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人際

如何變快樂?你應該要學的第一個功課是......

親子天下

更新於 2019年01月21日09:05 • 發布於 2019年01月21日09:04 • 陳雅慧
如何變快樂?你應該要學的第一個功課是......
如何變快樂?你應該要學的第一個功課是……

今年42歲的塔爾‧班夏哈(Tal Ben-Shahar)在哈佛大學開設的「正向心理學」名列哈佛史上最受歡迎的課程,選修人數超過1400人。這堂人生的「幸福學」,在網路上造成轟動,全球網友瘋狂下載。

因為大學時代個人的不快樂,讓他開始投入研究「如何可以更快樂?」在正向心理學領域中,他整理出許多具體的研究結論,可以幫助自己變得快樂,因此也希望讓更多人知道並練習實踐。

班夏哈受邀到世界各地演講,他觀察到,現在各國人才的最大危機就是:年輕人的憂鬱和專業工作者的崩潰,教育必須「停止製造單面向人才」。

班夏哈離開哈佛大學,2010年在以色列的賀茲利亞學院創立梅堤夫中心(Maytiv Center),以正向心理學的研究和發現為基礎,發展幼兒園到中學老師的師訓課程。因為班夏哈發現,科技和都會型態的經濟發展環境,讓下一代孩子憂鬱的比率愈來愈高,學習「快樂」必須愈早開始。

六月份,班夏哈接受《天下雜誌》邀請來台灣演講。《親子天下》專訪時,他提到「當爸爸」這個角色是他人生中最困難的挑戰,比擔任哈佛大學教授或五百大企業執行長的顧問還要難。他從一個三個孩子的父親和心理學者的角度,給父母和老師許多誠懇的建議。

- - -

Q:從什麼開始,你對研究「快樂」產生興趣?

A:當年在哈佛大學念資訊系的時候,我不快樂。那時我是個專業的壁球選手(贏過全美賽冠軍),讀最好的大學,成績很棒……過去所學到的一切都告訴我:「我應該很快樂!」但是,我不快樂……

那時,我迫切想知道:「為什麼我不快樂?」「如何可以變快樂?」後來轉去念心理系,這段找答案的歷程學到第一個重要的功課就是──「你有多成功」和「你有多快樂」是沒有必然關係。

舉兩個例子,一個是我的老師哈佛大學心理系教授丹尼爾.吉伯特(Daniel Gilbert)做的研究:追蹤大學教授得到終身教職的快樂程度。在美國,擔任大學教授最重要的就是拿到終身教職。因為在頂尖大學的教授,若是不能升遷就得離開,所以能夠拿到終生教職就是學術界最大的成功。這個研究追蹤了許多教授「得到」或是「沒得到」終身教職半年後和一年後的心情。結果發現,在事過境遷一段時間後,這些教授心情上快樂的程度竟是相同的。也就是說,得到時的狂喜和失去時的谷底低潮都會過去,學術事業上的成功,對於人生長期的快樂是沒有影響。

另外一個是非正式的研究。我問修我課的學生:「拿到哈佛大學入學通知書那一天,心情是否超級開心?」一千多位學生幾乎所有人都舉手。我又問他們:「在拿到入學通知那一天時,你相信會繼續快樂一輩子的請舉手。」幾乎一千個學生都繼續舉著手。我又問了第三個問題:「今天很快樂的舉手。」結果,幾乎多數人的手都放下來了。

這些學生從小聽到的事實就是如此:現在辛苦一點沒有關係,只要等你進了第一志願夢想學校,你就會快樂,一切都沒問題,人生就無憂無慮。你會得到很好的工作,進入第一志願的公司,一輩子就高枕無憂……

但事實不是如此,八成的哈佛學生都曾經歷焦慮和憂鬱。世界各國的青年憂鬱比率都在成長。中國也公開呼籲,要重視大學生的心理健康,這很不尋常,顯然嚴重到一定程度。許多人仍然相信成功會帶來快樂,但卻不是如此。

Q:為什麼你沒有繼續留在哈佛大學教全世界最聰明的學生?卻選擇回到以色列設立師培中心,專門用正向心理學來訓練中小學的老師?

A:為了更快樂!可以和家人有更多時間相處。

當孩子誕生後,我經歷了為人父母的許多挑戰,第一次知道我必須要學這麼多事情。當父母是我人生中最困難的挑戰,這工作比起為《Fortune 》雜誌五百大企業當顧問和在哈佛大學當教授都還要困難。

很可惜,沒有一所學校教我們怎麼當父母,我們可以到學校學管理、法律和學當老師……卻沒有地方學習當父母。其實,在正向心理學和發展心理學領域中,有很多研究結果是可以幫助我們當一個更好的父母和老師。父母應該要知道這些資源、獲得這些工具。

Q:父母對你影響很大嗎?

A:是的。父母是我人生中最重要的老師,他們教我的第一件事就是家庭和關係的價值。這兩件事是幸福人生最重要的部分。身為子女我們也從不懷疑自己是他們生命中最珍貴的。

他們非常認真看待我的夢想。在我小的時候,不管我展現的是對於縫紉、體育或是學業上的興趣時,他們總會全力支持。但他們有一個堅持是,當我們決定開始學新的東西,譬如樂器,就必須至少學一學期。他們給孩子選擇的自由,小孩也必須展現負責和堅持的態度。

我的母親是中學生物老師,在課堂上,她是一個非常嚴格的老師,但幾乎所有學生都把她當做第二個母親。我從父母身上體會最深的是,能夠把紀律和尊敬,邊界和自由結合得最好的,就是最好的父母和老師。

現在,我自己是爸爸,深深體會當父母很不容易,天天會犯錯。我有一個很好的朋友,他是兒童發展心理學家。當我大兒子四歲時,那時家裡也有了老二,我告訴這位專家,真希望四年前兒子誕生時,就已經具備現在當爸爸的一切經驗和知識。因為若是這樣,我就不會犯這麼多錯。朋友告訴我:「沒關係,因為你會繼續犯其他的錯……」?

