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健康

大腸息肉無症狀 提早發現避免癌變

健康醫療網

發布於 2019年05月19日04:20 •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翎娟報導
衛福部台北醫院肝膽腸胃科吳建賢醫師表示,大腸息肉一般並不會有症狀,但若不處理,可能隨著時間累積變大,甚至產生症狀或癌變。
衛福部台北醫院肝膽腸胃科吳建賢醫師表示,大腸息肉一般並不會有症狀,但若不處理,可能隨著時間累積變大,甚至產生症狀或癌變。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翎娟報導】所謂大腸息肉,是指發生在大腸黏膜因細胞增生而產生的突起組織,整個腸胃道都有可能長出息肉,而好發的部位是大腸,特別是乙狀結腸與直腸;大部分的大腸息肉小於1公分,通常為良性組織並不會有症狀,但少數息肉發現時,已經很大甚至造成惡性變化,就成了大腸癌。衛福部台北醫院肝膽腸胃科吳建賢醫師表示,大腸息肉一般並不會有症狀,但若不處理,可能隨著時間累積變大,甚至產生症狀或癌變。

家族史與飲食關聯大多食用蔬菜水果

大腸息肉症的發生與飲食習慣和家族史有很大的關連,一般而言,愛食用紅肉與低纖維食物,特別是高熱量的食物,很少食用蔬菜水果,長期累積下就會增加發生大腸息肉的危險性。台灣目前的情況,五十歲以上的民眾,約有百分之五十以上有大腸息肉。

吳建賢醫師表示,大部分的大腸息肉沒有症狀,除非息肉大於 1公分,或出現癌變時才可能會出現症狀,出血是最常見的一項症狀,有時出血量很少而且是間歇性,病患常不會發現,或以為只是單純肛門痔瘡出血,而忽略了進一步檢查,有時須仰賴「糞便潛血檢查」才會發現。一般來說,愈大的息肉,出血的機會愈大,其它偶而也會出現排便習慣改變如便秘、腹瀉或腹痛的症狀。罕見情況下,大腸息肉會造成腸阻塞,而須緊急開刀處理。

注意腺瘤性息肉 可能是致癌徵兆

吳建賢醫師說明,大腸息肉主要包括增生性息肉、發炎性息肉和腺瘤性息肉。增生性息肉常小於0.5公分,不會變成惡性腫瘤,最常發現於乙狀結腸或直腸;發炎性息肉主要是大腸發炎引起的,本身不會產生癌變。腺瘤性息肉則有轉變成大腸直腸癌的機會,息肉癌變情形與息肉大小、組織分類和細胞異常有關,一般腺瘤性息肉產生癌變的機會為5-10%,息肉愈大或細胞異常愈嚴重,致癌的可能性愈大。息肉大於一公分已經癌變的機會為百分之十。但有家族大腸息肉症家族的病人,日後息肉發生癌變的可能性高達100%。

早期發現早期治療降低大腸直腸癌發生率

診斷大腸息肉可依賴大腸鏡檢查及鋇劑攝影。鋇劑攝影是將鋇劑溶液由肛門灌腸進入大腸,再經由X光顯影照出有息肉或異常的部位,較小的息肉不易檢查出來。大腸鏡檢查則是直接以內視鏡由肛門口進入檢查整個大腸道,若發現息肉可以同時執行切片檢查或息肉切除治療,目前建議將腺瘤性息肉全部切除,除非是巨大的大腸息肉才須接受外科手術切除,一般的大腸息肉切除在大腸鏡檢查時即可完成,不須住院,但術後須多休息、避免用力及喝酒。大腸息肉切除術常見的合併症為出血,較嚴重為大腸穿孔及腹膜炎,發生的機會低,除非是大息肉切除或病患個人特異體質。如果能在息肉尚未癌變或很早期癌變時,就予以切除,則大腸直腸癌的發生率可能會減少。

【延伸閱讀】頭暈、暈眩竟然可能是因為這些病!?

加入【健康醫療網】Line@好友,天天關注您健康!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