還是得自己面對。

她一手創立的影視製作公司「親愛的工作室」,座落在社區公園旁。徐譽庭喜歡遛狗、散步時觀察人,編故事。每個人在她眼中,因為擁有大小缺點和優點,顯得獨一無二。

Q:你曾跟李國修、王小棣學寫劇本,你認為編劇必須有哪些能力?

A:我不是才女型編劇,30歲才開始寫劇本。那之前都在學,在生活裡,與人、與日子相處,累積很多人生歷練,有高潮迭起,也有小小的感動和情緒。對我來說,編劇不是憑空杜造,而是在生活中累積了對萬事萬物的感覺,有一天想說出來而已。

我為何對「感覺」那麼敏感?因為從小家裡就比較複雜。我媽是離婚再嫁,我有同母異父的兩個姊姊一個哥哥,我既是獨生女,又是么女,跟大姐年齡差18歲。從小我就處在一個吵吵鬧鬧的狀態。我媽媽離開前夫和小孩,心裡有很多虧欠,她以賢妻良母著稱,卻背叛了婚姻,放下了小孩,這些事讓她人生很不快樂。所以小時候我也很不快樂,每天都要觀察,今天家裡氣氛不太對,出了甚麼事?

永遠記得放學回家走那條小路,連接我家廚房,我可以聞得出來哪個是我家菜味,當哪天沒聞到我家的菜味時,我會在廚房外的窗戶倒吸一口氣,就要先猜,是什麼事情、誰又不開心了。回到家要在幾秒之內判斷,今天誰跟誰吵架,也因此多了很多將心比心。因為知道我媽的為難,也知道爸爸的浮躁,在於他搶人家太太,他也不快樂,多了很多不安全感,覺得我哥哥姊姊來接近我媽媽,一定什麼目的。哥哥姊姊有失去母愛帶來的悲劇性格,但也有大度,他們甚至叫我爸爸「徐叔叔」。所以,會察言觀色,也會將心比心,我覺得是編劇一個重要特質。

若編劇不能將心比心,寫出來的劇本會很淺薄,不是白就是黑,不是好就是壞,所以,我的劇本裡面沒有一個是真正的完人,但也沒有一個壞人。我演講時常對學生們說,如果你的家庭很辛苦,那恭喜你,老天爺送你一份創作最好的禮物,因為那些辛苦會鍛鍊你某些本能。

徐譽庭的母親離婚、再嫁給父親,還有3位年齡差距很大的同母異父兄姐,複雜的家人關係讓她學會觀察。徐譽庭提供

Q:原生家庭如何影響你的成長?

A:我爸爸國小畢業,媽媽沒念過書,他們是非常老的從大陸來的那一代。在媽媽的知識裡,要教育就是小朋友功課好、有教養,功課好就是念課本,所有課外的都是毒,所以我只有一本大姊送的格林童話故事,那是我唯一一本課外書,被我翻過來翻過去。

我的同學都背三字經、背詩、背成語,我完全都沒有,都靠課本。從小寫作文,同學引經據典,好多成語可以呼應。但我總是詞窮得不得了,只能用我自己的話寫下我的感覺。但後來才發現這個鍛鍊好棒啊,我可以用很精準的字,把我想傾吐的感覺形容出來,而不像同學用一句成語一以蔽之。我的文字很淺白,卻能讓人有共鳴,產生了有趣的「徐式風格」。

小時候我很自卑,就是因為家庭狀況,我很難解釋為何我哥哥姊姊姓劉,我姓徐,也很難解釋爸爸大部分時候不是大家看到那樣開朗,而是暴躁憂鬱。同學聊起課外讀物,我都沒讀過。這些自卑潛移默化,讓我覺得自己不如人。媽媽又管我很嚴,不准我跟鄰居、朋友玩,這些都造成我跟同學有點疏遠,童年記憶就是我靜靜坐著看人家玩。

到國中就比較放肆、不在乎了,好像壓抑到爆炸了,就加倍瘋狂。我就是要跟同學在一起,人家要打籃球,我就去佔位置。和家裡更大的衝突在五專時期,我開始有自己想法,「同學都怎樣,為何我不能?」最叛逆就是把頭髮剪到最短,爸媽非常生氣,好久不跟我講話,因為他們覺得沒有女孩樣子,然後就是學抽煙,「你不讓我做,我就試試看,是不是真的會變壞?」那段時間是走在險的邊緣,在行為上叛逆,在功課上就混。所以雖然我念的是美工科,但一張圖都描不出來,永遠畫不像。

Q:你對文字、影像的敏銳度、說故事的能力如何養成?

