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人際

孩子離家、丈夫結束25年婚姻,熟齡「流浪者」該為自己的人生破繭而出

健康遠見

更新於 2020年01月11日06:59 • 發布於 2020年01月10日14:38 • 三采文化

更多的「流浪者」是發生在40多歲至60歲之間,在過去背負責任、養兒育女、成家立業的任務和目標都告一段落後,忽然間茫然地不知道自己是誰;甚至感到自己不知道在何時,已變成麻木空洞的一個人,感受不到自己的感覺,也不知道自己未來要往哪裡去。

愛菲在婚姻裡過了25年,小孩都已經成年,開始展開他們自己的人生。原本愛菲對於孩子長大離巢的生命階段,並不特別感到不安或失落,一直以來,她都自認早已做好「心理準備」。

然而,她遇到的最大困擾是,她必須重新把注意力放在丈夫身上。但她和丈夫的關係,不知在婚姻25年中的何時,早就已經猶如室友一般地相敬如賓,連要怎麼開始談話都覺得彆扭。

原本孩子都鼓勵她多和丈夫相處,重新找回戀愛的感覺。畢竟接下來的日子,他們才是彼此生活中最靠近的人,總是希望他們感情可以升溫,看見他們幸福快樂的樣子。

但就在孩子紛紛離家求學或生活後,丈夫告知了她,這一刻他等很久了。等孩子大了、責任了了,他想要過自己的日子。過去生活中有很多不得不承擔的責任,讓他心中有許多遺憾和空缺,覺得不把握時間去做會來不及,所以,他想要離婚,放彼此自由。

愛菲當然覺得兩人的關係早已沒有濃情蜜意,但還是不敢相信丈夫為什麼可以毫不考慮地就做出這個決定?她心中懷疑,丈夫外面一定有別人,也許他們其實已經暗地裡進行很多年了,所以自己一直被蒙在鼓裡。

愛菲雖然這樣猜測,但也不知道要如何和丈夫把話說開來,她感覺自己好像得了失語症,竟然覺得哽在心頭上的情緒,不知道該如何表達,所以就算和丈夫面對面,她也只能沉默,一個人納悶。愛菲心想,這只是丈夫一時的情緒發洩,也許各自冷靜一下,等他情緒過了就沒事了,那時候也許兩人就能自然而然找到繼續過日子的方法。

但愛菲的丈夫就在一週之後,拿了一些行李離開了,只留了一張簡單的紙條:「我要去過我想過的人生,妳也去吧!如果妳同意離婚了,我再找一個時間回來辦手續,除此之外,不要聯絡!」

愛菲感覺到晴天霹靂,看起來很日常的一天,自己卻像被丈夫休了,而她連自己為什麼被丈夫拋棄了都不知道原因。

愛菲覺得自己付出了青春歲月,為了所謂的美滿家庭竭盡心力,怎麼到頭來,她的丈夫,這位人生的伴侶卻表現出一種忍無可忍,連一刻都不願意和她共度的反應,這讓愛菲覺得自己很沒價值。但她不敢告訴任何人,包括孩子、朋友、娘家親人……她不想讓別人知道真相,也不想破壞孩子心中的父親形象;她不想讓丈夫在娘家的親人心中留下任何負面印象,更不想如果有一天丈夫想通了,回來了,他們的家已經垮了。她想,自己一定要忍耐,保持沉默和隱忍,她相信丈夫只是中年叛逆,也許他是生病了,才會做出這麼衝動、這麼離譜的事。

她暗自告訴自己,不要想太多,不要被自己心裡的情緒淹沒,就當沒事就好,還是像過去一樣過日子,重要的是,絕不能讓任何人發現和知道。

自那天之後,愛菲就開始一個人獨自對外演出,找各種理由幫缺席的丈夫掩飾,用各種方法掩蓋丈夫不再出現和參與家庭事務的真相。漸漸地,愛菲感覺到自己很不對勁,有一種難以言說的無力感和絕望感,正在吞噬著她,她卻覺得自己求救無門,只能硬撐。

Shutterstock BEAUTY STUDIO。
Shutterstock BEAUTY STUDIO。

因為害怕面對真相,而把自己困在囚牢中

若是面臨了「流浪者」任務而卡關,以致動彈不得的人,正是因為一直抗拒從囚禁中起步。他們把自己鎖在最安全的想像中,因為害怕未知和面對真相,寧可困在高塔中,或自己蓋起來的圍城裡。看起來像是堡壘,其實是囚牢。因為他們太害怕探險,拒絕冒改變後的風險,因此希望維持一個一切不變的假象,以此來說服自己沒有失去任何所愛的人。

