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理財

國泰金(2882)增資 200 億,投資人可以買嗎?先了解「這 2 點」原因:當發行價低於...

CMoney

發布於 2019年08月23日06:44 • Charlotte夏綠蒂
國泰金(2882)增資 200 億,投資人可以買嗎?先了解「這 2 點」原因:當發行價低於...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國泰金(2882)擬增資 200 億元

發行價格暫定每股 27 元 ~ 41 元

國泰金(2882)在 108 年 8 月 15 日公告將辦理 200 億元的現金增資,

這是史上第 2 次增加,

用途是參與旗下國泰人壽及國泰世華 2 間子公司的私募案各 100 億元

藉此強化 資本適足率及充實營運資金等

(圖片來源:公開資訊觀測站)

 

現金增資將使股本膨脹

一聯想到現金增資,投資人首先會聯想到 股本會膨脹,

造成 EPS 下降,引起熱議,

EPS = 本期稅後淨利 / 普通股在外流通加權股數

國泰金(2882)現在的普通股股本是 1256 億元,

增資 200 億元,所以會造成股本增加 200 /1256 = 15.92%

以 108Q1 的 EPS 1.05 元來計算,

增資 200 億元之後 EPS 只剩下 0.91 元

等於是打了 0.86 折

 

會使 EPS 下降,投資人要參與這次的現金增資案嗎?

本篇與您分享

1.了解衡量 銀行及壽險經營的安全性及財務健全性的指標:RBC

2.金管會規劃「淨值比」為保險業的預警指標

3.國泰金(2882)增資原因

4.增資有套利的溢價空間嗎

 

 

RBC:衡量 銀行及壽險 經營的安全性

資本適足率(RBC) = 自有資本 / 風險資產 * 100%

由於金控業底下的壽險、銀行都持有太多用戶的資金,

主管機關會評估他們的體質健不健康,

因此會用 資本適足率又稱 RBC (Risk-Based Capital) 來衡量有無達標

 

公式 = 自有資本 / 風險資產 * 100%

自有資本就是公司淨值再經過一些指標調整,

至於是如何調整我們不需要知道,

簡單來說 自有資本 大約等於淨值

風險資產是持有金融商品的成本或市值

 

假設某壽險公司股東權益是 500 億元,

持有的金融商品是 200 億元,

那麼 RBC = 500 / 200 *100% = 250 %

數據越高,代表公司淨值可承受的經營風險越高

 

RBC 標準:壽險 200%,銀行 10.5%

壽險業規定 RBC 至少要有 200% 才及格,

於每半年度終了後 2 個月內更新

及每年度終了後 3 個月內更新

也就是說一年會更新 2 次

壽險業可以在保險業公開資訊觀測站查詢

 

銀行在 108 年度 RBC 達 10.5% 才符合標準,

每年達標比率略有不同

銀行局網站可查詢

但基本上比率都是逐漸提高

也就是政府把關會越來越嚴格

銀行(合併)的話也是每半年公告一次

(ps:銀行個體每季公告一次)

 

金管會擬新增「淨值比」列為保險業的檢測指標

淨值比 = 淨值/資產總額 * 100%

還記得在上一段提到 RBC 的公式 = 自有資本 / 風險資產 * 100%,

但 RBC 卻有個盲點,藉此讓保險公司可以美化指標

例如,在景氣不佳的時候,

保險業只要降低股票投資部分,

那麼就能使風險資產變小,提高 RBC ,

然而此舉只會使帳面數字好看,

並無法有效管理保險公司投資的風險

 

淨值才能真實反映公司現況

保險公司若將持有的金融資產,

其因為股市不佳產生的「未實現損失」進入其他綜合損益

那麼就不會影響 EPS,而是使淨值下降

 

以壽險業最大宗的債券投資為例,

債券的未實現損益幾乎都會不會影響 EPS

而是會列在損益表的其他綜合損益(OCI),

OCI 為負數同時也會造成淨值下降,

因此會出現 RBC 達 200% 的標準,

但淨值卻很低的狀況

造就金管會規劃,

壽險業的「預警指標」有 2 項標準,

除了「資本適足率」(RBC)之外

還有「淨值比 > 2%」的規範

 

國泰金(2882)增資的原因

因應資產市場波動,強化財務結構

了解了 2 項預警指標,

接下來探討國泰金(2882)的增資議題會比較好理解

 

文章一開頭有提到,

增資的目的是參與 國泰人壽及國泰世華

2 間子公司的私募案各 100 億元

藉此強化 資本適足率及充實營運資金等

 

股市重挫,壽險業投資未實現損失增加

壽險業有很大一部分的投資部位是在海外,

所以當全球股市波動劇烈,就會受到衝擊

像是中美貿易戰開打,使全球股市大跌,

或是 美國公債殖利率上升,造成債券價格下跌等,

會使的壽險業投資部位出現未實現損失,

而大多是反映在股東權益上,也就是淨值下跌

 

