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健康

台灣團隊從3名病患身上找到「抗病新關鍵」! 有望作為快篩試劑、持久藥物

康健雜誌

發布於 2020年04月08日10:54 • 出處/康健雜誌 文/陳蔚承 圖/pixabay

對抗新冠肺炎,台灣傳出捷報。長庚大學的團隊從3名台灣痊癒者身上找到25株能有效對抗病毒的抗體,可望成為預防、治療、篩檢的一大利器。

從B細胞找到抗體 可當快篩試劑

由長庚大學、長庚醫院、中研院、國防部預防醫學研究所、牛津大學組成的合作團隊,經過兩個半月的努力,從COVID-19(新冠肺炎,亦稱武漢肺炎)痊癒者身上的B細胞中找到25株有效抗體。

林口長庚紀念醫院兒童感染科醫師黃冠穎指出,B細胞是人體製造抗體的唯一免疫細胞,而這25株抗體中,13株抗體可阻止冠狀病毒表面突刺蛋白質(S)和人體細胞受器ACE2結合,可以作為預防和治療;另外12株可結合新冠病毒核蛋白質(N),「S蛋白質就像是病毒的手,他會去開人體細胞的門、進而感染細胞;N蛋白質就是病毒的內臟,結合N蛋白質可以檢測是否受到感染。」

和血漿取抗體有所不同

這個做法和國外利用痊癒者血液,分離出血漿有何不同?長庚大學新興病毒感染研究中心教授施信如表示,血漿當中除了抗體,還有很多其他物質或其他病毒;黃冠穎也指出,血漿不能量產,抗體也不一定足夠,病人也可能出現排斥現象;但用B細胞來製造「抗體藥物」,B細胞取出後即可在實驗室中大量複製足夠的抗體,純度高,且不太會有排斥的現象。

施信如補充,這個「抗體藥物」未來會以針劑的方式使用,和疫苗不同,疫苗是施打減毒的病毒,要等身體產生抗體才有保護效果;但「抗體藥物」打進身體就會有效果,可以預防或立刻改善病人的症狀。

黃冠穎也說,抗體藥物和一般藥物不同點之一就是效力持久,預防的話一般約3~6個月再施打一次,用在治療上則是1個月施打一次即可。

(這種「抗體藥物」可望以針劑的方式面市,效力比一般藥物久,且能快速快速症狀。圖片來源:pixabay)

這種治療方式被認為最直接且有效,對抗伊波拉病毒就是一個最好的例子,且這樣的做法目前美國、荷蘭等國都在使用和研發。

靈敏度高 可望進入臨床使用

篩檢的靈敏度和專一性是關鍵,日前也傳出中國試劑命中率僅3成的新聞。施信如指出,這25株抗體可以用排列組合的方式,視情況取當中3~5種用來做快篩試劑,可以提高檢驗的靈敏度及專一性,研究團隊目前已經用兩種常引起普通感冒的冠狀病毒做測試,不會同時驗出新型冠狀和一般病毒。篩檢試劑不用人體試驗,可直接進入臨床試用,如果順利,大約6個月後就可以做為30分鐘的快篩工具,一般診所都可以使用。

如果作為藥物,約1年至1年半就可進入動物及人體試驗,抗體藥物已在臨床上有眾多應用,有前例和策略可以參考,不像新藥試驗曠日廢時,「雖然不知道需要多久,但做就對了,」黃冠穎說,只要通過試驗就可以與生技公司合作量產,為抗疫帶來新希望。

延伸閱讀:

新冠肺炎早在1月底前就入侵台灣? 疾管署:有這可能

新冠肺炎檢測出新招 一滴血就知有無免疫力

※本文由《康健雜誌》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點此查看原始文章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