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理財

告別五大皆空!婦產科醫師大翻身,20人搶1個缺

天下雜誌

發布於 2018年09月20日07:10 • 彭子珊

曾經是「五大皆空」之首、出現人才荒的婦產科,現在竟然變成20人搶1個住院醫師名額的熱門領域!工時長、風險高、還要為接生隨時提心吊膽的婦產科醫師,為什麼變成搶手的職涯選項?

位在博愛特區的亞泥大樓剛完成大規模翻修,做工精細的低調白牆下,8月底迎來新主人,今年1月才上興櫃掛牌的慧智基因,將建築詩人王大閎的著名歷史作品、台灣第一座帷幕建築,變身為辦公與實驗室的全新據點。

採訪一結束,慧智創辦人蘇怡寧立刻脫下日本時尚品牌「克萊希」(Classico)的訂製款醫師袍,換回台灣知名設計師「夏姿」的男裝,匆匆趕赴婦產科的門診時間。

從獨立創業到雅痞的穿著打扮,蘇怡寧都不像是典型的婦產科醫師。但離開台大的日子,他見證了台灣婦產科谷底翻身的進化歷程,他開闢的醫生創業新路,也成為年輕醫師願意投身婦產科的原因之一。

慧智基因創辦人蘇怡寧(劉國泰攝)

六年前,曾是台大婦產科主治醫師的蘇怡寧,看不慣台大縮減研究經費等做法,決定自立門戶,創辦禾馨婦產科診所和基因檢測公司「慧智基因」。

現在,旗下有五間婦幼及小兒科診所的禾馨沒有上市,但慧智基因已經是年營收4.2億台幣、股價超過120元的上櫃公司。

「這是出路的問題,」蘇怡寧觀察,婦產科已經不再是「五大皆空」的冷門科別,「這幾年住院醫師開始,已經有年輕醫師願意再投入。」

40人搶2名額 ,婦產科專科醫師滿招

2011年,各大教學醫院招收婦產科專科醫師的容額,一度從77人降到39人,但實際招收人數只有28人,等於近半空缺沒人補,頓時拉起警報。(延伸閱讀:七年後,我們的病誰來醫?

工時長、風險高,還得不時面對病患提告的婦產科醫師,因而和內科、外科、兒科、急診並列「五大皆空」,來形容醫師人才荒的苦境。缺乏新血加入的婦產科醫師,平均年齡也衝破53歲,高於整體醫師平均的48歲。

但曾在台大醫院待了19年的蘇怡寧觀察,「台大(婦產科)今年滿招,連成大第二名(畢業的學生)都進不去。」

不只台大,去年全台婦產科專科醫師的容額,已經再度提升為72名,創下七年來新高,最後仍是百分之百滿招。

一說起滿招,北醫婦產科主任劉偉民就坦言自己很有感觸。「今年(北醫)有兩個名額,結果有四、五十個來應徵,我還一直接到關說電話,」劉偉民說。

為什麼婦產科演出大翻身?台灣婦產科醫學會秘書長暨馬偕紀念醫院資深主治醫師黃閔照分析,至少有三個因素。

原因一:專科醫師容額總量縮水

過去,婦產科無法滿招,跟專科醫師的整體容額分配有關。

五年前,所有專科醫師的訓練容額總數才由2100人降為不到1700人,幾乎縮水兩成。

「大家都從比較輕鬆的科系填起,但現在容額1700人左右,輕鬆的很快就填完了,就會走到兒科、婦產科,」黃閔照說。

眼科、牙科、耳鼻喉科等,都是相對輕鬆的科別,工時較短,風險較低,碰上訴訟糾紛的機率也不如婦產科多。

原因二:訴訟風險變少, 禾馨模式減少接生壓力

六年前開始試辦的「生產事故救濟條例」,降低了住院醫師對婦產科的抗拒心理。過去,負責診療和助產的醫師及醫院,時常因為孕婦和胎兒的傷亡,面臨官司訴訟的壓力。

生產事故救濟條例則是轉由國家承擔生產風險,設立救濟機制。即便生產過程真的出現意外,也鼓勵醫病雙方和解,由醫院同意提供救濟給付,視情況決定額度上限,再由衛福部組成審議會審核後支付救濟金。開辦三年,產科的司法訴訟鑑定案件數就減少七成。(延伸閱讀:守護孕產婦與新生兒,不能等

(陳德信攝)

但劉偉民觀察,願意走進產科的醫師依舊偏少,因為負責診療的醫師也要隨時待命,準備接生,即便回家吃飯、睡覺也不能鬆懈。

「像禾馨就是一個成功的模式,讓診療跟接生分開,由醫生輪班負責接生,比較偏向美國模式,」劉偉民說。

原因三:自費項目增加 ,不孕治療正熱

禾馨模式開啟的,不只是生產與接生方式的變革,還有婦產科醫師對未來出路的全新想像。

留在大醫院之外,在外開業或創業的吸引力更強,還少了接生、開婦癌手術等壓力。

從收入來看,大醫院裡的住院醫師月薪約10萬上下。一旦升上主治醫師,就得過著零底薪的生活,一切看業績,門診、手術、做檢查等,再換算成健保點數。

但出去開業或執業,收入上看30、40萬。劉偉民觀察,雖然婦產科醫師滿招,但四年專科訓練結束後,離開大醫院出去創業或執業的比例將近一半。

接連出走的吸力,不只收入的差異,還有工作內容與前景。

婦產科前景「可攻可守」

現在,全台灣婦產科醫師總計約2500位,實際上投入生殖醫學領域的人數,約佔整體的三分之一到四分之一。「因為『可攻可守』,保守一點就做試管嬰兒,積極一點就做胚胎、發育生物學,可以做臨床,也可以做研究,」武國璋說。

生殖醫學商機愈來愈大(劉國泰攝)

要走進生殖醫學領域,婦產科醫師必須先完成四年的專科訓練拿到執照,再接受兩年的次專科訓練,也就是生殖內分泌的專業培養。要熟悉的不只是試管嬰兒的學理與技術培訓,還有發育生物學(developmental biology)等延伸。

婦產科的回春,是多年來降低風險、擴大商機及改善工作環境的結果。但隨著愈來愈多年輕醫師獨立執業,甚至走向人工生殖、基因檢測、精準醫療等全新領域,人才出走潮會不會轉而集中在醫學中心或區域醫院,還是未知數。

五年前,衛福部編列「重點科別住院醫師津貼補助計劃」,用一年12萬獎金,來留住「內、外、兒、婦、急」的住院醫師,減緩人才荒。

隨著這項補助計劃將在年底功成身退,婦產科醫師會不會再度退潮,就看獨立執業和生殖醫學、基因檢測等職涯願景,是否真的具備足夠的吸引力。(責任編輯:洪家寧)

每日精選重要新聞,歡迎成為天下雜誌LINE好友!

【延伸閱讀】

老闆,別繼續在凝聚團隊活動浪費錢了

嫁來台灣幸福嗎?她說:時間可以重來的話,我絕對不來台灣!

一個外交官的死諫:只想「解決人」,卻不「解決事」的鬥爭該停止了

※更多精彩報導,詳見《天下雜誌》網站。

※本文由天下雜誌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