Q:你在師訓中心,接觸中小學老師的經驗中觀察,現在當老師最大的挑戰是什麼?

A:最大的挑戰是,現在整個教育系統關注的焦點太單面,都只聚焦在「學業成績」。這當然是很重要的事,但是當成績變成「唯一」評量學校和老師的面向,當大家都假設在這面向努力,可以保證你進入頂尖大學、獲得好的工作、賺大錢、保持長遠的幸福……這是完全錯誤的假設。

事實上,研究發現:幸福的學生,才會變成更好的學生,可以更專注、更有創造力。這就是為什麼必須要把正向心理學放在教育裡,而且必須愈早開始愈好。

正向心理學之父馬汀.塞利格曼(Martin Seligman)當年在賓州大學開設正向心理學課程時,他先問上課的學生一個問題:「你最希望你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多數人的答案是:「幸福快樂、擁有健康的人際關係、個性有彈性、能面對挫折困難等等。」

接著,他又問了第二個問題,現在的學生在學校會學到什麼?答案是:「數學,地理,語文……」?

你是不是也發現,這兩個問題的答案有很大的不同。我們希望孩子變成什麼樣子?和我們讓他們學什麼,幾乎沒有重疊的部分。學習語文、數學、歷史都很重要,但是,讓學生有更好的能力可以探索和享受生命也很重要,學校關心的焦點不應該只有學業。

因為學業的成就可以量化評量,所以現在的學校學習都過度偏向這個面向。

Q:比較好的教育應該是怎樣?

A:全人教育包括了五個面向:精神靈性、體能、智慧、人際關係和情緒,要追求幸福的人生,必須是這五個層面的全面關照。

精神和靈性層次不一定是宗教,也可以是教孩子怎麼追求一個有意義的生命。情緒是要學會怎麼面對生命中的挫折,培養彈性。每一個層面都很重要,都必須要學習。但是除了知識的學習外,我們很少教給孩子其他面向的經驗和工具。

而且,學校追求短期的績效,讓人擔心的是,在知識面向的投入,其實現在也走錯方向。根據研究,現在每個人在電腦網頁上平均每頁只停留七秒,這樣短的時間根本不夠深入了解資訊。若長期下來,我們沒有機會讓大腦練習深度的理解和專注的思考,沒辦法慢慢的讀一首詩,未來也就很難和人發展深度有意義的關係。

Q:為什麼現在會有這麼多學生憂鬱?

A: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缺少運動。以前走路活動機會很多,現代生活愈來愈便利,早上開車上學,整天坐在電腦前,餓了叫外賣,不再需要去外面覓食打獵。當我們不動,付出的不只是身體健康的代價,還有心理健康的代價。

憂鬱的另外一個主因是愈來愈少和人有真實接觸的機會。臉書上一千個朋友比不上和一個真正的朋友深入對談。很多研究顯示,面對電腦的時間愈多,快樂愈少,因為實際生活會愈來愈寂寞。有人以為擁有一千個臉書朋友會減少寂寞,其實反而更寂寞,寂寞是不幸福的主要原因。

Q:下一代孩子要面對最大的挑戰是什麼?

A:最大的挑戰是他們將會二十四小時和科技連接,這代表更少機會和真實世界互動。研究顯示,現代孩子的同理心比起二十年前的孩子明顯下降。為什麼?想想同理心是如何發展?必須經歷和朋友或是手足一起玩、一起打架、拌嘴、和好……這樣的歷程。同理心必須在親密接觸中形成,無法在我們幫朋友按讚的時候產生。我覺得臉書很棒,但有時我們必須和科技適度切斷,才能和「人」真正建立關係。

Q:父母可以做什麼?

A:最能有效預測孩子未來能否擁有幸福的關鍵是:童年時是否常常和父母一起用餐。

家庭裡的餐桌時間,往往就是分享的時間、也是最好的教育時間。

我們家有一個傳統,就是每星期五,我的三個小孩和祖母一起晚餐的時候,都要分享一件開心的事情或是一件自己做的好事。

剛開始也會覺得找不出好事講,但全家都會一起認真做這個分享,從祖母開始都會仔細思考。後來形成一種家庭氛圍,我的小女兒每週都會很認真的想,有哪些開心的好事,週五可以和祖母分享,這也改變了她看事情的角度。

是的,現代社會很多父母都很忙。那我會問這些父母,早上起床會不會每天刷牙?為什麼?這麼忙為什麼還要天天刷牙,因為這是優先的事。

我們必須把孩子當做我們生命的優先,每天回家一起吃飯時,把電話、email關掉,專心一起享受。尤其是假日時,多花時間和家人朋友相處,深度的交流。因為從大量研究看到,擁有好的家人、朋友的健康人際關係,才是形成長期幸福最重要的關鍵。

延伸閱讀:

天啊!他是個才八歲的孩子? 居然就要…

明星高中畢業30年後,我才發現人生的真相是……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