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親子

孩子乖就代表沒事?爸媽慣用問題式教養,小心養出一個情感被忽視的孩子

太報

更新於 2020年02月21日07:23 • 發布於 2020年02月21日06:08

電話中那個從小就乖巧的女兒,對蓮阿姨反對她離職去遊學這件事,終於第一次做自己:「妳又不是我,怎麼知道我要什麼?!反正我決定要離職了,媽,請你不要再出意見了!」

掛上電話,蓮阿姨生氣又沮喪,不明白從小最不需要擔心的乖女兒,怎麼變了個樣呢? 

在父母及環境的期待下,有些孩子自然而然成為別人眼中不吵不鬧的乖小孩。(示意圖來源/unsplash)
在父母及環境的期待下,有些孩子自然而然成為別人眼中不吵不鬧的乖小孩。(示意圖來源/unsplash)

爸媽常以為乖巧的孩子不用特別關注

電話另一端的女兒,掛上電話後心情也好不到哪去,她忍不住跟朋友抱怨起媽媽:「從小,媽媽就沒有關心過我的想法,只會要我這樣做、那樣做,沒有問過我需要什麼!唯一期望的就是不要讓她操心,因為他跟爸整個心思都花在寶貝哥哥身上,哪管得了我!」

因為自己的哥哥是那種一點小事便擊鼓吶喊的人,而她的個性恰恰相反,習慣把事情往肚裏吞,所以爸媽往往過度關注哥哥,而她就在爸媽及環境的期待下,自然而然成了那種別人眼中不吵不鬧的乖孩子。

頭痛醫頭的教養方式,讓不喊痛的只能默默選擇被忽視

在教養孩子的路上,身為爸媽的常不自覺地關注於問題點上,於是問題較多的孩子,便易受到較多關注;相較於懂事或問題較少的孩子,便可能被爸媽所忽略。

這種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方式,採取的是被動式解決問題,而非主動式的預先維護、避免問題發生,用在教養孩子時,尤其更加不適合,因為教養孩子並非只為預防問題發生,要顧及的點更多,而就算是表面上沒有問題的孩子,也不代表爸媽就此高枕無憂,他們還是需要爸媽不時的愛的灌溉,來建立安全感

童年時期被情感忽視的孩子,未來可能不懂得愛人,並有過度壓抑情緒、社交障礙等等心理問題。所以在養育孩子時,爸媽應該撇除問題式教養方式,從自省、經營、表達三方面下手:

【自省】檢視自己的教養方式

有時候過於安靜、不懂表達情緒的孩子,是因為有個喋喋不休的家長,把孩子的話都講完了,或者經常不自覺阻斷孩子表達的機會,久了孩子便習慣用傾聽來應對。又或者爸媽經常表現出,只有乖巧的孩子才令人喜愛,久了孩子會覺得有意見是不好的事,乖乖聽話才能討爸媽歡心。

【經營】不等孩子出問題時才關切,爸媽應主動開啟聊天話題

不管是獨生子女,或家中有多個小孩,千萬別以為那個總是靜靜待在一旁的孩子就沒事,建議平時就應多觀察,並透過聊天了解孩子。安靜的孩子通常話不多,需要家長主動開啟聊天的話題。你可以從孩子有興趣的事情聊起,譬如你喜歡哪一部卡通?這玩具怎麼玩呢?或者任何他們經常接觸的事物,藉由聊天方式了解孩子的思考方向及關注的事,如此爸媽才能在孩子需要時給予協助。

【經營】用孩子喜歡的方式抒發情緒

每個人喜歡的溝通及抒發情緒的方式可能不同,有些孩子可能不習慣用口語表達,那麼你也可以嘗試用畫畫或者講故事的方式,甚至安排外出遊玩,引導孩子主動開口或藉由這些活動來抒發情緒。

【經營】陪伴就能讓孩子感受爸媽的愛

孩子安靜不愛說話,當然也可能是天生性格,儘管親子相處時刻話不多,但爸媽陪伴孩子遊戲、看書等活動,也能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愛意,進而擁有安全感。

【表達】告訴孩子:不管發生什麼事,爸媽永遠愛你

內向的孩子多半情緒表達能力較差,此時身為爸媽的,千萬不要吝於表達愛,記得要讓孩子知道,不管發生什麼事,爸媽都是你堅強的後盾,這份愛是永遠不會變質的。

延伸閱讀
洪仲清專欄|不想回婆家?他自己痛苦,也要別人跟他一起痛苦
吳鳳呼籲「不要給孩子玩手機!」專家曝後果:給孩子手機等於給毒品

 

 

 

喜歡這篇文章嗎?
快來媒體小農灌溉心中好新聞吧!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