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生活

台灣稱蚵仔、外國稱生蠔,差別在哪?

Knowing

發布於 2017年10月14日06:30 • 編輯部

雖然台灣沒有吃生蠔的風氣,但四面環海的台灣盛產蚵仔,台灣人自然是懂吃的,比如蚵仔煎、蚵嗲、蚵仔麵線,也喜歡學廣東人用蠔油、蠔豉等調味料。話說,蚵仔、牡蠣、蠔是差在哪裡?

其實三者都是一樣的,都屬於屬軟體動物門的雙殼綱,只是各地的品種不同,比如法國銅蠔、澳洲石蠔、太平洋蠔等等。蚵仔是閩南人的稱呼,廣東人稱蠔,而牡蠣是比較正式的名稱,也有海蠣子、蠣黃等稱呼。日本人的漢字以蠣、牡蠣來表示。

通常台灣的牡蠣比較小,這是因為台灣氣候炎熱,牡蠣成熟期短,因此個頭小;相同的品種在溫帶海域要2~4倍的時間才能成熟,生長時間拉長體型自然較大。一般台灣的蚵仔不生吃,這是因為台灣海溫較高,容易生長細菌,吃了易拉肚子;英諺云:別在沒有R的月份吃牡蠣,意思是不要在月份名中沒有R的May、June、July、August(5月至8月)吃牡蠣。之所以有這種想法,有專家認為是因為5~8月海水溫度高,易生細菌,且採收後牡蠣也容易腐敗,因此吃了容易出事。

其實只要採收快、運輸保鮮做得好,台灣產的蚵仔是可生吃的。事實上,國外那些拿來生吃的生蠔若沒做好品管照樣會出事情。

 

 

台灣西部沿海是牡蠣養殖的主要場域,最北到新竹香山,南至高雄、屏東都有養殖場,其中以雲林、彰化、嘉義產量最多。因為養殖技術發達,台灣一年四季都能吃到蚵仔。

很多人不喜歡蚵仔的腥味,那是因為不夠新鮮,如果是採收後馬上煮熟吃食是沒有怪味的,反而會有一股牛奶般的甜味,所以牡蠣被稱為「海中的牛奶」。牡蠣是十分營養的食品,含有人體必需的8種氨基酸,還有牛磺酸、維生素A、維生素B1、維生素B2、維生素D及許多微量元素。而且高蛋白、低脂肪,十分益於健康。

牡蠣在9至12月吃最肥美,進入深秋,是時候採購蚵仔打打牙祭了。

 

(圖片取自pixabay)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