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理財

專業的標準是什麼?怎樣才算做好工作?解析「庖丁解牛」的職場智慧

經理人月刊

更新於 2018年10月22日09:05 • 發布於 2018年10月19日04:49 • 陳彥丞

(本文出自《經理人月刊》2018 年 9 月號,封面故事:老莊教你的 19 堂修練課

大部分的企業,每半年會執行一次績效考核,可能由主管直接打分數,或是要員工自我評量。考核的目的是希望員工,檢視自己的工作方法,了解還有哪裡需要改進。

然而,做「好」工作的標準是什麼?我們又該如何評斷一個人稱不稱職?

莊子曾講述抓蟬人的故事,以及大眾熟悉的「庖丁解牛」,詮釋他心目中職人的最高境界,要能夠達到專心致志,同時身心都可以和工作融合,甚至成長。

全心投入一件事情,就是鍛鍊注意力和意志

某天,孔子帶著他的學生來到楚國,經過了一片樹林時,看到一位駝背的老人正站在樹下,以頂端塗上樹脂的竹竿黏蟬。他的動作非常熟練,只要一出手就能捉到一隻,旁人看起來,就像是用手拿東西一樣容易。

孔子看到之後覺得十分驚訝,立刻上前詢問他是如何做到?這位老人回答,他先花了 5、6 個月,練習把兩顆丸子疊在竹竿上而不落下,捉蟬就很少失誤。如果繼續練習到 3 顆丸子而不落下,就有 9 成的機會可以成功,當能夠到 5 顆丸子時,捉蟬這件事就像隨手撿拾一樣。

老人形容自己到了這個境界,身體就像枯樹,手臂則是枯枝。雖然面對天地那麼大、萬物那麼多,但他的意志只專注在蟬翼上,不受到任何的紛擾影響,又怎麼會抓不到蟬呢?

聽完這位老人的方法之後,孔子便回頭告誡自己的弟子:

用志不分,乃凝於神。其痀僂丈人之謂乎! ——《莊子.達生篇》

孔子想說的,是當人能夠專一心志,而不會被其他事物分心時,才能夠凝聚自己的精神,做到像老人的境界《人生困惑問莊子》提到這則寓言,表達一個人用心在一項技藝、工作時,不但能做到熟能生巧,甚至超越所謂的標準作業程序(SOP),將這項技藝內化為自己的本能,這就是真正的專精、專業。

訓練從容做事的能力,培養專業同時涵養心靈

「庖丁解牛」同樣是出自莊子的寓言故事中,他提到一名廚師如何把工作內化為自己的本能,這句話經常用來形容反覆練習,做事情就可以得心應手。

不過,我們往往停在這則故事的前半部,也就是主角解釋他如何練習。故事的後半部,描述庖丁把解牛的技術,融入至本心時的境界,才是莊子心中對於專業的最高形容

《莊子.養生主》寫道,當庖丁解完牛之後,呈現「提刀而立,為之四顧,為之躊躇滿志,善刀而藏之。」的狀態。這句話的意思是他提著屠刀站立,環顧四周之後,便心滿意足、姿態從容地把刀子擦拭乾淨,並好好地收藏起來。

《莊子,從心開始》作者蔡璧名指出,莊子看待專業的眼光不同於當代,把專業視為一個人身心能力的具體延伸。

換句話說,要檢視和驗證心靈、身體的修養,一份工作、一項技術就是最好的試金石。因此,當觀察到經由專心與練習,除了工作成果更好之外,也能體會到心靈的成長。

事實上,現代企業管理者當中,也有經理人贊同這樣的理念。以創立京都陶瓷、拯救日本航空(JAL)為名的稻盛和夫,就曾經提過工作是「治百病的良藥」。

因為工作的過程,就是鍛鍊心性、人格,需要靠全部的身心投入,才有辦法做好工作,最後也能帶動我們的身心靈成長。

專心一致、不斷練習,將一項專業練成本能反應

莊子透過「庖丁解牛」象徵當一項技藝已經爐火純青時,不再需要藉由感官才能執行,而是熟悉其運作的道理、水到渠成。但為什麼他可以做到這個境界?原因就在他練習夠多、夠久,並把這項能力內化至心中

庖丁替文惠君宰殺牛隻,過程中他手腳接觸的地方,以及刀子進出的聲音,都像是美妙的旋律。 經理人月刊第 166 期

文惠君非常讚嘆,問他如何做到的?庖丁回答:「剛開始 3 年是用眼睛觀察牛,3 年之後再未見過完整的牛了。到了現在,我只要用心神領會,就能做到支解牛隻。」 經理人月刊第 166 期

庖丁提到,他把解牛之道存於心中,下刀就會精準,刀具不容易損壞。不像一般廚師一個月換一次刀、好一點的廚師一年換一次刀,他已經 19 年沒換刀,卻仍然鋒利如新。 經理人月刊第 166 期 延伸閱讀 \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