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宅品味

如清煙裊裊,如浮雲飄渺,日本川口「冥想之森」-伊東豐雄

瘋設計

更新於 2019年07月22日01:55 • 發布於 2019年07月22日01:55
01-Kawaguchi-Crem-TIA

面向湖泊的門廊、帶有遮陽的走道和由12根白色柱子支撐的屋頂,構成了日本川口市殯儀館的「冥想之森」。這是一處由線條和光影構成的獨特景觀,遮蔽著與世隔絕的洞穴,成為承載人們共同記憶的場所。

▲ 建築的屋頂是一片由12根柱子支撐的白色混凝土,呈現出懸浮在水面上般的景觀,如流動的波浪。/攝影 Iwan Baan
▲ 建築的屋頂是一片由12根柱子支撐的白色混凝土,呈現出懸浮在水面上般的景觀,如流動的波浪。/攝影 Iwan Baan

與大自然中的水、植物以及光線接觸,能夠讓人的情緒得以平靜、心靈得以安慰。因此,為了營造和諧與平靜的氛圍,日本建築師往往知微見著地在作品中融入自然特徵。

這樣說來,殯儀館的告別廳對建築師伊東豐雄來說,算是一個 「完美」的主題。這位日本建築大師經歷過許多時期不同、類型迥異的項目:有小型單戶住宅,如1976年獲得國際讚譽的美麗的中野本町之家(White U);也有複雜的大型建築,如仙台媒體中心(SendaMediatheque)和臺中國家歌劇院。他改變了建築原本的厚重物質屬性,呈現出觀感透明、體量輕盈的建築效果,以追求其「去物質化」的個人理念。

▲ 建築位於湖泊附近,連接著殯儀館和城市公園。/攝影 Iwan Baan
▲ 建築位於湖泊附近,連接著殯儀館和城市公園。/攝影 Iwan Baan

此次日本川口市的殯儀館項目,位於人工湖和小山丘之間的狹長地帶。伊東豐雄所設計的告別廳在殯儀館和城市公園之間建立了空間連接,形成由線條和光影構成的景觀。這座建築被稱為「冥想之森 」(Meguri no Mori),它遵循著告別與消逝的時間法則,通過伊東豐雄卓越的設計方案服務於「默念 」與 「沉思 」的建築主題。這不是帶有屋頂的普通建築結構,該項目最終呈現出來的是以屋頂為原點而衍生出的靜謐空間,未亡人被遺留在人世的悲傷在這樣倒置的結構中得到契合和昇華。

▲ 建築室內的空間,連續的屋頂與玻璃幕牆為空間帶來輕鬆愉快的氛圍。/攝影 Iwan Baan
▲ 建築室內的空間,連續的屋頂與玻璃幕牆為空間帶來輕鬆愉快的氛圍。/攝影 Iwan Baan

從視覺效果上來說,垂直方向的支撐一反常規,不是從地面升起,而是從屋頂延伸下來,以優雅的姿態向下彎曲並落到地面上。屋頂那一整片白色混凝土仿佛懸浮在12根柱子上,凹凸起伏的屋頂仿佛波浪般流動。從室內看去,屋頂的連續性被打斷,天花板被分割成12個部分,在支撐它的柱子頂部,每個部分像花朵一樣盛開,日光從大天窗傾瀉至室內。

▲ 伊東豐雄依據自然主義靈感設計的柱子,如同植物的花莖。/攝影 Iwan Baan
▲ 伊東豐雄依據自然主義靈感設計的柱子,如同植物的花莖。/攝影 Iwan Baan

尤為值得一提的是,專案在結構層面融入了對自然形態的模仿:建築的柱子往往被認為是為樹幹的演變,而這個告別廳的支柱則模仿了鐘乳石的地質特徵,或是借鑒了植物花莖這一更小、更精巧的形式。無論如何,這一整體結構有力地支撐起門廊,並突出了拱形空間的巨大尺度,大面積的玻璃幕牆也為空間注入了鬆弛的韻律。

圖片/伊東豐雄建築設計事務所
圖片/伊東豐雄建築設計事務所
圖片/伊東豐雄建築設計事務所
圖片/伊東豐雄建築設計事務所

文章授權轉載/INTERNI
設計/Toyo Ito & Associates
文字/Alessandro Rocca
翻譯/鐘子溦

  • 買藝術、玩設計、聽課程,成為<瘋設計會員>,美學素養立刻Level Up!
  • 想追蹤更多設計、藝術與生活類報導?加入<line好友>,帶您欣賞更多精彩創意!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