A:五專四年級的時候,進來一批新老師,札實我們對美的認知,也開始欣賞學生的創意。有一位很帥的老師教美學概論課,第一堂課大家都吵鬧到極點,沒人理他,他做的一件事就把鄭愁予的那首〈錯誤〉,抄在黑板上。他的字很漂亮,抄完粉筆一丟就說「下課」,本來美學概論應該整個早上四堂課,但老師只花20分鐘,全班歡呼,因為剩下時間就自由了。我卻因為那首詩愣住了,第一次發現,短短一首詩竟然那麼有畫面,我幾乎可以看到顏色、石徑、石階、雨、石頭上的青苔,全班鬧哄哄,只有我被震住,驚訝不已。

下一堂課老師才開始解釋那首詩的美。後來他變成我男朋友,約會時,他就把高更、賽尚、梵谷的故事和畫冊拿出來,「今天我們來談高更」這樣,像上課一樣。那是我的初戀,那兩年奠定了我的美學基礎。我對文字的美感、對影像上美學的判斷,都是那時候開始的。

五專時期的徐譽庭(左二)違逆父母嚴厲的教養,也奠下對文字、影像美學的基礎。徐譽庭提供

我說故事的能力大部分來自生活中和鄰居們的故事。小時候住在眷村,每一個人的故事都精彩得不得了。還沒上學跟在媽媽旁邊摘菜,聽著眷村大嬸說逃難的經歷,說著大嬸們就哭了。聽她們的故事,那些畫面就出現在腦海,我心裡就產生好多故事的後續漣漪激盪──怎麼辦?你沒跟媽媽告別,媽媽一定好想你……

所以我從小就不愛看瓊瑤,因為覺得超不寫實,我周圍都是大江大海的感人故事啊。我真正開始接觸課外書,是國二時同學借我一本瓊瑤的書,當時大家都很迷戀。我媽一直幫人家帶小孩,曾經有一位老師的小孩,跟我感情很好像妹妹一樣,後來她把書借放在我家,我全看完了,蕭颯、張系國、還有非常多經典翻譯小說,我最喜歡的莫泊桑等。所以,我一開始接觸到文學作品,就是很艱澀的作品,但看得很過癮。

Q:沒有辛苦家庭,也沒有師生戀的人,還能寫劇本或小說嗎?

A:那就好好生活,最好30歲以後再開始寫劇本。我看過有編劇連上班劇都寫不好,因為他終身沒上過班,連打卡是怎樣都不知道。剛開始寫劇本,我們五人一組,有一個人統籌帶領,我發現怎麼有人寫上班劇寫那麼不寫實,原來他學校畢業就開始寫劇本,真的沒生活過,對人性的認知是從別的戲劇來的,不是用眼睛觀察。所以他寫劇本,壞人就要比那齣戲裡面的壞人更壞,好人比他更蠢。所以,都是二手的感動傳承,而沒有一手真的去觀察人。

觀察可以很有趣,不然就是變成抱怨。我遇見「壞人」時會忍不住去想他背後的原因。就像我爸爸,應該是壞人吧,搶人家老婆,還逼著我媽放棄小孩。但回過頭去想我爸爸這個人,他的壞也是歷史對他的不公平。

我不是聖人,一定會抱怨,但我很警惕。有時看臉書,有朋友一天就要抱怨好幾次,一出門就遇到三件壞事。有次我提醒他,要檢討為何壞事老找上你?後來我把他的壞事拿來作多面向的討論,換個角度這壞事就不是壞事,那個人一定有什麼原因才會這樣做,不一定是表面上的壞。心理健康時,我忍不住去想,壞人壞事背後是什麼。但心裡不健康時,就很愛抱怨,情緒會受影響。我後來意識到這點,就在自己抱怨很多時,問自己是哪裡不對了。

Q:有沒有卡關、完全無法繼續,很懷疑自己的時刻?

