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親子

孩子被打、被欺負,到底要不要叫他打回去?

天才領袖感覺統合兒童發展中心

更新於 2019年09月14日05:08 • 發布於 2019年09月23日04:00 • 王宏哲

最近的新聞,孩子被朋友動手、集體賞巴掌的新聞,讓所有爸媽都感到震驚。校園内的欺負新聞頻傳,爸媽到底該如何教孩子?

孩子會被欺負,跟五種能力低落有關

媽媽來信:說自己的朋友圈及社團裡,很多爸媽都教自己的孩子,「如果你在學校被打或被人家推,就要馬上還手打回去,然後再去報告老師他打我!」

我問媽媽,為何大家要這樣教?她說:「因為大家覺得自己的小孩不能吃虧,而且一定要讓這種孩子馬上得到教訓!」
我的老天鵝啊!我的衛教影片教到哪去了?我提幾個觀念大家想一想:
1.你希不希望,你的孩子,如果一個不小心,推了人或搶了人,人家馬上給他一巴掌?
2.小孩世界裡,還是有可能不是故意的,所以,都不用教他們判斷,反正就立刻給我打回去就對了?那教育要拿來幹什麼?
3.你請孩子要去報告他打我,那你的孩子也打他,他是不是也該跟老師說,我也揍他一頓了?

4.開車在路上,人家不小心撞了我,管他三七二十一,反正我就是給他碾回去。那要警察幹嘛?那要法官幹麻?直接撞不是比較快?
你說「就是要立即讓他得到教訓」,你怎麼知道最後不是打成一團,然後反而是沒錯的變成有錯,最後焦點全部都模糊掉?(通常是這樣)

要如何判斷孩子是否被欺負呢?

很多爸媽會問,平時孩子都不說,爸媽要如何知道孩子是否被欺負呢? 提供給大家10個平常大家會忽略的行為,背後可能代表孩子被欺負的徵兆!

被欺負,父母該教孩子更有效的三步驟

一、嚇阻

當孩子面對不禮貌、會欺負人的孩子時,你可以教孩子說一句話:「你可以說你先到的,你也可以說是你先拿的,但你不能說全部都是你的。」教孩子什麼是分寸,不能講出太極端的話。

如果這時候孩子還是持續被欺負的話,講難聽的話或推擠他,可以進一步跟孩子說:「我覺得你爸爸、媽媽也不希望你推人、打人或罵人。」這時對方的爸爸媽媽,在旁聽到,還是會出面管教。

二、在家教育-兒童危機處理學習卡

有些孩子被欺負、被打,就愣在原地哭,不知該如何是好。我常常跟我自己的孩子練習:如果你被打了、被推了、被冤旺了;可以問對方說:「你為什麼可以推我?為什麼可以打人?」

兩歲半以上的孩子,就可以有這樣的語言表達能力,與其教孩子動手,不如教孩子動口,學會勇敢表達出來,讓周圍的大人聽到後出面處理;比起教孩子打回去,搞得兩敗俱傷,我認為教孩子「自我保護」更重要。

三、機會教育

藉由這個欺負人的孩子,我會當成是一次的機會教育,轉身對孩子說:「寶貝,我覺得對方打人,是不對的;但爸爸相信他不是故意的,我覺得要是你,你也不會這樣做,對不對?」

大部份的孩子,這時候都會說「對!」教育是從日常生活中,逐漸積累而成。藉由這樣的教育及引導,孩子也會比較容易釋懷被欺負的心情。

不讓孩子被欺負,父母該提早培養的能力

一、培養孩子的判斷能力:要能察覺別人在欺負他而不是在玩

有些孩子,環境適應力「特別好」、脾氣「太好」,在任何情境下,都能跟不同的同儕相處;即使同學的聲音比較大聲、動作比較粗魯,都覺得沒關係。爸媽可以在家裡用圖像或是情境來訓練孩子判斷!

這種分不清楚狀況的,往往不自覺自己已經被欺負了,也跟我們大人的教養有關:大人常教孩子要好好相處,每個人都是獨特的,要多體諒不同的說話或處事方式。但卻沒有跟孩子講說,如果對方已經有一些不禮貌、不友善的話語,甚至有動作產生,就要勇敢拒絕說:「不」。

二、培養孩子大聲表達的能力:減少不敢回應的敏感行為

氣質比較敏感、退縮的孩子,很在意其他人的眼光及評價,所以在表達的時候,會格外地謹慎。

在團體中,屬於不敢發言、回應的那一方,怕回應地不恰當,對方會有所失望、憤怒、不愉快等……平常可多陪陪孩子讀一些繪本,與孩子對話,試著讓孩子多多表達自己的想法,並給予鼓勵,轉而類化到情緒、情感。

三、培養孩子知道該「怎麼辦」的問題解決力:訓練下一步的對策

人與人相處,難免都會有所摩擦。有些孩子平常跟人相處好好的,發生衝突的時候,當下就愣在那,反而不知該如何處理,危機解決的能力很差。面對反應比較慢的孩子,平常可讓孩子玩一些培養次序的桌遊,讓孩子多觀察下一步該怎麼進行。

四、培養同理心能力:學會察顔觀色提早逃離危險

有的孩子不是天生愛當小霸王或欺負人,而是有些孩子真的「太白目」,明明對方已經在生氣、在不高興了,卻一直說些激怒對方的話,甚至還嬉皮笑臉,最後原本一件小事弄到最後都變成大事。

6歲前的孩子,同理心的發展尚未成熟,很容易失了分寸。父母的身教大於言教,多體諒孩子感受,孩子也會慢慢開始學著體諒他人。

五、培養大腦感統力:調整鈍感,不後知後覺

感統處理比較差的孩子,例如:觸覺敏感的孩子,不喜歡同儕觸碰,聽覺敏感的孩子,不喜歡太吵鬧的環境。

比較鈍感的孩子,感統輸入處理上比較慢,容易後知後覺。平常多使用觸覺刷按摩四肢、背部,可幫助孩子調節感覺統合的輸入能力。

《喜歡更多教養文章,成為王宏哲教養line好友》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