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理財

台灣經濟成長在亞洲敬陪末座,台北富豪人數排名世界第11…這是台灣拚經濟的結果嗎?

Smart智富月刊

更新於 2019年08月21日15:53 • 發布於 2019年08月21日14:53 • 張晉源 更新時間:2019-08-21


本書從英國的角度描述過度金融化發生時,國家的金融(financial)、保險(insurance)、房地產(real estate)這三大FIRE產業在規模與權力上的擴張如果超過了最適規模,就不再只扮演社會所需的角色,而會開始傷害國家。FIRE的影響力大到有辦法制定法令規章,讓金融監理者對他們採取寬鬆的立場甚至包庇他們的罪行。他們不但拋棄社會責任極盡所能擴大自身利益,還透過各種精巧設計讓整個社會向他們付出隱形的稅款。

金融不再服務社會並創造財富,他們開始向社會詐取財富,掠奪更多財富,進而對社會更有控制力。此時整個國家的經濟成長會放緩甚至停滯,貧富差距擴大,市場缺少效率,公共服務受創,貪腐嚴重,社會被掏空,民主受害,這就是「金融詛咒」。

金融虜國
雖不是為台灣而寫,但描述的正是我們的現況:台灣GDP從2000年新台幣10兆3,500億到2018年的17兆7,900億成長72%,同期金融機構資產從24兆3,200億到78兆1,800億卻3倍於GDP的成長達到221%,保險業資產更從2兆7,400億變成26兆6,800億,是GDP成長的12倍,飆到874%,台灣保險資產/GDP的比重早就超過世界金融中心的英國,達到150%的危險比例,金融化速度快到讓英國瞠目結舌,國際媒體針對台灣將大多數的保險資產投資到海外的危險做法多次提出警告。

作者所說的金融與實體經濟脫鉤的現象在台灣GDP、金融機構資產以及保險資產嚴重的不對稱成長中得到清楚的驗證,銀行甚至捨棄傳統上為客戶承擔風險的角色反而替客戶帶來風險並且從中獲取鉅額的利潤,2008年銀行銷售雷曼債導致投資人數百億的損失,2014年銀行銷售人民幣TRF更造成超過千億損失,大批中小企業因為信任銀行而受傷慘重。

作者指控新自由主義風靡全球讓許多國家被大批機構學者專家們用「競爭力訴求」(Competitive Agenda)迷惑而選擇容忍金融、地產的過度膨脹,讓生活過的更差。這種競爭力訴求在台灣則以「拚經濟」的名義出現。作者指控競爭力訴求欺騙了英國人民讓企業減稅並且鬆綁許多金融法規,甚至掌握政策制定工具並攻占媒體版面。作者稱這類非常細微而且環環相扣的控制現象為「虜國」(country capture)。台灣也普遍傳說有一個由退休及現任財經官員、學者與金融豪門緊密連結形成的財經幫,他們替無良的金融豪門圍勢,主導輿論與法令走向,俘虜了台灣。

本書作者最痛恨政府透過縱容富豪藉由境外紙上公司及信託進行逃稅、遮掩犯罪。這方面台灣也不遑多讓,即使諸多金融犯罪都用境外隱匿模式五鬼搬運台灣人民的財產,但是2018年的公司法修正案依然拒絕各界揭露公司最終受益人的請求。逃稅容易,例如2017年台灣的稅收/GDP的比重不到13%,不但遠遠低於英國的33%,也不到日本、韓國的一半,處於世界最低水平,事態嚴重。更可怕的是犯罪團體以及非法政治獻金得以藉此洗錢,金融犯罪更得以使用境外空殼公司隱藏犯罪祕密,放任不透明的外國利益團體透過境外空殼公司控制我們的媒體、金融等敏感產業,可能會嚴重危及國家安全。

本書也正好解釋為什麼台灣長期拚經濟,用各種政策強化國家競爭力,導致金融膨脹卻貧富懸殊的現象。除日本之外台灣的經濟成長在亞洲長期敬陪末座。然而台北的超級富豪人數竟然排名世界第11,豪宅林立超跑滿街的同時,低收入戶數卻從2000年的6萬6,467戶暴增到2018年的14萬3,941戶。

弱勢掠奪
房地產非實價課稅,非實價登錄,非實際使用面積計算價格,資訊不透明,金融過度寬鬆,監理無力,導致房價不斷狂飆,可支配所得繳完房貸後經過物價調整計算,過去20年台北市首次購屋的房貸族其生活購買力竟然腰斬,原來年輕世代的絕望不是因為不努力,而是在拚經濟與強化國家競爭力的包裝下,政府積極弱化了法規以保護了金融地產大亨,年輕世代在金融詛咒下被嚴重掠奪。

大亨不但取走大部分的餅,還因為勞工失去購買力,導致餅縮水了,勞工買不起產品,最終減少對企業產出的需求。就像台灣被金融房地產詛咒,社會的儲蓄與消費力被少數人剝奪,不止貧富懸殊更使經濟萎靡不振。住宅土地狂飆只好用工業區蓋住宅,生產者沒辦法負荷工業區地價,跑到農地種工廠。未來世代更像奴隸,還沒出生就註定要勞動數十年才有自己的屋頂,擠在蝸居裡吃著工業污染食品。掠奪了龐大的利益讓金融地產大亨操控政治的能力更強,吃人的剝削讓弱勢永遠無法翻身,年輕人自顧不暇,他們的下一代可能根本沒有機會出生。

當公平正義價值崩解,媒體又被操弄掌控,生活辛苦的群眾更容易迷失,甚至膜拜被造神成功的政治寵物,令人擔憂恐懼。因此作者反對用均衡發展的經濟交換不均衡發展的經濟。他破解「國家競爭力」的迷思,指出金融地產大亨的財富不等於大家的財富,想辦法鬆綁法規,放寬監理讓他們變得更有錢,不會讓社會進步人民快樂,反而因為地價租金上漲壓迫了工資,貧富懸殊,實質生活水平反而下降。

作者建議對避稅天堂做出反擊,不讓金權巨頭竊取的國家財富,同時要聰明的選擇流入經濟體的資本,例如完全禁止外國資本對房地產進行投資,強迫揭露房地產的最終受益人,使資訊透明化,這些建議值得飽受金融詛咒的台灣參考。(本文摘自《金融詛咒》推薦序)


延伸閱讀
亞馬遜禁用PowerPoint做簡報,團隊反而更能深入思考!
全球第一自行車鍊條廠的祕密!財報中的「商譽」,將影響企業整體營運…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