他們抗拒承認孤寂,寧可耽溺在寂寞的自怨自憐中。如果沒有為自己出發,重新學習認識自己,困在「流浪者」人格原型任務的個體,不僅無法發展出獨立的自我意識,也無法真正地建構自我實現的方向,為自己的人生破繭而出。

自我覺察引導:你的傷,只有自己最清楚

每個人都走在自己人生的軌道上,沒有誰會為你深刻地記得,你經歷了什麼、遭遇了什麼困頓。僅僅在路過的一分一秒中,我們互相對望、交談、關注、知曉,而後我們再度經過彼此,繼續自己的步伐,記憶自己的記憶。所以,你比任何人都更需要知道:如何善待自己,如何陪伴自己,如何理解自己,如何照顧好自己。

關於你記憶中的過去,那個人、那些人早已離開你記憶中的位置,離開那個時空。唯獨你,在當中悔恨、懊惱、忿恨、沮喪、無力、委屈⋯⋯嘲諷自己和對自己怒目相對。甚至,你的傷,也只有你自己懂、只有自己最清楚。

在這樣的時刻,如果你否認看見自己的傷口和脆弱,也逃避去面對失去的事實,那麼這一份「否認」和「逃避」會將你困住,讓你猶如在沒有出口的昏暗迷宮中,找不到出路。

其實,無論是你的晴天、你的雨天、你的陰天、你的霧霾,只有你與你自己,真實真切地在那一刻,經歷經驗。好好在乎你的在乎吧!好好關注你的關注吧!好好感受你的感受吧!好好經驗你的經驗吧!好好覺知你的覺知吧!這是你在「流浪者」階段,最需要和自己一起體會的。好好地發掘你自己,好好地認識清楚自己。在過往,你可能從未有機會如此清晰地端詳自己,無論那是什麼樣的一個自己。

你所遭遇的一切,只有你會真正記得,也只有你能知道這對你的意義為何。所以,好好認識清楚自己,以及學習照顧好自己,是你走在「流浪者」歷程中,最重要的課題。無論那是你自願或是非預期地踏上流浪者的歷程,花越少力氣抵抗這個事實,你才能蓄存一些體力、心力,陪伴自己開始面對自己。

流浪者最可能發生的年紀是在初出社會時,那時的你,會感覺到自己跟不上主流社會的步伐和軌道。也可能發生在三十而立的前後,你開始感到茫然,不知道循規蹈矩、日復一日地在社會上努力,究竟是為了什麼?究竟你是誰?你在此生在追求什麼?什麼又是你想實現的自我?

而更多的流浪者,是發生在40多歲至60歲之間,在過去背負責任、養兒育女、成家立業的任務和目標都告一段落後,忽然間茫然地不知道自己是誰;甚至感到自己不知道在何時,已變成麻木空洞的一個人,感受不到自己的感覺,也不知道自己未來要往哪裡去。

巨大的社會經濟體系,總是讓我們不得不地順從,務必要求自己要跟上、要符合標準,不論是認真努力工作,還是積極擁有我們應該得到的愛情、尊敬、權力、受人欣羨的條件成就。卻沒有太多時間和空間,真的停下來清楚辨識自己,也對關於「自我」的一切漠然。

當你漸漸地失去了自己,感受不到自己,再也沒有自己的熱情和喜悅,也沒有自己的快樂和悲傷,你的愛及精神必然枯萎。若你無法真實地給出愛,自然也無法貼近自己、體會到愛。與自己無法親密的人,會逃避親密,即使非常害怕孤獨,也無法真的進入親密關係。

而假的流浪者,他們並不是真的在學習和自己親密相處及對話,他們只是以流浪者的形式,害怕親密也害怕孤獨,而處於一種既要抓住關係卻又害怕親密的處境上。真正進入流浪者任務及課題的個體,是願意勇敢地自我探險,往外在更開闊的未知世界前進,同時也往內心更深的內在世界探索。

當他在與自己親近的對話和接觸時,可以體會內心的真誠交流和自我悅納的歷程,每一天的認識自己,都更增加對自己一部分一部分的了解及統整。

當他不再假別人之手來認識及了解自己,他便對自己有最充分及踏實地認同和尊重,這也是他邁向下一段「鬥士」人格原型鍛鍊,最堅厚的力量及智慧。

•  測出你的人格原型

(本文作者為知名諮商心理師;原文刊載於蘇絢慧《成為自己的內在英雄:6種人格原型,認識「我是誰」,活出最好版本的自己!》/三采出版)

成為健康遠見Line好友,讓健康更貼近你的生活!

延伸閱讀: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