A:所有編劇好像每天都會經歷「完蛋了,是不是江郎才盡、不能寫了」這樣的自我懷疑。寫劇本就是一個人的戰爭,很孤單很寂寞,即使我跟呂蒔媛這麼好,她也只能說「我懂」,我還是得自己去面對。我常同時寫幾個劇本,因為腦筋陷在同一劇本裡無效,劇本就是不斷卡關、不斷突破,才會好看。每個劇本都有大小卡,或稱之為「不願意妥協於簡單的設計」。有時是自己卡自己。例如,現在情節需要男女主角重逢,有一種廉價的重逢方式,但你甘於這樣嗎?我一定要給一個自己都覺得「哇」的方式。

我的劇本一定要先感動自己。很多編劇在看自己劇本時,都感動得熱淚盈眶,但我不會哭哭啼啼,反而會跳出來,很客觀、冷靜的去檢視,「這是一個自己耽溺在情節裡面的感動?還是會讓所有觀眾都感動?」我很少在自己作品裡流眼淚,在寫的時候也不會哭。但我體驗到,創作就是痛並快樂,沒有痛就沒有快樂。

徐譽庭喜歡獨處,雖然非一出生就過得平順,仍知足覺得自己幸福。曾千倚攝

Q:你覺得幸福是什麼?

A:可以做自己夢想喜歡的事,這件事還讓你不窮,也給你帶來好名聲,我對人生沒有不滿足。心裡一直有個感覺,人十全十美的時候,一定就要糟糕了。人生總是要有些小小的未竟之地,就像我沒有結婚,也沒有小孩,但是沒讓我匱乏,只是溜狗時會想,有個老公就可以幫忙溜狗了。

我蠻喜歡一個人的,因為可以大量的跟自己相處,讓自己安靜下來,不感覺寂寞。喜歡自己很幸福,我終生都在學習,維持住喜歡自己的狀態。但一年中有8個月的時間我不喜歡自己,會隨著外界的浮躁,無法安靜下來。例如有件事讓我很慌張,我就一直不斷看臉書,搜尋線索;或一直想詢求外面的證實,例如金馬獎時期以及後來去各國參加影展的行程。我一直跟自己說,這是一條路上經過的風景而已,不要把他當成終生要追求的目的。因為很怕自己走到心浮氣躁的狀態,要把自己喚回來。

Q:建議家長如何培養孩子觀察和說故事的能力?

A:敘述故事的兩大要素就是邏輯和人。若你孩子很喜歡說故事,不論未來是用繪本、文字或影像表現,都需要說故事的邏輯。可以跟孩子一起玩比賽說故事,你給一些角色、起個頭,和孩子輪流說,讓孩子發揮聯想力,共同創造出一個大家決定的結尾。

鍛鍊觀察力,不是只有描述特徵而已,很重要是有感覺和情感。例如在公園看到一位很有特色的爺爺,回家後就可以請孩子猜猜看,老爺爺給你什麼感覺?他有什麼背景?慢慢練習將心比心和表達感受。

我覺得不要太限制小孩要觀察什麼,就是不要讓小孩對很多事情有如過眼雲煙一般,在眼前或生命裡經過而已。讓他用簡單文字敘述出他的感覺和感受,鼓勵他多說出來。那家長就要是傾聽者,但很多家長不懂得或沒時間傾聽,讓孩子少了聽眾,產生寂寞感。也可以鼓勵孩子先寫下來,之後再和他一起去賞析或討論。

不要限制小朋友文字的想像力,讓他用自己的話講出來。有些家長會教孩子:「像這種時候你就要說『萬馬奔騰』」,就是習慣用別人用過的字眼告訴小孩。但我自己不喜歡用別人用過的字或成語,去成就我的感受,所以,建議讓小朋友用自己的話說。

小檔案|徐譽庭

編劇、導演

1966年生於高雄

高雄東方工商美工科畢業

曾任屏風表演班劇團經理、現任影視製作公司「親愛的工作室」負責人

得獎作品:《我可能不會愛你》(金鐘獎最佳戲劇節目編劇)、《植劇場--荼靡》(亞洲電視大獎最佳原創劇本獎)、《是誰先愛上他的》(亞洲電影節最佳新導演獎)

加入親子天下LINE好友,睡前看好文

延伸閱讀:

專訪《與惡》編劇呂蒔媛│我覺得非做不可的作品,都是來自於我的「恐懼」

專訪曾寶儀│曾經,「爸爸」對我來說就是那最熟悉的陌生人…..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