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理財

外商頻頻撤退台灣,為何星展逆勢投資?

遠見雜誌

更新於 2019年07月11日06:39 • 發布於 2019年07月11日01:54 • 沈瑜

近年來,外銀、外資券商紛紛撤台,這幾日更驚傳德意志證券亞洲、法銀巴黎證也將撤出,但星展銀行(台灣)卻宣布在台增資22.5億元,擴大布局,為何星展願意加碼投資台灣?

新加坡星展集團控股主席佘林發(Peter Seah)近日來台宣布,透過發行普通股方式,增資星展銀行(台灣)新台幣22.5億元,增資後星展銀行(台灣)總資本額達新322.5億。 

星展銀行於1983年進入台灣市場,在台北市設立第一家分行,2012年成立在台子行星展(台灣)商銀(以下簡稱星展銀行),實收資本額增加至新台幣220億元,2015年,以私募方式增資發行特別股新台幣80億元。

2016年星展銀行宣佈、並於2017年完成收購澳盛銀行在台灣、新加坡、香港、中國大陸以及印尼等個人金融與財富管理業務,接收了這5大市場近130萬客戶數,又以台灣納入逾50萬新客戶,為既有客戶數的2.5倍,頗具效益。

就在星展持續布局台灣市場時,同業卻紛紛撤逃。根據銀行局統計,2012年以降,就有瑞士信貸銀行、南非標準銀行、加拿大豐業銀行、英國巴克萊銀行4家外銀撤台;而外資券商也有巴克萊資本證券、港商聯昌證券於2016、2017年撤出。

這幾日更驚傳德意志證券亞洲、法銀巴黎證也將撤台,後由金管會證期局副局長張振山出面了解,2家皆裁撤2名研究員,只留下18位業務人員。

究其外銀、外資券商撤台原因,外界分析包括台灣的銀行業過度競爭、利差低、台灣法規限制嚴格、中小企業陸續出走等因素。那麼,為何星展願意在台擴展業務?

「坦白說,承接澳盛銀行超過50萬客戶後,整體客戶群達到100萬,這個scale(規模)可充分帶來效益,之前沒有這個scale投入也沒意義。」星展銀行(台灣)總經理林鑫川透漏,就因為規模夠大了,產品本身也夠完整,董事會才心甘情願增資。

且承接澳盛銀行後,去年稅前淨利達新台幣15.97億元,年成長率逾15%,獲利亮眼,預計今年也有雙位數成長。

然而台灣已有37家銀行,金融市場過度壅擠,星展有什麼立足點競爭?佘林發表示,新加坡總人口只有500多萬人,卻有150多家銀行,比台灣還競爭激烈,星展銀行早已身經百戰。

林鑫川指出,相對其他外銀,星展銀行消金業務相對完整,而企金更是接納很多外銀不願承作的中小企業業務,截至今年3月,星展銀行在中小企業放款餘額已達 322.47億元,是其他在台外銀總承作額的1.48倍。

而之所以選擇在這個時間點增資,除了因併購澳盛個金業務規模變大外,還有兩個因素。第一是中美貿易戰關係,台灣企業紛紛轉往新南向,星展銀行是東南亞地區最大的銀行之一,經濟、地理、文化、語言都占盡優勢,如果台企有設廠需要、風險評估等,星展都可以協助。

增資第二原因是為了投入數位金融發展。5、6年前星展就開始發展金融科技,至今,說到金融創新銀行,很多人都會第一時間想到星展。

像是近一年台灣才如火如荼推動開放應用程式介面(API)、Open Banking概念,星展早已在新加坡,透過開放外部API給第三方開發商,讓企業更能即時收付、即時管理、收到即時資訊。

譬如星展與東南亞最大的計程車隊Grab合作,過去司機要獲得消費者刷卡後的款項,要等信用卡公司、車隊層層確認,流程超過7天才收到款項,但利用API科技,可串連財務與ERP系統,只要「7秒鐘」,如同即時入帳;今年星展開始也在台灣推出API科技。

佘林發說,看到台灣正經歷現金轉型為數位支付時代,就像看到當年的新加坡,星展若能掌握這個轉變時機,將大有可為。

加入遠見雜誌LINE好友,接收更多好文章!

延伸閱讀: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