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健康

孤單對健康的損傷如同吸菸!避免孤獨變老 你該做好3件事

康健雜誌

發布於 2018年10月22日06:28 • 黃惠如

日本聖加路醫院精神科醫師保阪隆稱50歲為「老後的入口」,50歲的修行決定老後是幸福或不幸的老人。

40歲因眩暈症捨棄主管高薪,《愈活愈自在,後40歲的樂活人生計畫》作者藤原和博提醒,45~55歲從狹窄的「組織人生」轉換成「家族人生」,後半生要和家人一起面對,不要勞碌半生後,發現家庭和婚姻已經崩潰。

第1件事:用健康的方式照顧父母

下半輩子最重大的責任,就是照顧父母終老。

家庭照顧者總會統計,台灣的老人85%由家庭照顧,而照顧者年齡集中在51~60歲,照顧不是撐個幾天、幾個月,平均每位照顧者照顧6.5年。

失智症協會家屬聯誼會會長周貞利照顧失智婆婆超過10年、失智父親8年,每天都像打仗,又累又心痛,直到先生勸她「兄弟姊妹裡,只有妳可以親自照顧爸媽,不像別人只能透過越洋電話空著急,妳應該覺得很幸福,」她才轉念,唯有把心放輕鬆,才能照顧好父母。

中山大學醫學社會暨社會工作系助理教授郭慈安建議,照顧者要設定自己的底線,硬撐無法熬過照顧的辛苦,照顧者也無法得到照顧品質,適時求援、並盡可能維持原本的社交與活動。

「這代女人內疚管理和時間管理一樣重要,」臉書營運長《挺身而進》作者桑德柏格說。

另外,郭慈安也提醒:「責怪疾病,不要責怪人,」被照顧者已經面對憂心,害怕成為子女的負擔,害怕自己失去掌控,害怕自己神智喪失,焦慮會在某個危機時刻爆發。唯有保持幽默、運動、飲食正常、適時休息,用健康的方式來面對照顧重擔。

從另一面看,對雙親什麼責任都沒盡到的人,看起來就是乾涸、沒有生氣的生命,「盡可能陪伴雙親到最後的人,做了該做的事,後半生是舒暢、愉悅的,會感受到命運的自然恩寵,」陪伴自己與先生兩邊的媽媽到最後的日本作家曾野綾子吐露真心話。

第2件事:讓子女放手飛

照顧的另一頭,就是照顧羽翼漸豐的子女。懂得放手,是50歲父母的功課。

精神科醫師王浩威在新書《晚熟世代》裡提到,年輕一代愈來愈晚熟,愈來愈多人成為媽寶,背後往往因為他們的父母也是愈來愈晚熟,保護、驚慌、焦慮的父母將小孩跩得更緊,父母到子女都晚熟的世代來臨。

廣播人凌爾祥反而在子女成長的過程中,學會放手的藝術。凌爾祥一直認為,運動很重要,從小就帶孩子去攀岩。看小孩一步步往上爬,她突然領悟「只要做好保護動作,就可以讓他們自我探索」。後來女兒幾個月大,也把她丟進游泳池,一適應水性,馬上就學會游泳。

求學過程中,兩個小孩「一個每科必補、一個完全不補」,她也由著他們,完全不管他們的學業,讓他們自主管理,反而學業從來不讓人擔心。

只是,王浩威也提醒,父母也要自在,優先照顧自己,自己的精神滿足,不會挾帶親情控制子女,王浩威提醒。

凌爾祥每天游泳1000公尺、慢跑4公里,每次運動完,就灌注滿滿活力,「把自己過好,就是對子女最好的愛,」她說。

第3件事:交不同年齡層的朋友

擁有廣泛社交網絡的人比孤獨的人長壽的機會高出50%,孤獨對健康的損傷如同吸菸。

有些人開口閉口就是「隨緣」,其實是不用心經營。「放任不管的關係,不叫關係,」日本社會學者、《一個人的老後》作者上野千鶴子當頭棒喝。常常陪伴在自己身旁、給予自己支持、安慰分享經驗的人,才叫做朋友,「好幾年沒聯絡,也不好意思稱為朋友吧!」她說。

中小企業高階主管鄭宜媛最開心年紀漸長有一群朋友相伴,到老都有玩伴。每週末他們準備一道菜一起分享,有時也會設定主題,如西餐,大家就分工做沙拉、前菜、主菜、甜點,常常從7點半聊到11點半,聊天話題從社會百態到人生體悟都聊。

而交往比自己年輕的朋友,也會讓人朝氣蓬勃、色彩繽紛。幸好現在有社群媒體如臉書、噗浪、twitter,以及智慧型手機的社交軟體,都讓關係維繫更為便利。

所有的關係都不會從天上掉下來,從50歲開始,要為幸福圓滿而努力。

版權所有,本刊圖文非經同意不得轉載或公開傳播。

延伸閱讀:

多一點鈣和鎂!解除疲勞、改善失眠

想要身材回春40年嗎?「強肌力教主」彭淑美,帶妳體驗逆齡的樂活。免費報名

※本文由《康健雜誌》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點此查看原始文章。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