舉國泰人壽 107Q4 財報為例子,

下圖是權益變動表,

當股市不佳,使得金融商品未實現損失增加的時候,

會影響的部分為 2 個紅色框框的會計科目:

1.透過其他綜合損益按公允價值衡量之金融資產未實現損益

2.採用覆蓋法重分類之其他綜合損益

分別造成股東權益下降 205 億元及 525 億元

(圖片來源:國泰人壽 107Q4 權益變動表)(註 : 以上僅為數據揭露,無推介買賣之意,投資人須自負交易風險)

 

淨值重挫,使得 RBC 與淨值比也下跌

再複習一下公式

資本適足率(RBC) = 自有資本 / 風險資產 * 100%

淨值比 = 淨值/資產總額 * 100%

兩者的分子都是淨值,

因此當股東權益下滑的時候,

會造成比率皆也下降

 

既然國泰金(2882)增資是為了強化 國泰世華 與國泰人壽 的體質,

那麼我們看一下兩間子公司的 RBC 與淨值比狀況

 

下圖是 國泰世華 與 國泰人壽 的 RBC

都有高於標準,

不過可以看到 2018 年末的時候,

國泰人壽的 RBC 只有 292%

創下近 2 年新低,

就是因為受到股市震盪,

導致財報上有大量未實現損失的影響所致

接著看到 淨值比的部分,

銀行表現平穩上升,

人壽的部分一樣是 2018 年末淨值重挫,

使得淨值比創下近 5 年新低

稍微總結一下,

受到 2018 年末股債應聲下跌,

保險業其 RBC 與淨值比都是明顯降低

除了避免股市波動太大,

造成體質不佳需要增資之外,

還有一點是要接軌 2025 年上路的 IFRS 17 

 

接軌 IFRS 17,先增資以做準備

IFRS 17 被保險業視為大魔王,

到底影響什麼呢 ?

1.未到期的收益先認列在負債

因為「合約服務利益(CSM)」的導入,

在保單到期前,尚未實現的利潤的部分要列為負債,

等到提供服務之後,才可以逐期轉認為收入,

而且若有虧損必須要馬上認列損失,

假設保險公司傳 100 元,保單是 5 年,

這 100 元必須分 5 年認列收入,

一年認列 20 元的獲利,

其餘的 80 元就是「合約服務利益(CSM)」,

屬於負債類

 

因為以後保險業未到期的收益先認列在負債,

同時將虧損的部分提列到損益表上。

 

2.負債準備金要提列更多

另外一部分是目前保險業採鎖定利率來提列準備金,,

當 ifrs17 全面實施,

利率是改採現時估計,

隨著市場浮動去評價準備金價值

保險業須提列更多準備金

 

如果家中有長輩在 20 年前有買保單,

肯定會說以前保單好便宜,

因為預定利率高,使保費便宜,

為什麼呢?

原因是預定利率是一種「折現」的概念,

如果保險公司算出未來保費運用的報酬率較高,

反推回所收到的保費就越低

 

讓我們用數據說明會更清楚

在 20 年前買的保單,

預定利率是 8%,所以保費比較便宜只有 62,092 元

保險公司提的準備金也比較少只要將近 6 萬元

(ps:準備金的提列金額是保費 9 成以上)

但是,現在利率剩下 2%,

保險公司提的準備金需要將近 9 萬元

保險公司反映在財報上的負債會高出許多,

差額 3 萬屆時必須補提

 

以上兩點會讓負債增加,

可能會使淨值下降,

所以國泰金(2882)此時增加有未雨綢繆之意

 

國泰金(2882)增資,可以買嗎?

有套利的溢價空間可以參與

從上方的內容我們可以知道,

國泰金(2882)增資有晴天儲備糧食之意,

並不是體質有重大問題,

只是財報呈現方式和以往不同

 

因此當增資有溢價套利空間的話可以參與

以 2019.8.22 的收盤價 39.45 元來看,

當增資發行金額是 35 元以下,

套利空間就有 10% 以上,

這樣做是比較保險的方法

 

再者已近 5 年平均現金股利 2 元來算

股價買在 35 元以下,

則殖利率有 2/35 = 5.7% 以上

也算是相當不錯

 

因此我認為當增資發行價小於 35 元,

進可賺價差,退可賺股息,

算是魚與熊掌都可得

 

快速結論:

1.壽險業的 RBC 規定是 200%,淨值比是 2%

2.增資主要是因為淨值下降,原因有 2 點

    (1)股市重挫,壽險業投資未實現損失增加

    (2)為接軌 IFRS 17

3.國泰金(2882)增資價小於 35 元的話,可賺價差及股利

 

歡迎到我的粉絲頁『按讚』追蹤

一同學習討論喔

⇩ ⇩ ⇩ ⇩ ⇩ ⇩ ⇩ ⇩ ⇩

 

點開加入CMoney理財寶LINE官方帳號,一天一篇理財好文,投資自己的腦袋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