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NBA

史登作風強勢 掌舵30年助NBA鹹魚翻身

中央通訊社

發布於 2020年01月02日03:10
apho0008L.jpg

(中央社記者尹俊傑紐約1日專電)美國職籃NBA前總裁史登今天辭世,享壽77歲。他行事作風強勢,不時惹出風波,但他掌舵30年期間,NBA走出生存危機,憑藉行銷與明星光環拓展國際版圖,造就今日榮景。

根據NBA聲明稿,NBA榮譽總裁史登(David Stern)去年12月12日腦溢血,儘管接受緊急手術,他仍於美東時間1日下午在紐約辭世,妻子黛安(Dianne)與家人陪伴他走完人生最後一程。

史登是NBA第4任也是任期最長的總裁,一路從1984年2月做到2014年2月。紐約時報形容,史登作風跋扈,令許多人吃不消,但他的行銷本領協助NBA走出黑暗時期,在美國與海外市場成就NBA前所未見的榮景。

史登接掌總裁時,NBA營收與收視魅力不如職業美式足球NFL和美國職棒大聯盟MLB。當他交棒給現任總裁席佛(Adam Silver)時,NBA已徹底擺脫1970年代生存危機,蛻變成價值50億美元的搖錢樹。

1984年是NBA轉捩點,史登接掌總裁後不久,喬丹(Michael Jordan)、巴克利(Charles Barkley)等一代巨星經選秀加入NBA。史登深知明星光環有助NBA拓展國際市場,主打喬丹、巴克利、魔術強森(Magic Johnson)和「大鳥」博德(Larry Bird)等巨星,為NBA鹹魚翻身打下基礎。

NBA這30年的成長,從球隊轉手價碼可略知一二。

1985年,蘭斯多夫(Jerry Reinsdorf)斥資1600萬美元買下芝加哥公牛隊(Chicago Bulls)。2014年史登卸任後不久,巴爾默(Steve Ballmer)豪擲20億美元才買下洛杉磯快艇隊(Los Angeles Clippers)。

史登在任期間不斷推動NBA國際化,席佛2014年接班前,NBA已在美國以外15座城市設立辦事處,簽約在超過200個國家、以逾40種語言轉播球賽。本季開幕時,NBA陣容有來自38個國家與地區的108名球員,連6季國際球員數量超過100人。

席佛透過聲明表示,史登1984年接掌總裁時,NBA處在十字路口。在任30年間,史登打造現代國際化NBA,觸角伸向全球數十億人,「NBA因大衛(史登)成為真正的國際品牌,他不但是歷來數一數二偉大的職業運動聯盟總裁,也是當代最具影響力的商界領袖之一」。

史登1942年9月22日在曼哈頓出生,專注且親力親為的作風承襲自經營餐廳的父親。他學法律出身,1966年加入NBA委任的一家紐約律師事務所,從此與NBA結下不解之緣。史登1978年以法務長身分加入NBA,1980年升任執行副總裁,1984年接掌總裁。

史登掌舵前促成NBA實施藥檢,掌舵後訂定團隊薪資上限以利小市場球隊競爭。1980年代波士頓塞爾蒂克(Boston Celtics)與洛杉磯湖人(Los Angeles Lakers)互別苗頭,1990年代喬丹崛起並帶領公牛隊6度奪冠,都讓NBA人氣蒸蒸日上。

不過,史登擔任NBA總裁期間不時惹出爭議,外界對他評價兩極。

華爾街日報報導,史登大多替球團老闆說話,30年間NBA共4度爆發勞資爭議,最後都釀成封館。在史登掌舵下,NBA爆發多起重創形象的事件,包括2004年奧本山宮殿球場(The Palace of Auburn Hills)球員與球迷鬥毆事件。

2005年,史登因訂定球員著裝守則而遭受猛烈批評。當時不少人認為NBA刻意矮化非裔球員,結果這項守則反而帶動時尚風潮,多位NBA明星兼差當高人一等的模特兒。

另一方面,史登雖然對NBA國際化貢獻卓著,但他也對NBA一些重要國際市場政治環境受壓迫感到憂心,包括中國。

去年10月,休士頓火箭(Houston Rockets)總經理摩瑞(Daryl Morey)在推特發文力挺香港民主抗爭,事後雖刪文,火箭隊仍遭中國贊助商與轉播單位封殺。席佛事後力挺摩瑞,強調言論自由的重要性,NBA與中國尚未完全修補這次風波造成的裂痕。(編輯:馮昭)1090102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