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國內

境外移入病例一日暴增10例,陳時中為何不宣布鎖國?

遠見雜誌

更新於 2020年03月17日08:49 • 發布於 2020年03月17日07:33 • 鄧麗萍

當各國政府紛紛祭出「鎖國」的終極防疫措施,台灣確診病例也在3月17日創下單日新高,且以境外移入為主,民意也趨於支持關閉國門。為何陳時中不宣布鎖國,他有何考量?

數字會說話,新冠病毒從境外移入,已成台灣的防疫破口。

3月17日,台灣新冠病毒確診新增十例,創單日新高,且全是境外移入。

面對第二波疫情來襲,民眾擔憂警戒升級,更引發「全面停航」「鎖國」「強制所有入境者進行隔離」等討論。

儘管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頻頻安撫國人,「目前台灣境內疫情管制尚算穩定。」但,確診病例從第46例至第77例,皆屬境外移入,且3月以來境外移入病例驟增32人,民意風向球已開始傾向「鎖國」的最嚴格措施。

近日來網路聲量集中討論:「政府不要再猶豫了,應立即全面『閉關鎖國』,強制所有入境人士居家隔離14天吧!」

目前為止,指揮中心僅限制醫事人員出國,及禁止高中以下的老師和學生出國。許多企業也開始採取禁止員工出國方案,包括國泰人壽宣布3月16日起禁止員工出國,第一銀行也宣布187家分行員工的出國假單准駁權,改由總行核准。

20國斷航鎖國,200名台灣旅客滯留摩洛哥、祕魯、阿根廷

反觀國外,鎖國已經成了多國防疫最後手段,從零確診的薩爾瓦多,到確診病例和台灣差不多、約50~100人確診的以色列、捷克、科威特等,都已實施相當嚴格的出入境措施。3月15日警急宣布鎖國的摩洛哥、祕魯,更導致台灣共有八個旅行團、124名旅客滯留當地。

當全球各地紛紛鎖國、禁止外國旅客入境和國人出境,陳時中坦言,「我們現在還沒走到這條路上,不過,我們已經把歐洲大部分國家列為第三級警示,明天(3月17日)再把一些亞洲國家納進來,已經很類似(鎖國)了。」

截至17日,中央疫情指揮中心已把近70國列為旅遊疫情「第三級警告」,從這些國家或地區入境者,需進行14天居家檢疫(17日最新:中央疫情指揮中心宣布,19日起亞洲、東歐共20國,包括日本、泰國及美國華盛頓州、紐約州及加利福尼亞州3州旅遊疫情升至「第三級警告」;美國其餘州別提升至「第二級警示」。截至17日,近91國被列為旅遊疫情第三級警告,並祭出管制入境措施,免簽待遇取消,除特殊理由經外館簽證才能進台灣,但仍要居家檢疫14天。)。在疫情警示升級下,桃園國際機場旅客人數持續下滑,目前一天進出旅客不到2萬人,僅約去年平均每日13.3萬人次的七分之一。

桃園機場目前一天進出旅客不到2萬人次。池孟諭攝
桃園機場目前一天進出旅客不到2萬人次。池孟諭攝

桃園機場目前一天進出旅客不到2萬人次。池孟諭攝

陳時中:力求不鎖國也能兼顧防疫

「鎖國」並非容易的決定。陳時中稍早曾強調,「台灣與世界各地都有往來,不可能鎖國。」他在立法院備詢時指出,只要措施完整、強度夠,不用鎖國也能兼顧防疫。

同時,陳時中也宣布加重懲處,任何國人前往已警示國家,一旦確診將公布姓名,旨在全力防堵境外移入。

陳時中更多次在記者會上苦口婆心呼籲國人,「由於近日有快速的境外移入現象,沒有必要的旅行,即使是安排了很久,也要忍一忍,因為風險實在很高,可以不出國,就儘量不要出國。」

指揮中心是否鎖國,除了疫情判斷外,仍有三大考量:

能否鎖國?考量一:法源依據

首先是法源爭議。政府到底可不可以禁止民眾出國,已引發各方對法源依據的質疑。

新北市長侯友宜於16日宣布,新北市高中以下師生在6月底前禁止出國,執意出國者將會視狀況扣操行成績,特殊案例報准除外。此言一出,很多律師跳出來質疑,「這個限制沒有法源」。

有法律學者認為,政府禁止公務員和學校師生出國,違反自主和人權的最高原則,不止是法律問題,且是憲法問題。全國中學學生權益研究會也發布新聞稿指出,「現行教育法規並未明文規定地方政府在特殊情況下,得禁止人民遷徙,這種作法明顯侵害『中華民國憲法』第10條所保障的人民權益。」

不過,行政院長蘇貞昌強力回應,法源依據是傳染病防治法第7條,加上剛通過的特別條例第7條,「指揮中心指揮官得為防疫進行種種處置,都有法源依據,也都是為了國人健康,希望大家配合。」

能否鎖國?考量二:外交因素

政府採取旅遊警示升級,而非鎖國,箇中也有外交和國際關係考量。

以美國為例,17日疫情已擴至49州,僅剩西維吉尼亞未有疫情,確診個案突破4500例,死亡病例升至85人。儘管疫情快速蔓延,但美國還不在台灣的旅遊警示名單之列。被批評政府看到美國就轉彎?

對此,陳時中指出,美國國土範圍廣大,將採取分州、分區評估疫情,並與外交部討論。

政大國關中心亞太所研究員蔡增家分析,雖然防疫講究科學和專業,但仍有外交和政治因素的考量。例如當初日本疫情比新加坡嚴重,但旅遊警示等級卻遲未提升,就是怕被對方視為不友善,可能帶來相對應限制措施。

蔡增家表示,美、日和台灣關係密切,政府在提升旅遊警示方面會較謹慎,且會採取漸進式,不會像中港澳那樣一刀切。

能否鎖國?考量三:經濟衝擊

「若斷然採取鎖國,反而會製造民眾恐慌,對經濟也會帶來衝擊,包括外來投資和經貿往來的停擺,」蔡增家指出,近來航空、旅遊和週邊產業皆已受影響,一旦鎖國,恐引發更大的倒閉潮。

從法源、外交、經濟等層面來看,鎖國現階段似乎仍不是台灣的選項。

長期在第一線作戰的台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胸腔內科主治醫師蘇一峰醫師在臉書呼籲,「現在全民出國旅遊是不是應該禁一禁?至少願意接受強制隔離14天與一次入境機場自費篩檢,才能出國。」他認為,台灣防疫相對穩當,除了是陳時中口中的「環境好、運氣好、人好」之外,更是許多第一線醫護和檢疫人員日夜加班的血汗成果。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卡謬,在1947年出版的小說《瘟疫》指出,「疫病是災難,也像上天給人類的功課。」隨著疫情升級,考驗從四面八方襲來,全球已進入「新鎖國時代」,台灣會不會走上這條路,端看接下來國人能否一同守住防疫破口了。

全球鎖國防疫政策。陳心慈製
全球鎖國防疫政策。陳心慈製

全球鎖國防疫政策。陳心慈製

加入遠見雜誌LINE好友,接收更多好文章!

延伸閱讀: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